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蝶 李道西 韩宇平
摘 要:工科专业课课程具有知识点单一、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佳。本研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为例,探索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挖掘课程蕴含的水利精神、社会使命、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探索案例式教学、体验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建立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思政教育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思政建设不论在认识上、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总体格局。从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使命看,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从高校教师的职责看,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工科专业课课程相对于通识课和基础课课程而言,知识点单一抽象、难点多、趣味性不强、偏重实践应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从1950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水利、岩土、土木、资源等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近年,该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授课,教学内容包括水资源、挡水泄水建筑物、引调水建筑物、水电站、防洪治河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城市水务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及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水利观。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一上学期,是学生入学后就要学习的课程。这个时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也是塑造学生“三观”以及事业观的关键时期。课程内容涉及具体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应用等相关内容,实践性较强,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政策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传统文化及礼仪等方面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把岗位胜任力主线融入课程教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具有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强国使命感的新时代工程师。
二、水利水电工程概論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水利与中华文明——水利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深厚的文明积淀,水利工程历史也是如此。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再到如今的三峡工程,治水患、兴水利总是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大禹改堵为疏、因势利导而成功治水,有着为了驯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水利人精神;位于四川的都江堰以无坝引水为特征,是目前世界上留存年代最久远的水利工程,守护成都平原2200多年;三峡水电站大坝的建造克服了许多世界难题,迄今仍是超越金字塔的世界最大单体建筑,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教师可以以水利人的水利精神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水利工程历史,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水利精神。
(二)水利与民生效益——社会使命
青山绿水、人水和谐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安全方面的渴望与追求。从远古水灾害频发造成民生疾苦,到如今新时代人们对吃水、用水和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安全问题是关系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将水资源高效利用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融入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本专业担当的社会使命。
(三)水利与治水治国——职业素养
“水利兴则天下定”。就我国而言,治水与治国始终密不可分。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等,水利工程事业的稳步发展为人们幸福安定的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华文明中的水利精神,课前,课题组将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作为案例,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自行挖掘案例中蕴含的水文化和人物身上宝贵的精神;课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规划,安排每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教师点评并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引发学生的精神共鸣;课后,安排小组协作收集并讨论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大禹精神和都江堰水利精神。
(二)体验教学
水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至关重要。在学期的中段,课题组带领学生探访小浪底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大型水利工程,了解无数先辈的艰辛付出,并充分认识防洪、灌溉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改善。在山清水秀的水库、河岸边上,课题组结合实际工程向学生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际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治水思路,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水利工程对防洪调蓄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好水利专业知识,打好基本功,将来更好服务社会的主动性。
(三)翻转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先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资料、自学课程内容,然后采用在线教室、小组讨论和随机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自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课题组将课程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并通过在知识点下创建下一级知识点的方式构建分层的知识结构;通过聊天、连麦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结合平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管理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分阶段自测、高级测试等方法综合测评教学质量,并将相关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估中。此外,在学生课后作业和实践调查探究环节中,课题组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于2019年秋季学期在“学堂在线”上线,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内每届观看学生人数约为2000人,省外学生参与人数达10836人,多所高校结合各自的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内外使用该线上教学资源,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此外,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获2020年“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第二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交流活动暨河南省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高教组一等奖,以及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荣誉。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以来,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风。在课后作业和实践调查环节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实现了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同时,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竞赛,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探索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的目标定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學方法的创新等,有效促进了任课教师主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积极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提升了职业水平,实现优势互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中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出一批深入研究、落实思政的教师,探索出一系列水利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亮眼之笔,需要长期推进。任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真正走进学生心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勇.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决策探索(中),2021(4).
[2]李世明.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5).
[3]张军.构建中国特色智慧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2(Z2).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河南省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编号:豫教[2022]38409);河南省2021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协同育人的水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SJGLX405)
作者简介:赵梦蝶(1988— ),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高土石坝抗震;李道西(1978— ),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通讯作者)韩宇平(1975— ),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