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琨 陈沛 柳有权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还存在认同感与获得感缺失、思政育人方法与途径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首先提出了以思政要素为导向、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研究生多维、多元协同科研思政培养模式,并深入剖析了其内涵,从导师自我提升、多元协同工作和校友返校等方面阐述了科研思政机制建设方法,最后对研究生立德树人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立德树人;研究生;科研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3-0033-04
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石、民族发展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我国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2];研究生的三观虽已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但研究生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现象,集体观念相对单薄,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服务社会、心系祖国命运的家国情怀较为薄弱;目前研究生培养依然强调专业背景下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新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相比,存在研究生培养立德树人观念相对淡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单一与滞后、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政实践深度融合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科学素养的研究生高级人才是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和重大难题。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2019年3月,習近平总书记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深入广泛地开展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指明了方向。
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培养研究生专业素养、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学术道德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还存在缺乏立德树人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缺少科研育人的科学方法与途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一、研究生多维多元协同科研思政培养模式及内涵分析
(一)研究生多维多元协同科研思政培养模式
2018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5]。本文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剖析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培养目标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确立了科学素养提升、价值观塑造、心理健全的研究生科研思政培养目标。其中,科学素养可归纳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价值观包括爱国、担当、诚信、友善等方面。
研究生教育具有“是在完成专业知识积累与运用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研究活动,如参加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调查等,使研究生在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显著特征[6]。科研是研究生教育学习工作中最重要的载体,科研育人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科研平台在研究生思政教育方面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以思政要素为导向、科研平台为载体的研究生多维、多元协同立德树人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所有环节中。同时,强调导师的主体地位和课题组授课老师及其他人员多元协同参与的重要性,最终实现研究生科学素养提升、价值观塑造、心理健全的全方位培养目标。
(二)内涵分析
1. 时空维度科研思政培养
研究生培养过程由低年级课程学习阶段、高年级科研实践阶段构成。低年级的课程学习主要涉及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高年级的科研阶段由选题、开题、研究实施、研究总结与成果推广五个环节。将科研思政贯穿研究生的整个培养阶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研究生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发展课的学习,深挖课题组任课老师所带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为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明确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严谨性,树立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题阶段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本领域中最新参考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项目实际需求,明确课题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选择本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及难点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养其爱国精神和创新意识。开题阶段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撰写开题报告时,在指导学生完成实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其求实精神,加强其创新意识。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体,也是最耗时间和精力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不断强化爱国精神,并帮助学生完善个人修养,使其心智更加成熟,心理更健康。在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杜绝学术造假,重点培养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使其成为一个诚信、担当的人。课题成果推广阶段主要包括软著、专利、论文、鉴定等相关工作。研究生在此阶段接受了更严格的学术规范训练,树立服务社会和人民的价值观,更进一步地增强正确的荣誉观及个人归属感。
2. 导师主体责任的多元协同科研思政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环节中承担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角色。育人先育己,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是研究生导师从事立德树人工作的首要前提,研究生导师首先要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人地位,增强立德树人意识,努力提高立德树人能力。一方面通过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与推广等科研活动中各环节的传、帮、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使命性、严肃性、艰苦性及探索性。另一方面在日常交往中,让学生感受到导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和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每个育人环节都需要和研究生教育主体协同配合、精准发力,强化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课题组其他老师及管理人员,要加强沟通交流,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成才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要作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并开展相应的工作,提高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生科研思政培养保障机制
第一,导师自我提升机制。强化“智能媒体研究课题组”各位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小组成员不定期(每学期至少3次)交流探讨,加强导师的政治意识、师德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导师课程思政、科研思政能力。
第二,小组组会报告制度。每周“智能媒体研究课题组”各小组进行组会,研二、研三各研究小组成员轮流汇报项目实施的研究思路、工作方法和最新工作进展,并就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研一的2—3名同学进行经典论文阅读汇报,分享心得体会,高年级同学进行答疑解惑。组会结束后,导师与各小组进行一对一交流,总结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在此过程中各位研究生导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传、帮、带,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奋斗精神,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个人修养,强健其心智。
第三,多元协同工作机制。研究生导师要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在每学期初、中、末三个阶段积极主动与辅导员、管理人员了解学生情况,积极与研究生学工部、学校心理疏导中心的专业老师联系,对于经济、心理、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关爱与帮助。辅导员、管理人员通过研究生导师沟通交流群及时发布研究生各项管理制度,反馈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形成多元协同工作合力。
第四,校友返校座談、讲座机制。每学期从课题组科学研究经费或者教学研究课题中提取一定比例经费,邀请校友返校,与教师、研究生进行座谈或讲座。一方面展示最新研究热点、方向及成果,使学生明确研究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及个人归属感;另一方面明确社会层面对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和职业素养要求,为研究生导师细化培养目标、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法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研究生加强学术规范训练的自我约束意识,提高专业核心力自我再学习能力。
第五,研学团建机制。充分利用西安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进行研学团建。春季学期组织研一、研二同学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历史文化场所以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场所,了解悠久的华夏文明、博大的文化底蕴,重温伟人奋斗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熏陶,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秋季学期组织研二同学参观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认定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深入了解智能交通领域中各项关键技术,增强对视觉解决方案在智能交通、无人车驾驶中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体会在科研过程中所需的科学素养与思想品质。
三、研究生立德树人实践效果的评价
本团队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在读以及毕业研究生对科学素养提升、价值观塑造、心理健全等研究生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95%的同学认为组会是促进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学习交流的有效形式。低年级研究生认为通过组会能够从总体上初步把握研究方向和任务,快速对新集体产生归属感,也从师兄师姐组会汇报中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个人的责任担当。高年级研究生认为组会讨论可以碰撞出科学研究的火花,加快项目推进进度,体会到团队协作、分享的快乐。其中,92%的高年级同学认为与导师进行一对一讨论可以聚焦课题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和解决方法。93%的同学认为了解社会及工业届对职业素养要求的有效途径是校友返校座谈与讲座,通过与企业届师兄师姐座谈讨论,高年级同学可以进一步规范文档撰写和代码编写,低年级同学可以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从入校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个人科学素养。95%的同学认为增强四个自信的有效形式是研学团建活动。低年级同学均认为增加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方式是研学团建活动,通过研学团建活动可以快速融入团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90%的高年级同学认为中期科研实施阶段最能增加团队协作和凝聚力,在此过程中,研究生责任心逐步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增长、思想品质也进一步提高。
依托“智能媒体研究课题组”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通过近三年的多维度多元协同培养探索实践,“智能媒体研究小组”硕士研究生数量及培养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在学研究生三十余人,先后在系统仿真学报、图学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IFIP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十余名同学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多人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称号、校级优秀毕业生干部称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多名同学主持校级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J]. 中国研究生,2020(0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2-02-28). http://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015.htm.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4]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
[6] 李亮,李慧,程建华.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2021,37(06):58-61.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