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蕾
[摘 要]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教学团队运营三大模块。文章总结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对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后论述了如何创建与运营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英语思辨教学团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思辨;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1-0108-03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 高校培养英语思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并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将其完善。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1]。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应在掌握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其中特别强调了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下文简称“我校”)多年来对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为例,总结经验,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应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教学团队运营三大模块。其中,明确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第二、第三模块的开展方向及策略;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途径;做好教学团队的创建及运营更是推动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因此,三大模块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培养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完整培养体系。
一、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养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实质上包含普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两类培养对象。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两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类型均更加多元化,英语作为本科生毕业后工作中的必要技能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强大思辨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英语人才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思辨创新能力将更有效地提升其毕业后的竞争力。思辨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包括學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基于以上对两种能力的解构不难看出,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思维能力为导向,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理性逻辑思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大力提倡“新文科”的今天,要求学生具有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知识储备,能够立足中国实践的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应对全球治理新挑战所带来的各类新课题,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各种需求,其最本质和核心的基础,即需要具备思辨及创新能力。
二、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方式
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研究不难发现,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当多元化,即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等环节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有效的培养方式,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一)课程设置
根据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的传统设置应进行较为重要的几项改革,同时,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
1.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分为技能类和专业知识类。英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文学、文化、语言学、翻译史、商务英语、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具备中外语言及文学文化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提供了保证[2]。
2.在以上课程基础上增设演讲与辩论(一)、演讲与辩论(二)等课程,重点针对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英语思辨创新能力进行训练。课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通过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的思辨精神,强化学生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的思维模式,在课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思维角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对演讲及辩论题目的背景知识学习、分析,创造性解决问题,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通过辩论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实践,高质量地进行语言输出,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此外,在第三学期面向大二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开设演讲与辩论选修课,课上通过对演讲与辩论技巧的介绍,重点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针对其专业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思辨创新能力。相比其他类型的大学英语类选修课,重视学生思辨创新能力训练及提高的课程格外受学生欢迎。尤其是经过了前两个学期的英语基础学习,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外语输出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演讲与辩论课的设置满足了学生们的迫切需要,在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表达能力、扩大阅读范围、训练创新思辨能力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4.为了满足全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更高需要,培养英语思辨人才,学校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开设了英语立论与思辨公选课,课程分初级班和高级班,跨学期交替开设。该课程不同于其他校内公选课的一个地方,就是会对选课学生预先进行面试,以确保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外语听说技能。通过小班授课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达成,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各类英语辩论比赛。课程教学参考英国议会制辩论,以实训为主,为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外创新创业竞赛及社会实践提供更高级别的指导。
(二)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技术及各类教学理念的涌现,积极探索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任务为导向、团队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
1.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强调以任务为导向。针对教学中设定的不同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课堂上以团队展示、迷你演讲、模拟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输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锻炼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不断丰富和拓展了各类知识,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提倡团队教学,一门课由多名教师共同讲授。我校英语立论与思辨课大胆尝试现在国际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每个教学单元由不同的教师按照主题分别讲授。课堂由迷你演讲、实训和现场点评等环节组成,突出主题特色,以学生实践为主。由于演讲辩论类型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非常庞杂,由不同教师共同教授一门课程,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还能够从各个教师身上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得到不同角度的启发。这避免了传统课堂由一名教师从头至尾教课,知识系统相对单一的不足。如我校英语立论与思辨课程大纲是根据辩论技巧及各大要素进行教学单元的设定,结合各类辩论技巧,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时结合不同类型的辩题,如将辩题分为经济类、法律类、文化类、教育类等。这样教师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提前给学生分发教学资料及阅读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该主题相关的辩题。此外,组建教学团队可以进一步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大纲修订、教学日历制定、课程设计、教学策略优化及课程测评形式完善等方面可以有更多思想的交汇和创造。例如,英语立论与思辨课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时采取了较为新颖的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形式,学生借助结课考试可以真正体验到几场完整的辩论赛。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几个模拟赛场,由几名任课教师分别担任各场模拟辩论赛的主裁,按照辩论赛的传统惯例进行两至三轮的循环赛。学生不仅能够在高强度的比赛环境中将课堂所学的技能进一步强化,更能够体验到技能的提高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3.积极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慕课微课建设。随着目前世界形势的多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慕课微课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组织教学团队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并结合各类教改项目,积极探索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各类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授课,总结了大量线上实训的教学经验。
(三)教学质量评估
除了传统形式的教学考核方式,为了进一步准确地评估测量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我校还采用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1.首先在学生能力测试评估方面,考核方式有笔试、口试、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等多种形式。笔试类评测一般用于写作、阅读、综合英语、文学类等课程结课考试的主观题设置及平时作业的设置[3],利用如书评、问卷调查、读后感、线上线下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及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如在布置写作题目、辩题等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对象、范围、讨论层次、解决方案等相关内容。点评时要给学生明确的分析思路,让学生深刻反思自身思考方式及广度深度上的不足。采取多种类型的口语考试形式,结合具体课程知识内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造性输出的题目。如演讲辩论课的口试可参考英国议会制辩论,学生通过抽签决定所在辩位并代表所在立场进行陈述,教师通过学生的临场表现对其思辨创新能力进行评测。
2.各门课程在测试过程中应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测试角度来讲,比起终结性评估即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估能从多角度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变化过程,更能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学生互评及自评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
3.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如社会实践报告、各类竞赛获奖、创新作品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思辨创新能力上的提高与进步,将学生的该类成果分门别类,折算成绩效分值参与各类评优及奖学金评定等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
(四)实践教学
关于实践教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指出,各高校应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近年来,我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面效果显著。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了各类实训中心,同时开设了各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其中我校于2016年被外研社授予了“思辨教育實训基地”称号。中心为学生积极开创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及承担研究项目的机会,鼓励并资助学生报名参加各类思辨创新相关竞赛,积极扶持相关社团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各类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此外,我校国际交流处也开设了国际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等公选课程并创办了国际交流俱乐部,不仅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手资源,还推动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了学生的国际交流及跨文化意识。
三、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英语思辨教学团队的创建与运营
创建与运营好教学团队是构建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条件。其中主要包含师资结构、教师素质及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几个方面。
(一)师资结构方面
应鼓励教师针对不同课程组成教研团队,并要求其具有比较合理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等。如有条件,还应聘请外籍教师合作。这样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在学术上及教学经验上不断指导青年教师,使其快速有效地融入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
(二)教师素质方面
应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行业内各类学术会议、教学竞赛、出国进修等活动,积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及业务素质。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培养教师间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方面
应让教师意识到教学与科研的同等重要性,鼓励教师开设新课,通过熟悉新课程、新教材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各项技能,使自身不断适应新时代培养英语思辨创新人才的更高要求。
总之,构建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较为庞大的教学改革工程,需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教学团队等各方面进行联动式改革。我校自2015年以来,积极开展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类尝试及改革,成果显著。我校学生先后多次在国内外各类英语辩论赛上获奖,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我校在探索高校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的事业上已取得初步成效,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优秀的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学生在思辨创新学习中也受益匪浅,历届学生对思辨课程的评价极高,认为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种思辨创新能力一直在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着自己,帮助自己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由于当初在校的思辨教育经历,现在还在为我国的思辨教育做出突出贡献。这一切成果将激励着我校广大师生,一如既往地探索和完善英语思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2-95.
[2] 范能维,王爱琴.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探索[J].外语界,2017(1):9.
[3] 孙有中,刘建达,韩宝成,等.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笔谈[J].中国外语,2013,10(1):4-9.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