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5-30 15:01任廷艳李涛
文化产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族马尾文化遗产

任廷艳?李涛

水族马尾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探索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现通过分析水族马尾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指出目前马尾绣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水族马尾绣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以期达到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为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保护和传承思路。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水族马尾绣,是流传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美术,是水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又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其技艺复杂巧妙,马尾绣工艺品图案典雅、精致耐用,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马尾绣的图案和花色蕴含着深厚的水族文化底蕴。马尾绣作品是水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水族人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然而在信息时代,马尾绣这种传统技艺受到冲击,其面临传承断层的困境。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并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2]。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非遗的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后申遗时代”,非遗保护工作应纵深发展,由单纯地建立“名录体系”转变为更加关注全面、高效、专门化的数字化保护工作[3]。数字化技术不仅在还原非遗原貌上具有绝对优势,而且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也更加生动和直观,数字化资源更有利于非遗的发展和再利用。因此,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探索马尾绣这类受区域限制的传统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对传统技艺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马尾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特有的古老的刺绣工艺,通常以3—4根马尾为芯,再将白色丝线包裹马尾制作绣品的轮廓,辅以彩色丝线填绣在轮廓中间。水族妇女制作的马尾绣绣品,造型典雅,具有立体感,且经久耐用。以往,马尾绣主要依靠村寨中技艺高超的妇女以手口相传的形式培养传承人,而现在由于大量水族青年外出务工,水族马尾绣的传承出现断层,马尾绣绣品的质量也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对水族马尾绣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大力支持水族马尾绣相关产业发展;开办不同类型的水族马尾绣技艺培训班,用于培养马尾绣传承人;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建成集展览、培训、销售于一体的马尾绣保护传承基地“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同时,水族马尾绣也走出山区,频繁出现在各大博览会、交易会上。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水族马尾绣的知名度,也对马尾绣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探索更高效的马尾绣保护与传承模式。目前,马尾绣保护与传承中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马尾绣资源开发不足

由于水族马尾绣这种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4],大多处于边远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水族马尾绣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工作主要依赖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且缺少系统科学的方法,导致水族马尾绣的资源开发不全面,不完善。

马尾绣资源宣传力度较弱

目前,虽然建成了“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但其作用也只局限于马尾绣工艺品的展示和技术培训。由于地域限制,参观人数较少,也尚未建立专门的门户网站,缺乏对马尾绣系统全面的介绍,外界对水族马尾绣的了解是零星、散乱的,无法对马尾绣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阻碍了水族马尾绣的传播。

传承手段陈旧,形式单调

目前,水族马尾绣的传承方式还停留在参观手工作坊和开办培训班,通过浏览图片和实物、专人讲解等形式展示马尾绣作品,这种传承手段仅应用了视觉和听觉,属于低级别的外在体验,观众的参与性不强,无法产生深刻印象,大大削弱了水族马尾绣的感染力。同时,传统传承方式的传承面狭窄,大多数年轻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极大地阻碍了水族马尾绣非遗的传承和传播。

水族马尾绣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作為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其价值体现在图案和色彩的应用上,每一种图案都是水族妇女想象出来的图腾崇拜,每个图案背后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含义,其不仅具有巨大的传承价值,也为研究水族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马尾绣资源库,无法对马尾绣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目前对马尾绣的研究多为对马尾绣图案和纹样设计的研究,缺少对马尾绣蕴含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的必要性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相应的档案和数据库。”[5]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对民族文化进行修复、存储、重构和挖掘,更加科学、系统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要解决水族马尾绣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就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马尾绣的保护和传承中,开启马尾绣保护与传承的新局面,焕发马尾绣的新活力。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是数字化时代马尾绣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开展马尾绣的数字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水族马尾绣传统技艺

为了长期而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水族马尾绣传统技艺,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马尾绣技艺资源和工艺制品进行采集、整理、记录和存储,建立水族马尾绣数据资料库,可以为马尾绣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保障,也可以为马尾绣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提供了条件。

有利于促进水族马尾绣的传播

要突破传统的展馆展示模式,创作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马尾绣多媒体作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要开发多种传播途径,拓宽其传播面和受众面,打响水族马尾绣的知名度,打开水族马尾绣的销售市场。

有利于实现水族马尾绣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缺少优秀的技艺传承人,马尾绣工艺制品的质量下降。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数字化网站,配合多元化传播方式,为水族青年深入了解马尾绣提供信息来源,从而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其主动学习马尾绣的制作工艺,并成为水族马尾绣传承人的储备人才,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有利于发挥水族马尾绣的商业价值

在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大对水族马尾绣宣传的同时,引入电商模式,设计并开发符合大众审美的马尾绣工艺品,将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让马尾绣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如此不仅能拓宽马尾绣的市场,也利于形成系统的马尾绣产业,发挥水族马尾绣的商业价值,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马尾绣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

马尾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要是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数字交互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传播技术等解决传统非遗资源获取的局限性、非遗展示的单一性以及非遗传播的制约性等问题,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使非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水族马尾绣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建立资源数据库,搭建数字化网站,制作数字媒体作品,制作马尾绣工艺品三维模型,文创产品的设计,数字化展示中心的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等。

建立马尾绣资源数据库

对马尾绣资源的搜集与整合是保护和传承马尾绣的重要工作。整合当地政府、高校、图书馆的力量,收集与马尾绣相关的历史故事、制作工艺、作品、传承人信息等资料,建立完备的马尾绣数据库,实现对水族马尾绣资源的科学管理。资源数据库以“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为技术基础,主要有文献集合、多媒体信息集合、信息检索服务、数据挖掘四大模块。文献集合主要是马尾绣相关历史研究文献、地方志等;多媒体信息集合包括马尾绣传承人信息、图片信息、工艺品的详细讲解等;信息检索服务主要为其他服务提供数据源,为马尾绣资料的查找和补充提供便利;数据挖掘模块功能是挖掘水族马尾绣的文化内涵,发挥其社会效用。通过建立数据库,将马尾绣实体资源转化为可以永久使用的数字资源,以实现马尾绣资源信息的保存和利用。

搭建数字化网站

搭建数字化网站是水族马尾绣向外传播的前提,利用互联网的传递性、交换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使马尾绣得以有效推广。建立专业的“水族马尾绣”数字化网站,能有效提升水族马尾绣的知名度,扩大水族马尾绣的传播范围。首先,将网站作为展示平台,公众通过浏览网站可以了解马尾绣的文化起源、传承故事、历史资料等重要信息,加深公众对水族马尾绣的认知。其次,该网站也应是一个教育就业平台,在网站上可以发布有关马尾绣培训资讯、马尾绣工作室等信息,也可以查询马尾绣相关信息,科普马尾绣相关知识,为水族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再次,为各个马尾绣工作坊提供马尾绣工艺品线上交易平台,拓宽马尾绣的网络销售渠道。最后,该网站也是一个服务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咨询、评论、交易、定制等服务,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促使公众积极加入马尾绣的传承和传播中。

制作数字媒体作品

传统的传承载体如图书、报纸、纪念馆展示往往局限于表层,对公众的吸引力较弱。保护和传承马尾绣需要创新非遗传承载体,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为马尾绣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马尾绣资源的收集、记录、存储和传播中,不但可以增强马尾绣的传播效果,更能提升马尾绣的传承成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保护和传承马尾绣文化,可以拍摄相关纪录片、影视作品、短视频等,如聘请专业团队拍摄高质量的纪录片,真实记录马尾绣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这不但可以作为马尾绣的宣传素材,也可以作为民族地区学校开展非遗教育的资源,从而激发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励其积极投身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还可以以马尾绣传承人为原型拍摄影视作品,通过艺术手段展现他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借助这些数字媒体作品,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播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

建设数字化展示中心

位于三都县非遗一条街的“马尾绣保护传承展示中心”还在使用传统的实物展示方式,难以发挥其传承基地的作用。建设马尾绣数字化展示中心,可以依托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手段,采用数字化展示和沉浸式体验方式,重现马尾绣的发展历史,让马尾绣作品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大众对水族文化的认知。

文创产品的设计

传统的马尾绣制品多为背带、围腰、护套等产品,且纹样以花鸟虫鱼为主。这些产品既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也无法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通过整合优秀的手工艺者和设计人才,借助CAD等设计软件,将马尾绣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女包、服饰、装饰画、手机壳等实用型马尾绣文创作品,让马尾绣进入大众生活,扩大马尾绣的社会影响力。

应用新媒体技术

在马尾绣的保護与传承中,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元化传播方式,如在各旅游景点张贴有关马尾绣宣传的二维码,公众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及时接收马尾绣的最新动态;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展现马尾绣的魅力,扩大马尾绣的传播范围,激发公众对马尾绣的兴趣。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愈发成熟,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马尾绣更加便捷化和多样化。采取建设水族马尾绣数据库、建立数字化网站、制作多媒体作品、搭建新媒体平台等措施,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水族马尾绣的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数字化技术在水族马尾绣的完整性保护、资源共享、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优势。目前,水族马尾绣数字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联合政府、高校、企业为水族马尾绣资源的数字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水族马尾绣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炳南,欧阳红.贵州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贵图学刊,2011(01):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EB/OL].(2006-12-01)[2023-04-0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51777.htm

[3]尹凯民.2014-2018年新媒体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综述[J].教育传媒研究,2019(04):89-92.

[4]刘璐.水族马尾绣研究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5]刘勐,李亮,杨正.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9,34(02):70-74.

猜你喜欢
水族马尾文化遗产
水族敬酒歌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上帝的水族馆
宋水仙:巧手生花马尾绣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扎马尾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动物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