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实践探索

2023-05-30 00:06郭越马欢阎光耀王立朱桃花
大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就业指导

郭越 马欢 阎光耀 王立  朱桃花

[摘 要]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探索“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路径,以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凝聚教师力量,开拓思路,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1-0130-03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探索如何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凝聚教师力量,整合资源,明晰全员育人职责,开拓思路,推进就业数据信息化,拓宽就业渠道,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视角下“全员育人”理念的解读

我国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大学教师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造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高校的“全员育人”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生工作队伍、各职能部门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等,这就说明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参与育人 [3],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在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育人的最后的重要阶段,单靠毕业班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等有机配合,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从而推进毕业生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内容有待改进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主要依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必修课,而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就业形势介绍以及就业政策宣传,却往往忽略了社会适应的需求,注重理论教学而缺少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根据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分析用人单位需求,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时召开就业指导内容相关的主题班会,重点解决当下面临的就业问题,同时加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调查,不断更新调整就业指导内容并及时改进就业指导方式。

(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主要依靠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但大部分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缺乏系统培训,缺乏职业指导师资质,对专业的发展了解不够深入,专业教师则缺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因此,要进一步推广“全员育人”的理念,增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力量[4]。辅导员应与专业教师配合,进行客观全面的创业环境、政策、行业前景分析,同时加强用人单位、校友等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亟须创新

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用人需求量不稳定,导致岗位竞争压力大,学生求职难度增大,而招聘形式也大多由传统的现场投递简历、现场面试转移到线上。大多数学生还未适应线上求职面试的方式,缺乏经验,等待观望心态突出,就业行动迟缓。针对以上情况,高校亟须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工作,综合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对学生简历以及求职技巧、求职意愿等方面的指导,提高简历投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简化传统线下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线上招聘新形势并积极投入就业行动。

三、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

下面以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基础,基于“全员育人”的理念,探索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其中,学院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根据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工作安排,以毕业班辅导员为核心,与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构成就业指导工作体系[5],细化“全员育人”中各角色的任务职责,明确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内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一)线上线下,凝聚教师力量,整合资源,明晰“全员育人”职责

创新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基于“全员育人”理念,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深入研判毕业生就业形势,分阶段制订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间表,推进线上—线下双线沟通、现实—网络互动反馈,打通原有就业问题反馈不及时、就业工作推进慢等堵点,促进学生就业数据实时更新、就业工作方法实时改进,以提高就业指导成效。

要明晰“全员育人”职责。学院领导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考核学院就业工作,严格监管就业工作各个环节,及时进行工作指导和服务。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整理更新就业数据,积极开展就业思想教育(主题班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搜集并发布就业信息,开展求职技能培训,跟进就业过程,统计就业数据,协助学生完成就业手续的办理。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加强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沟通协调,汇总毕业班辅导员就业数据及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师、班主任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结合毕业设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实时跟进学生就业状态,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联系专业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工作机会。

(二)倡导“立德树人、同向同行”,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毕业班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者及实施者,应以专业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班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指导、帮扶、政策宣讲、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应挖掘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就业观和职业观;应积极宣讲国家政策,从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角度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应开展就业安全教育,警惕求职陷阱,保障毕业生就业安全及合法权益;应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信心、打消求职顾虑。

专业教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协同跟进就业指导工作,应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精心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从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正确择业;应积极邀请校友开展线上线下专题报告会、交流会等,激发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利用好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资源优势,联系用人单位,努力寻求新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广开门路;应加强与已建立合作关系单位的对接,巩固和稳定已有就业市场,充分发挥稳定的就业市场在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应选派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担任就业导师,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服务;应充分依托互联网手段做好就业辅导、在线答疑、考研复试和调剂指导等工作,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推进就业数据信息化,实行台账管理,持续跟踪调查,分类指导

全面調查掌握学生考研成绩、就业意向,统计就业困难学生名单,及时预判就业形势,跟踪毕业生就业动态,建立工作台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就业不积极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督促学生积极应聘。

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功能,实行毕业生就业状态周报制度,推进就业数据信息化。要对毕业生简历投递、参加面试、协议签订等情况进行跟踪,对学生周报数据进行整理、分类,采取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态进行分类推进及指导的工作方法。周报中毕业生就业状态分为以下几类:(1)已签订就业协议(签订三方协议或双方协议,接收档案和户口);(2)已签订就业合同(签订三方协议或双方协议,不接收档案和户口);(3)已与单位协商,选择某个时间签订协议或合同;(4)拟升学;(5)拟考研“二战”;(6)拟出国、出境;(7)已投简历,等待面试;(8)已面试,等待结果;(9)拟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10)尚未投递简历;(11)暂不就业。

其中,(1)(2)(3)三类情况均归类为“求职成功”,(4)(5)(6)三类情况归类为“拟升学”,(7)(8)两类情况归类为“求职中”,(9)归类为“拟创业”,(10)(11)两类情况归类为“就业迟缓”。辅导员可依此分类别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求职成功”:针对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协助其办理就业手续,督促其及时上传就业信息,鼓励其积极到企业中实习工作,锻炼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拉动身边同学就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拟升学”:针对进入考研复试以及准备材料拟出国的学生,进行线下培训或依托互联网手段开展在线答疑辅导、复试和调剂指导,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协助学生准备复试材料等。

“求职中”:针对正在等待面试通知、面试结果或者已经找到接收单位但是还在犹豫的学生,及时发布学校推出的招聘信息,并对招聘单位和行业发展前景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工作单位的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多鼓励多帮助学生,争取让学生实现尽早就业。此类学生也是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继续跟进的重点群体。

“拟创业”:针对拟创业的学生,宣讲国家创业政策,提供帮助,鼓励创业。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分享创业经验及指出大学生创业将会面临的问题。

“就业迟缓”:学生就业迟缓,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难点。针对慢就业、缓就业的学生,毕业班辅导员应协同专业教师从不同渠道了解学生就业迟缓的详细情况及具体原因,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认真解答他们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以未来发展为出发点指导他们合理规划职业路径,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职业观,鼓励他们先就业再择业。

(四)拓宽就业渠道,匹配专业方向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学校就业信息网、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 校园招聘服务”、各大招聘网站、优秀企业官网等平台,广泛动员专业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就业,相互帮助、共享资源。联合周边高校举办校园“双选会”,通过资源共享及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班辅导员分专业、多渠道收集招聘信息,专业教师对辅导员收集的就业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后再推荐给本专业毕业生,避免令人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浪费学生的时间成本,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招聘信息,这样可以提升就业成功率。

(五)责任到人,精准帮扶,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工作要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有身体残疾或助学贷款等的贫困学生,他们的就业本身就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难点,应及时向他们宣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帮助其申请求职补贴,鼓励其积极采取就业行动,同时要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同等条件下向他们优先推荐岗位[6]。

针对慢就业、不就业的重点学生制定帮扶包联责任表,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就业导师,负责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到“一人一策”,集中精力“潜入”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尽早就业。专业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术资源、校友资源作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引导、帮扶学生顺利就业。

四、结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

本文以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基础,挖掘并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提出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凝聚教师力量,增强全体教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群策群力,拓宽就业渠道,匹配专业方向,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推进就业数据信息化服务,实行台账管理,持续跟踪调查,分类指导,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建立就业困难重点学生帮扶包联责任制度,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精准的帮助,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成长成才,而就业指导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就业情况是评估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准。面临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更需要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8],深化“全员育人”理念,建立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

[2] 朱景凡,肖斌文.“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引导工作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1):34-39.

[3] 江颉,苏超.全员育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4(23):168-169.

[4] 郑秀英,张璇,杨栋强.“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11):57-59.

[5] 赵奇志,刘斌锋,马君.“三全育人”格局下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42-43.

[6] 李尉.疫情影响下山西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8(3):89-92.

[7]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21-05-1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

08_291306.html.

[8] 温媛媛.群众路线视域下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研究[J].传承,2021(1):110-116.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