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茹 李晓岩 张雅娟
摘要:在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技能人才培育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它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还是有效提升他们职业素养的关键措施。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促进计算机技能人才对职业的认可和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加快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该文将通过实训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强化和创新创业指导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工匠精神融入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实训教学;工匠精神;融入
中文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1-0154-03
人工智能和5G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在创新和国产化的作用下,高校对计算机技能人才培育产生了巨大的缺口,随着大批学术型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计算机技能人才的培育模式也正在与时俱进,在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技能人才培育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它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还是有效提升他们职业素养的关键措施。
1 工匠精神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对象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吹毛求疵的态度,以及为了追求作品的极致追求完美而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忘我境界。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工匠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随着人们对物质体验感要求越发苛刻,满足人们不断上升的需求对工匠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工匠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挑战自我。信息行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创新领域之一,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是各行各业的急需人才,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快速创新和进步[1]。部分高等院校表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工匠精神,甚至有人认为计算机行业技术性更强,而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相应的思政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上述不良认知以及不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其很难贯穿于计算机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良的作用。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日益推进,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进入到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计算机技能人才,不断精进自身的技术,创新自身的产品正是我国目前发展所需,也是人们生活、工作所需,他们必须要具有工匠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2]。
2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培育须侧重的是更强能力、更强实践的工程性实践人才,即以培养技能型工程师为主,理论扎实,技能精湛。在目前的计算机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方案,有些实训课程例如Linux操作系统教学过程需要借助VMware虚拟机完成任务,有些需要在模拟器上完成实训环节,例如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需要借助思科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无线局域网课程需要华为eNSP模拟器进行,大多数编程类和软件类的都会选择对应的编程软件进行实训。对于实训的方式,有些老师选择案例模式进行实训,有些则以项目式进行实训,还有部分实训课以模块化进行。对于计算机实训教学,教师更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条件的学校多数会为学生设立开放式实训室,让学生能在灵感撞击的最开始及时抓住机会,实现创造[3]。
3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实训教学工匠精神融入对策
对于计算机技能人才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当中尽可能地融入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计算机技能人才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实训教实践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强化和积极做好创新创业指导几个方面,能够使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教学之中,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效[4]。
3.1 因地制宜,推进实训教学改革
1) 教学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计算机实訓教学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按照老师操作步骤临摹一遍顺序进行,大多没有真正走心,实训完成后往往不能领悟实训的真正意义所在,也不能和前后的知识点顺利地衔接。也有教师将实训内容制作成实训清单模式,学生按照清单上的操作提示,依次逐步完成,完成后一般来不及思考这样做的道理,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实训任务的结果有没有达到,缺少了实训过程中的部分思考。要让实训课程更有意义,效果更佳,教师需改变教学方式,在设计实训课程时融入匠心教育,灌入工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吹毛求疵的工作态度,对实训任务的设置要留有关键操作过程自己动手完成,学生根据自我吸收情况独立完成操作步骤的操作和撰写,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又对实训过程有简单的提示。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每一门计算机课程内容都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应该整体把控,从系统化将知识点模块化,再到颗粒化,清晰地认识到每个学点的强弱影响因子,对实训过程中影响较强的因子着重讲解,对实训过程中影响不强的一带而过,将每个强弱不同的颗粒串联起来形成一套符合课程实训要求的教学模块,最后将每个教学模块结合起来构成整门课程的完整体系。实训教学内容要结合工作岗位,岗位需求决定学点影响因子的强弱,将工匠最基本的职责和素养传递,就是对基本技能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 教学环境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对实训设备要求相对较高,不但要求有计算机,而且还要求计算机需要达到一定的层次的标准才能完成相关的实训内容,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不断提升,从大数据、物联网到不断白热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课程对计算机的基本配置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教学环境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例如VR设备和AR设备是促进相关专业实训效果的优质资源,如果能及时调整实训教学的教学设备,为实训教学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有效助力工匠的成长。
3.2 拓展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1)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得知,到现在为止,一些院校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均尝试着与计算机相关单位进行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通过锻炼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一些学校与公司联合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这样对他们的实践应用以及未来的工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大部分院校与公司缺乏足够的合作,双方采用的合作模式比较单调,使得一些合作沦为机械式的重复,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实质上就是给学生换个场所再次学一次课堂中接触到的理论内容[5]。要想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高校计算机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校现有资源的作用,来帮助公司处理大量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公司还能够将更加良好的实训资源提供给他们,使得他们真正投入到公司的计算机项目之中,两者密切协作,一起向前发展,充分确保他们在双方的合作当中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应用到现实的工作岗位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2) 配合现代师徒制,定向扶持
即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领悟到工匠精神的部分真谛,但真正实施效果十分有限,甚至有时会对学生身心造成迫害,严重影响其自尊心,若有相关专业的师傅提携,必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师傅的技术经验和精神风尚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学校倘若能够探索出新型的师徒制路径,对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将产生连锁的积极效果[6]。依托校企合作构建起的师徒制能够把实训经验直接推向企业,促进了学生就业,师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判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徒弟,倘若他们考核合格,那么就能够在实训完成以后继续留在公司中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在师傅的指导下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师傅的先进工作经验。师傅的精神同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更快地刺激其工匠精神的成型。
配合现代师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校应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互利共赢,开辟出更好的合作方式,在盈利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和人才输出做出更多的贡献,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提供更健康的平台。
3.3 立足发展,强化实训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养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高校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今后高等院校务必要强化师资队伍。计算机类专业实训课程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含义,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充分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与技术职务的教师。对计算机类专业来说,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当拥有基层的经验,拥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7]。具体包括软件编程、设计以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鉴于上述原因,学校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引导教师前往公司中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提供教师挂职锻炼等机会,同时还应当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
聘用校外师资力量同样是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高等院校,尽管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理论基础,然而,一些从业者在技能上具有明显的缺陷,根本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今后应当牢牢把握住校企合作这一良好的机会,从公司里面选择出一些综合素养相对较好的职工或专家,尽快建立起一支社会化的师资队伍,使得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形成规模化的校企深度合作。
3.4 搭建平台,持续鼓励创新创业
工匠精神实现的最高境界是“道技合一”,培育工匠精神最终是要培育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要实现中国创造的伟大梦想,创造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使国家更独立富强[8]。创新创业是符合工匠培育的根本目标,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让大学生更有想法,从生活中培养创新的种子。目前,在国内各个高等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相对较差,多数人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另一方面,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尽管每年均组织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等相关比赛活动,然而,活动全程经历的时间不是很长,同时还有着非常强的目的性,大部分是为拿到一个好的成绩而临时组建的一支队伍,比赛完成后队伍自动解散,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随之失去[9]。创业实现的成功率微乎其微。此外,专业实训导师数量相对较少,根据现阶段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师数量,根本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大部分是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导师,他们无论是在专业水平还是在实践能力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要求,从而导致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高校里创新创业长效机制的形成离不开师生的“工匠精神”。学校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尝试着设置专业课堂、第二课堂等,利用诸多方法使学生充分接触中华文明,使他们学会充分发掘且积极传承工匠精神民族基因,在平时积极主动地发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积极地传播一些创新创业的案例,组织学生收看收听这方面的先进事迹,利用这种方式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深他們的创业意向,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真正地发挥出实际效用。
综上所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匠基本技能完善的问题。近年来,信息化日益推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种形势下,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应用型院校计算机类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校在今后应当尽快将传统的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抛弃,从实训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不断创新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内容,唯有如此,才能够为社会培育出大量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有效满足国家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绪陵.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279.
[2] 刘贤明.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生态价值观及工匠精神传承与拓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77-80.
[3] 杜秋霞.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融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9):185-186.
[4] 田小东,崔兴佳,陈鹏羽.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32-133.
[5] 熊礼军,侯孔发,程学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5):156-157.
[6] 李园园.基于"1N多师制"应用型大学现代师徒制研究——以视觉传设计专业为例[C]//2019年“一带一路”与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19.
[7] 王进.实训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基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7-20.
[8] 黄晓清,田美艳,叶勇健,等.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247-248.
[9] 樊远兵,夏雨朦.工匠精神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5):249-250.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