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小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处在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此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是单纯学习语文阅读知识,没有汲取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然后有针对性采取教学措施,将中国传统文化灵活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结合现有的工作经验,从立足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借助传统文化读本、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借助经典故事和优质节目这八个角度出发,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希望给其他学者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10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因此需要在各个领域、各个阶段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发挥活力,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不仅有古诗阅读,还有现代文阅读,通过开展阅读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习阅读思路,还能够挖掘阅读文章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一、立足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要研读教材内容,找到小学语文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然后从二者的相通之处出发,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这节课时,教师主要通过盘古开天地、造万物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感悟到盘古为天地献身的精神,进而学习盘古的奉献精神。但是盘古开天辟地属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所以在学习这节课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这篇阅读文章中的生字,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故事体现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同时大部分神话故事都是基于当时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认知等多重因素而形成的,所以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神话故事的类型、神话故事的起源以及经典的神话故事有哪些。通过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神话故事,能够让学生认识民族发展历程,进而可以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除了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外,《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以及诸多传统文化因素。所以,在学习这几篇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将多个神话故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习盘古、精卫、女娲有哪些相同之处,并且从三者的事例中分析和挖掘传统文化因素。纵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神话故事,古诗词等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神话故事作为切入点,渗入传统文化知识。
二、联系日常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引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在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时,这篇课文是主要是通过《论语》《童蒙须知》《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这三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如何读书、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由于这三篇文章都是文言文,所以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学工具,比如文言文字典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词语含义,以及文言文的阅读逻辑。同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中国古代的读书文化、科举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等相关内容。读书需要立志,只有明确读书的志向才能够有读书的动力。在古代,大部分人读书都是为了考取功名,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古人读书的背景,然后再为学生科普我国古代的官员制度以及我国古代的科举文化。通过给学生讲解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学习、如何考试的,科举制度与现代的考试制度有何差异,进而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科举制度的改革历程,以及整个人才选拔制度的变更。同时,科举制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相对紧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讲解自己眼中的科举制度。
三、开设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结晶,所以教师也要让学生从实践出发,在劳动过程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实践的主题。教师在选择语文实践主题时,既要通俗易懂,也要便于实践,避免让学生对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要明确实践的内容。其次,在实践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身的实践内容。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除了要让学生铭记历史,还要以文物为切入点,渗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直观了解古代绚烂的文化生活。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描述自己的文化之旅,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部分学生对唐朝的唐三彩感兴趣,撰写了一篇《假如我回到唐朝》的文章,描述自己与唐三彩的故事。还有部分学生对字画感兴趣,甚至还去临摹了《出塞》。通过此类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是不断传承的,即使是在当代,文化也是与现代社会紧密连接的。最后,教师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适度原则,既要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着眼,发现生活中的傳统文化。
四、借助文化读本,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但是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无限的。所以如果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很难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化读本,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出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时,教师主要通过海力布为救百姓,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来让学生学习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但是《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本身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百姓日常生活的结晶,并且流传时间较长,主要记录一些感人的民间事迹。这部分民间故事,有些是真实故事,有些是神话故事。但是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有一定的人物基础或者事件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间故事形成的原因以及民间故事的类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关于民间故事的课外读本,让学生能够利用民间故事来学习中国的民间文化。比如,在学习完《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沉香救母》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民间故事大全》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在学生阅读完民间故事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民间故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脉络性,所以学生的阅读难度相对较小,因此能够更好地把控和学习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精神。
五、借助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情景。比如,在学习《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艺术文化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多项内容。教师就可以据此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讲解。比如,教师以京剧为基础,谈谈京剧的起源、京剧的发展历程,以及京剧中的各类扮相,哪一种扮相有哪种特征、代表哪些含义。同时,在京剧演出过程中,京剧演员不同的动作有何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够深刻,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京剧视频,然后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京剧演出的魅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延伸传统文化的学习知识。课堂上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只能结合章节内容给学生渗透部分传统文化因素。但是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对于部分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这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或者教师将相应的文化整理成课件或视频下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对比学习。
六、通过小组合作,渗透传统文化
每个学生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所差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知识共享,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到5人即可,每个小组成员要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部分学生负责挖掘传统文化的主题,部分学生负责收集材料,还有部分学生负责材料整理和课堂演讲。其次,教师要引导小组合作,避免在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小组合作缺乏相关的成效。最后,教师要设置某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探索,挖掘该主题中包含哪些传统文化因素。比如,在学习《扁鹊治病》时,教师就可以将“医学”作为主题,让学生对医学文化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之前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了解李时珍、扁鹊等名医,学习《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名著。在小组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比如,部分小组成员主要研究《伤寒杂病论》,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摘取《伤寒杂病论》中的片段,然后讲述为什么选择这一片段以及《伤寒杂病论》在现代有何应用。
七、借助语文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诸多的语文故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语文故事,让学生从语文故事中挖掘中國的传统文化。通过语文故事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语文故事情节丰富,学生在学习和阅读语文故事的过程中,抵触心理相对较小。第二,语文故事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且每个语文故事都有突出的语文风云人物,而且每个风云人物可以和当代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诸多因素关联在一起,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能够掌握多重语文知识。第三,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所了解和接触过部分语文故事。所以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小。比如,岳飞的故事、文天祥的故事、李清照的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因此,教师也可以从这部分经典的语文故事中,汲取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渗透我国的外交文化。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和亲和外交之间的关系。
八、借助优质节目,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国内出现了诸多传统文化节目,极具创新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节目将传统文化知识渗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首先,教师可以了解当下我国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节目有哪些,并且每个传统文化节目的侧重点有何差异。然后再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对文化知识进行有效深入。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文物身上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中餐厅》则展现了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是以宣传我国古诗词文化为基础的一档文化节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节目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其次,现阶段学生也可以从手机、多媒体等网络诸多的平台上获取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观看传统文化的相关节目。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可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推荐相应的传统文化节目。或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节目作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自觉承担起弘扬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古代、近代、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为重点,所以在渗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将小学语文课堂转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课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紧密贴合语文教材,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然后,从教学方式、学生需求这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多种教学模式,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灵活渗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明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和喜爱程度,然后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成效。
参考文献:
[1] 何德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成功》2021年第1期。
[2] 叶筱颖《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读与写》2021年第7期。
[3] 韩永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山西教育(教学版)》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