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老城区传统邻里关系的影响

2023-05-30 06:59代燕孙慧兰
炎黄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邻里关系邻里旅游业

代燕 孙慧兰

邻里关系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培育社区凝聚力的社会基础。旅游开发改变了老城区传统邻里关系建立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基础,然而并不必然导致社区凝聚力下降。应用情感团结理论对伊犁老城喀赞其邻里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通过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增强了居民的经济意识、共同体意识和地方认同,同时不断扩大的经济收入差距激发了邻里关系的矛盾;邻里关系“总体弱化、局部更加紧密”,建立基础逐步呈现“经济利益+血缘关系+地缘关系(邻居)”复合的特征,经济共同体意识突出。旅游发展需要考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均等性,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以产业发展培育新邻里文化,服务于社区治理现代化。

邻里关系是居民在长期互动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同生产生活、共同情感的社会关系,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1],是城市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基础、社区现代化治理的社会基础[2]。在旅游推动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老城区的邻里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甚至被分裂、破坏,而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到这一方面[3],更缺乏对变化的过程性理解。

新疆伊犁老城喀赞其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被开发为旅游区。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拓了国内外游客市场,激发了资源多维价值的同时,也明显改变了当地传统邻里关系的社会经济背景,邻里关系的新变化也必然引起共同体重建。由此,把握旅游开发下老城区传统邻里关系变化的特征,剖析旅游发展对邻里内部关系影响的主要方面,深入理解新的邻里关系对提升共同体建设的思考就很有必要,进而反思如何通过调整旅游发展促进新邻里关系的建设,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

邻里关系的研究

邻里关系的内涵

社会交往是邻里关系的基础。交往在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是个人之间为了生存和彼此需要而进行的交互活动[4];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为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和表现出的交换、流通等行为,内含了交互活动、交换和生产关系等含义。生产技术的进步是交往关系更迭的积极因素。劳动分工水平越高,个人生产的独立性越强,以产品为中介的社会交换需求越迫切,越需要相对稳定密切的社会关系以保障产品交换。传统农业活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限制了个人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生存资本的能力,人与人之间通常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结成无偿互助的“人情”关系;工业社会,个人更依赖于社会交换以满足个体的生产生活需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以经济利益交换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导致形成基于物质的经济利益竞争关系[5],城市产生了新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乡村地区传统的人际关系也被消解。

邻里关系是具有地域性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在我国古代时期指主要基于地缘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所有社区成员共有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社区社会关系,强调地缘临近的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关联、互动、共享及影响等[6]。邻里关系具有地域差异性,城市中的邻里关系被认为是缺乏人情等文化因素的共同体,并且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结构变动、居民收入水平、街区类型[7]、居民个体特征[8]等影响总体弱化,而旅游开发是主要推动力之一。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所在的伊宁市南部老城区,居民基于地缘、亲缘在几百年的经济生活过程中结成了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因而将其视为城市中一类非行政区划的“邻里”单元。旅游开发改变了当地邻里关系的社会经济背景,区内集中连片的历史民居、民风民俗等被开发为主要的旅游商品,日常生产生活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生产资料,地方的邻里关系也变成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部分。

旅游发展对邻里关系的影响

国外旅游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认为,旅游业促使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当地的核心价值观,传统邻里关系变得冷漠,并引起人际矛盾和冲突[9],为抵制消极影响当地居民会自发地、更紧密地团结起来[10]。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旅游业影响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效果等,认为旅游开发的经济效应使得当地居民逐步树立以经济利益、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社会关系被分解破坏,并引发矛盾和冲突[11],居民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12],毗邻为亲、友好互助、组织有序的传统邻里关系被逐渐瓦解[13],逐渐转向现代人际关系[14],其中情感和心理层面的变化较为隐蔽,却最能反映邻里关系的本质变化。

情感团结理论是研究旅游发展对社会关系影响的经典理论。情感团结概念的提出者Durkheim认为,情感团结是具有相似信仰和行为的个人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情感联系,团结是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学者们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构建了基于共同信仰、共同实践行为、与游客互动亲密度的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居民—游客关系变化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15],而相对忽视邻里关系的研究及意义。

本研究基于Durkheim情感理论的内涵,建立共同觀念、共同行为和互动亲密度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从意识、行为、心理层面探讨旅游开发对居民—居民间邻里关系的影响,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邻里关系的进步和社区共同体建设。

旅游发展影响伊犁老城喀赞其邻里关系的实地调研

喀赞其是新疆伊宁南市区的老生活社区。区内居民基于地缘、亲缘在几百年的经济生活过程中结成了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可视为城市中一类非行政区划的“邻里”单元;区内分布的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特色居民庭院,制鞋、铁艺、木雕、马鞍等传统手工作坊,都被开发为主要的旅游商品,日常生活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生产资料。新产业的开发重构了邻里关系建立的背景和基础。

调研情况

2020年4月1日至4月7日,6月10日至13日赴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进行实地调查,对代表性的旅游业经营者(本地居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一般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其中,重点访谈了8位代表性的旅游业经营者,其从事农家乐、民宿、饭店和超市等经济活动,经营规模在同行业中较大、发展较好,观点和认识具有代表性。访谈提纲设计了邻里交往意识、感受到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变化的具体表现等三个层面的问题,访谈平均时长1.5小时/人。问卷内容设计了自我人际关系认知、外部人际关系变化的感知、影响因素认知和地方认同四个层面,问卷共发放140份,回收140份,有效问卷128份,问卷有效率为91%,见表。

旅游经营者对邻里关系的认知

1.总体认知:人际关系复杂化、多样化

根据被访谈者陈述,旅游发展后人际关系已经逐渐冷漠,居民之间的交往逐渐表面化和形式化。民宿老板表示:“如今,自己没有以前一样十分看重和周围居民的人际关系,因为关系都没有以前那么融洽了,出门遇到只会点头打招呼,最多寒暄几句,甚至周围的几户都不怎么熟悉。因为旅游业开发以后大部分人会专注于赚钱,很少特地经营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更多存在于自己比较关心的、与自己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淡化与其他人群的人际交往”。而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居民关系之间比较好。农家乐老板表示,“参与旅游之前自己交往认识的人只限周围邻居,但是参与旅游业以后,交往的(人)越来越多了。之前几乎不相识的人现在成了好朋友,而且经常会彼此帮忙、互相串门,逢年过节生日喜事都会互送礼品。因为旅游业的开发结交的人多了,但是反而忽略了之前关系不错的人们,会有点遗憾。”旅游业开发以后居民之间矛盾明显增加,人际关系出现紧张,日常生活小事就会导致邻居间产生矛盾。超市老板表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有两家人因为某些小事产生矛盾,大打出手,以至于上了法庭才解决了事,所以会十分怀念之前邻里间相敬如宾的人际关系,出现矛盾时大家也愿意尽快和解”。

2.情感团结分析

在共同观念方面,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和经济意识,邻里关系出现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倾向。旅游区内居民房屋建筑格局紧凑,公共空间的使用权经常成为居民间矛盾的触发点。一位民宿老板就因为扩建民宿时占用了公共空间与邻居发生了经济纠纷,问题解决后两家关系变得客气生分,之前的亲切感淡化。旅游发展后,互帮互助的需求更为强烈但经济目的性也更明显,邻里间的信任、情感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

在共同行为方面集中表现为共同的经济行为。当面临生产资金筹措、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时,会求助于亲戚和关系好的朋友,甚至请亲戚帮忙招待客人甚至接送游客。农家乐老板、饭店老板表示,旅游旺季时常出现食材和饮品库存不足,这个时候通常求助关系好的邻居或自家亲戚,“旅游旺季客人多的时候会请远房亲戚帮忙,主要原因是亲戚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找自己(帮忙)”。可以看到,邻里关系逐渐转向经济共同体。

旅游发展也疏远了邻里互动。旅游发展扩大了经济差距,也显著拉大了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道德冲突。农家乐老板表示:“2000年左右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很相似,彼此之间都经常串门走动;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我与邻居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至于邻居并不配合扩大农家乐规模的想法”。

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影响邻里关系的重要因素,并引起邻里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旅游经营者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旅游经营者与未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间关系淡化和不和谐并存,居民间传统的情感团结有所降低,同时旅游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新的情感团结。

一般居民对邻里关系的认知

1.共同观念:共同体意识增强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67%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前邻居关系更加紧密和谐;与其他邻里的关系,54%的居民认为更加紧密,但46%的居民持相反看法,说明总体的邻里关系在旅游开发区后削弱了。

居民的地方认同明显提升。旅游业发展后,居民经济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因此73%的当地居民有一种自豪感甚至优越感,表现出高度的本地认同感,增强了地方凝聚力。

共同体意识增强。居民间也出现内部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现象,但73%的居民认为基本是良性竞争,并未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反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相互合作(63%的调查对象)。“过去村民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变成了良性竞争,主动维护当地旅游形象和居民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努力、合作、互助和共同发展。”

2.共同的行为:邻里互动利益化

居民个体间的交往行为被经济化。旅游业发展后,经济利益成为邻里互动的重要前提和介质,无偿互助的现象越来越少。81%的被调查者认为居民间交往更看重经济利益。“大部分居民都忙着参与旅游赚钱,如果其他亲戚或者邻居叫自己帮忙时,会要求支付一定的报酬,如果没有报酬,不会来帮忙的。”居民茶余饭后交流如何挣钱,“以前,居民聚集在一起讨论的内容大部分是生产活动与闲话家常方面,而当前居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在旅游发展中做好生意或如何赚更多的钱”。

3.互动程度:陌生感与情感需求

旅游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分化,邻里互动渐趋生疏。旅游开发前,当地的大多数居民以打工或上班为主,居民间经济收入差别不大,旅游业的发展拉开了收入差距。“部分旅游业经营得相当好的居民旅游旺季年收入可以达到十五万元以上,而部分经营者的收入才三四万左右。”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73%的调查对象认为)逐渐成为居民间交往的沟壑,社会交往开始不自然。

外地游客的进入刺激了本地居民对邻里感情的需求,扩大了居民社会交往范围。66%的被调查者认为,相比旅游开发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新结交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出于旅游经营的需求,很少能成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还是更看重邻里关系的真情。这表明,旅游开发增强了本地居民对传统邻里关系的情感需求,这对促进邻里关系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应用情感团结理论探究旅游发展对老城区邻里关系的复杂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旅游发展对邻里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对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社区共同体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案例研究表明:旅游发展对旅游地邻里关系影响是多方面的,重构了邻里关系的社会经济背景,改变了传统邻里关系的建立基础,传统邻里关系中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在现代经济中逐渐凸显,同时也催生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具体来看: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居民的经济意识和地方认同。通过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居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增强了地方自豪感和地方认同,逐步树立了经济意识和合作意识,外部人际关系的介入则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经济共同体意识。其次,邻里互动的基础被重构,邻里关系的亲密度也出现下降。旅游开发不断扩大居民间经济收入差距,以至于出现抢夺公共资源、社会道德失范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旅游发展机会不平等、发展利益分配不均等。结果是邻里关系的“人情味”逐渐褪去、包容性降低,邻里关系亲密性整体弱化。再次,传统邻里关系逐渐转变为现代邻里关系的重要社会资本。尽管经济利益逐步超越血缘、地缘因素而成为现代邻里关系建立的重要基础,然而发展实践表明,居民在遇到生产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时,更多的还是求助于在传统人际关系中被信任的亲戚、朋友和邻居,并基于业缘结成更紧密的邻里关系。

总体来看,旅游开发使得喀赞其老城区的邻里关系呈现“总体弱化但局部更加紧密”的特征,传统邻里关系的解体和现代邻里关系的建立过程相互交织。在新经济背景下,人际关系的建立基础逐步呈现“经济利益+血缘关系+地缘关系(邻居)”复合的特征,但基于亲缘、地缘积累的社会资本仍然对个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邻里关系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引发对旅游发展的反思。旅游发展需要考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机会的均等性、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以产业发展带动新邻里文化的培育,提升居民地方认同水平,也服务于地方的现代化治理。

参考文献

[1]向天成,赵微.社会交往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理路[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6):42-47.

[2]Shinn M,Toohey S M.Community Contexts of Human Welfar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1):427-459.

[3]姜辽,苏勤,杜宗斌.21世纪以来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旅游学刊,2013,28(12):24-33.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Ferguson I.Beyond Power Discourse:Alienation and Social Work[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04,34:297-312.

[6]Ham M V,Manley D.Neighborhood Effects Research at a Crossroads: Ten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search[J].IZA Discussion Papers,2012, 44(12):2787.

[7]谭日辉.社会空间特性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02):59-66.

[8]孙龙,雷弢.北京老城区居民邻里关系调查分析[J].城市问题,2007,(02):56-59.

[9]Martin K.Tourism as Social Contest:Opposing Local Evaluations of the Tourist Encounter[J].Tourism,Culture & Communication,2008,8(2):59-69.

[10]Gursoy D, Chi C G,Dyer P.Locals' Attitudes toward Mass and Alternative Tourism:The Case of Sunshine Coast,Australia[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0,49(3):381-394.

[11]孫九霞,张士琴.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空间生产研究——以海南三亚回族旅游社区为例[J].民族研究,2015(02):68-77+125.

[12]叶原源,刘玉亭.社区的邻里性本质:内涵、特征及其实践意义[J].人文地理,2022,37(03):7-20.

[13]赵玉宗,寇敏,卢松,等.城市旅游绅士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南京“总统府”周边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08):1391-1396.

[14]吕凯,郑路.从冲突到合作: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关系的整合——政府引导型社区参与在扬州彩衣街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4,38(03):78-82.

[15]Woosnam,K.M.Using Emotional Solidarity to Explain ResidentsAttitudes about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2,51(3):315-327.

猜你喜欢
邻里关系邻里旅游业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温州卷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旅游业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基于邻里关系传播与模式合并的谱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