李跃儿
两 难
在我的课堂上,我曾给孩子们讲过一个故事:“在波兰的布拉沙市,有一位名叫海尔曼的医生,他的医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他的性格很倔强,就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偷到他的诊所去偷东西,把里面翻得乱七八糟的,把找到的钱和一些很珍贵的药装在包里往外走时,因为心里太慌,一下撞倒了吊瓶支架,接着又被氧气罐绊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海尔曼医生听见小偷的呻吟声,就与助手从楼上跑了下来,发现了他……”
我停下来,问孩子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他们说:“打110,把小偷交给警察。”
我说:“那个助手也是这种观点……但是,海尔曼医生却不同意,大家能不能推断一下,海尔曼医生会怎么做?”
除了两个孩子,班里其他人全都认为医生会把小偷送到警察局。那两个孩子中的一个说:“这个小偷当时一定很疼的,我的胳膊断过,这个医生肯定会给小偷打上止痛针,教育一番,让他发誓不再偷东西后放他回家。”另一个说:“医生肯定会给他接骨头,但不给他打止痛针,让他好好疼一疼,使他再不敢到别人家偷东西。”
全班开始争论,主要是对那两个认为应该放了小偷的同学进行抨击,说他俩的观点不对,说要是做了坏事不把他抓到警察局,恶人就会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孩子说,不光送到警察局,而且送之前还要把他打上一顿。现实中确实是这样,大家见了小偷都想打一顿,好像惩罚小偷是人们的职责似的。那两个认为医生会放了小偷的孩子,这时候也开始有些犹豫不决,因为在那样的气氛中,一般人是很难坚持自己的主见的。
我看争论得差不多了,就说:“提出把小偷交给警察的同学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义务将抓到的小偷扭送公安机关,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保护大家的安全。”这时,持有另外观点的孩子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我接着说:“提出治疗并放了小偷的同学的想法让老师很感动,因为他们的内心具有作为人类的最伟大品质——同情心,这个小偷虽然干了坏事,但是现在他成了一个弱者,他在经受着痛苦,需要同情。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应该采用哪种呢?
“看看海尔曼医生的做法,他说:‘不!我诊所里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于是,海尔曼医生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手术,打上石膏绷带。助手很不理解,说:‘这个小偷拿了您的财物,您为什么还要给他治疗呢?海尔曼医生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怎么能看着一个没有经过治疗的病人从我的诊所出去呢?日后我的良心会不会不得安宁?在手术室里我记住的永远是自己的天职,不会计较个人恩怨。
“小偷这时已经不再感到担心了,他想,这个医生真好,他能为我治伤,也一定会放了我的。正想着,就见海尔曼医生拿起了电话,通知警察局,让警察把小偷带走。小偷一听,简直五雷轰顶,他向医生恳求:‘仁慈的医生啊,您已经救了我一次,我真是感激不尽,求您再救我一次,不要把我送进警察局吧!医生两手一摊,说:‘先生,治疗你是我的天职,可在偷窃这件事上,我这把手术刀已经无能为力了……”
讲到这里时,全班的孩子都不说话了,安静了好长时间。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些小心灵受到的绝不是一般性的撞击,而是一种天翻地覆的震撼。
我是让他们置身于一个两难的命题之中,让他们抉择。
因为年龄及阅历的缘故,孩子们往往无法在两种相对的价值体系中间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就需要大人帮忙。群体的讨论十分重要,给孩子充分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比如,将多种观点的利弊明确地提取出来,既有内心的指引,又有理智的判断,让他们进行比较,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分化、争论再到整合。如果这种方式不能奏效,也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加以引导。也就是说,大人要以“法官”的面目出现在课堂上。
孩子们的人生道路很长,我希望,一次这样的探讨会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当遇到适合的条件,种子就会长成一棵大树。
走出心灵的峡谷
我接着提出了一个更难的命题:“有一年,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占领了海尔曼医生居住的这个城市。波兰人民奋起反抗,一枪打中了一个盖世太保头目的胸部,使他命在旦夕。因为伤势太重了,随军的医生没有一个能够挽救他的生命,没办法,法西斯只好求助于海尔曼医生。那个盖世太保在这个城市里太有名了,因为他杀人如麻,不知有多少波兰人死在了他的枪口之下。所以,当他被送来时,医生一眼就认了出来。”
我问:“大家想一想,这次,海尔曼医生会怎么做?”
这时,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说救,应该救。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你看,这就是鹦鹉学舌了。孩子的判断可能会受到前一个事例的影响。要是不能在内心落实,假如他们真的当了医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可能行为与想法不能统一。所以,教育者既要通过给受教育者提供有关道德的美的范文,在大量的阅读中陶冶他们的性情,也要提出有关道德的命题,让他们在反复讨论中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达到实体化目标。
我说,他可是个法西斯呀,杀了那么多人。孩子们说:“海尔曼说了,作为一个医生,他在手术室里记住的永远是自己的天职,不会计较个人恩怨。”
我说:“对,海尔曼医生果然答应救他。他开始洗手、刮脸,并且穿上只有在重大场合才穿的最好的西装,西装外面罩上一件崭新的白大褂,还让所有的助手、护士离开,他说他要一个人抢救这个病人。
“一切都准备好了,海尔曼医生拿出一把最大的手术刀,高高举起,一刀插在盖世太保的心脏上……”
“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
孩子们吃惊极了,他们不明白,一个把挽救生命视为天职的医生,小偷偷了他的财物他都能挽救,竟然会这样行事!
我的圈套,将他们引到了思维的“绝路”上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震撼心靈的作用。我就是要让他们明白,现实中道德的选择既不能生搬硬套,又不可丢失内在标尺。
我说:“让我们听听海尔曼医生在法庭上是怎么说的。当德国人审讯他,说他的行为玷污了手术刀时,他回答说:‘我没有,我的手术刀用得正是地方。德国人说:‘难道你忘了医生的天职?海尔曼说:‘我没有忘,在这里,消灭法西斯就是我最高的天职!”
海尔曼医生用他的实际行动,给“天职”这个字眼注入了另外一种解释。这时,有个孩子说:“要是不把这个德国人杀死,他会杀死更多的人的。”
我说:“对,海尔曼医生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海尔曼医生死了,但是,城市的大街小巷突然到处贴满了‘天职两个大字。不用任何解释,所有人都明白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它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口号,激励人们与德国法西斯进行顽强的战斗……”
(王温纶荐自《现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