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三个步骤

2023-05-30 23:49:10梁红霞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缺失、弱化的现状,论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包括课前思目标、课中思策略、课后思总结,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8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语言和训练思维。”语言与思维,一个是外壳,一个是内核,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但在现实中,笔者通过大量课例观察发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依然没能引起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发言因为缺少思维支撑,常常表达混乱,没有条理,发言的质量并不高。从学生的阅读答题中,也能发现理解不到位、概括不准确、分析欠深入、表达思路不清晰、前后不连贯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思维训练目标缺失

笔者特别留意收集一些教案,也浏览过网上众多的教学设计,从他们所列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很少看到思维训练目标的罗列。由于教师设计教学时缺乏思维训练目标,因而往往会忽略思维训练方面的内容设计。

(二)教师缺乏利用思维训练内容的意识

有的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更关注教材文本理解、情感体会、表达方法揣摩等方面的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内容。

(三)教师提问仅停留在思维表层

教师习惯把理解文本内容、提取文本信息作为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对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深度思维则挖掘不足,更是缺乏欣赏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的内容设计。还有的教师过于强势,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学生多处于被动听的状态,思维惰性比较明显。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情真意切的流淌,而且要有思维火花的迸射。如何改变以上教学现状,真正落实“提升和发展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呢?在教学中笔者构建了“思语文”课堂模式(如图1),把思维训练贯穿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五大板块的教学中,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课前有明确的思维训练目标,课中运用各种策略,课后进行梳理回顾总结。通过这三个步骤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一)课前思目标

所谓“课前思目标”,指的是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将思维训练目标也罗列出来。如《烏鸦喝水》一文在“思语文”课堂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为:(1)学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口渴、到处、渐渐”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渐渐”一词说句子。(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从“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的心情变化,能简单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讨论: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

上述第四项目标内容是本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在“课前思目标”环节,虽然教师只是在教学设计中做了一个小小的添加,却能促使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留意挖掘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内容,将“思维训练”这一“软任务”变成“硬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将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二)课中思策略

有了明确的思维训练目标,教师就要思考课堂上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策略、猜想策略、比较策略、角色扮演策略、追问策略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图2)。下面,笔者详细介绍思维导图策略。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它能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字词、理解文章意思、厘清文章内在关系和自己的表达思路等,以及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

1.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低年级生字词教学中,教师们常常用“生字开花”“一字多词”等方式进行扩词训练,通过扩词训练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但是,教师如果不对这些扩充的词语加以处理,学生获得的就只能是零散的词语。在梳理和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在有意引导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如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关于“车”字扩词练习的思维导图(如图3)。图中右上第一分支,是与“车”相关的动作,顺时针往下第二分支是与“车”的结构相关的名词,第三分支是与“车”的种类相关的词语。零散的扩词经过思维导图的处理,类别就变得清晰了。在进一步的扩词训练中,学生也有了思考的方向。

同样,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火”字为中心词,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分支(与“火”字有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让学生动手把大脑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笔画在纸上,用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地呈现(如图4)。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和记住了“火”字,还掌握了与“火”字有关的字词,既扩大了识字量,又培养了发散思维。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形象可感、层次分明的图画,直观呈现文本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边阅读这篇课文,边完成思维导图(如下页图5)。图中第一级分支厘清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第二级分支是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三分支是对各段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特点关键词的提取。段落内容间或并列、或承接、或发散的关系,一目了然。

3.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口语训练中,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语言表达的支架,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例如,统编教材语文二年下册《蜘蛛开店》的课后练习是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示意图显示蜘蛛开了三次店,分别是口罩店、围巾店和袜子店,光顾的顾客是河马、长颈鹿和蜈蚣,他们之间的故事各不相同。如果让学生空口讲述故事,许多学生会感到困难,即使能讲,也很容易漏掉一些关键内容。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或简图提示,学生就能快速、准确地推断出故事的情节,把故事讲述清楚(如下页图6)。

4.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中的气泡图能有效解决学生习作选材单一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气泡图罗列出符合本次习作的题材,然后全班交流分享(教师伺机将所有小组罗列的题材分门别类地列入总气泡图中,如图7)。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方法,学生发散了思维,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厘清表达思路,解决学生作文思路不清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整篇习作的大框架,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素材、习作思路细化思维导图,口头串联思维导图的内容,最后再提笔作文。思维导图使“思—说—写”的习作过程可视化,相当于在学生思维和表达之间搭建了桥梁,大大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质量。

5.在语文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可视化。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展示汇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各项收获之间的逻辑联系,该以怎样的层级关系来呈现,导图分支该用什么关键词表达。这些思考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学生汇报时,借助思维导图,能让语言表达更有条理、更清晰,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课后思总结

有专家指出:课堂教学终结时的反思不仅确认了总结性的事实,还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同既有的知识链接起来,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中理解、活用知识,这是值得提倡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每次下课前也应安排一个回顾总结的环节,让学生结合板书有条理地陈述。通过课后总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均能有所提高。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的结课环节,教师让学生依据课堂板书谈谈自己当堂课的学习收获。有学生根据板书上的“立志”“目睹”“中华不振”等关键词进行内容回顾;有学生依据板书中的“起因”“结果”“倒叙”等关键词,陈述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及表达顺序;有学生关注板书中“人物”“事件”等关键词,陈述自己在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神话故事”单元学过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另一个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还有其他方法,即在課后主动阅读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相关内容。这样的结课,教师巧妙使用了“瞻前顾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认识,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与之前学习过的“把握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法建立联系,构建起“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一语文知识结构。假如教师能够从低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反思回顾,相信学生能在日复一日的反思和总结中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说过,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百分之九十取决于他拥有什么样的思维,知识只占百分之十。可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包括语文课堂在内的学科的教学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梁红霞(1976— ),广西南宁人,本科,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0:1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