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岩
首先详细介绍《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编纂的意义,其次阐述图集编纂的基本原则,并重点对图集的结构、内容、设计及编纂创新点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同类历史地图集的编纂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安徽省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地图作为承载万象信息的载体,也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安徽疆域、城市变迁、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政区沿革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史学价值。同时,从厚重的历史当中挖掘出具有安徽特色的,沿袭江淮根脉的,能够展现安徽人民精神气质的内容,对丰富和传承安徽本地文化,延续安徽文化的脉络,增强安徽人民的文化自信更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集编纂意义
传承历史文化,填补行业空白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区位优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安徽建省三百五十多年来,在《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之前,未编纂出版过类似的其他图集,落后于广东、湖北、浙江等其他省份。编纂出版一部反映安徽省政区沿革、省界变动、城镇变迁、社会经济演化、水道水利和交通建设等历史状况的古旧地图卷,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意义,也能够填充当时安徽省没有历史地图集,没有整理出版过古旧地图专卷的空白。
为研究安徽文明史提供重要参考
图集所收录的从海内外搜集和整理的舆图和近代测绘地图,是对历史上古籍舆图资料的整理,而舆图本身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文明史中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文明的方方面面。同时,《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的面世也为今后安徽学界进一步梳理研究安徽文明史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增强安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图集的编纂出版,能进一步增强安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其将成为大众历史教育和乡土爱国教育的有益教材,在宣传安徽、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的编纂出版不仅是历史地理学界的学术盛事,对于普通民众学史增信,学史明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集编纂原则
1.政治性
在图幅选取、内容表达上严格遵守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做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各民族团结。
2.历史性
编纂应尊重历史事实,遵循历史进程,突出安徽发展脉络,呈现安徽变迁足迹。在内容选题与文字考释上,不仅要反映安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还要重点揭示安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学术性
《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的编纂工作,尤其是古旧图件的考释工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表达内容的专业性两个方面。
4.完整性
历史图集的完整性直接决定整个图集的史学价值,具体包括图件资料收集完整性与内容的时空完整性两个方面。其中,图件资料收集完整性指的是在收集资料时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关于安徽的历史图文资料;内容的时空完整性是指图集收录的古旧图件,其成图年份应覆盖各主要历史时期和朝代,其制图范围能覆盖安徽省全境。
5.艺术性
《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是专业学术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兼具的书籍,不仅能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更是人民大众的有益教材,亦是历史爱好者的收藏佳作。因此,图集的装帧设计应充分呈现安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徽派文化鲜明的特色,使图集既具有古典气质,又符合现代审美,从而将图集打造成极具研究、收藏和观赏价值的精品。
图集结构和内容
图集共收录古旧地图339幅,撰写考释文字约15万字。主要对涉安徽区域的古旧地图进行收集、校色、编排、考释。所涉舆图的地理空间范围以今安徽省政区为主体,亦包含历史上曾隶属于安徽省建制的政区,如现湖北英山县、江西婺源县、江苏盱眙县等。古旧地图受限于成图时代的测绘精度、表示手法,今人查阅时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图集在编纂时,并未满足于对古旧地图进行修复与再现,而是聘请了专业的历史地理学学术团队,编写了大量考释文字,从图载内容、成图时间、历史背景、制图原理等多方面逐幅对收录的古旧地图进行了剖析解读。另外,还邀请了地图制图和历史地理界的知名学者组成了专家顾问团队,对图集内容及考释文字进行甄选、审核,以充分确保图集的权威性、科学性。内容结构上采用双轴叙事的逻辑进行编排,即以图载区域大小为内容编排的主轴,将古旧地图按全国图、区域(南直隶、江南省)及安徽图、安徽下辖府州县图、专题舆图等分为“觅迹江淮”“溯源安徽”“巡踪府县”“览胜八皖”四个篇章,篇章内以时间序列作为副轴进行罗列,时间范围自宋元起,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觅迹江淮
收录内容为全国或跨省大区域的古地图25幅,展现了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安徽地区的行政区划沿革、疆域变迁,记录了历史上在全国宏观叙事角度下安徽区域的沿革变化过程,反映出安徽在华夏大地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经济地位。
溯源安徽
收录了自明南直隶、清江南省及1667年安徽建省到民国时期一系列展现安徽疆域变迁的舆图50幅。该篇图组尝试从安徽省域的角度出发,还原“安徽”在各历史时期地理上的准确概念以及安徽境内的政区演变过程。
巡踪府县
精选汇集了今安徽省境内以府、州、县等为制图范围的民国及以前的古旧地图192幅。该篇以安徽省历史上的八府五州建置为叙事主轴,以清代安徽省八府五州建制分章,每章内编排顺序亦依历史习惯,首为府(直隶州)治所在轄县,如安庆府内顺序为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散州放在直隶州之后;析置改隶县放在最后。总之,该篇完整地反映了历史上安徽省府、州、县的政区建置,为读者展现了安徽市、区、县各级行政区划的沿革脉络。
览胜八皖
按地图专题内容分“水道河渠”“名山胜迹”“交通军事”“民生经济”四章,收录涉安徽的各类专题舆图72幅,叙事主体主要涵盖水道河渠、名山胜迹、城镇、盐务、邮政、军事等。该篇旨在从不同叙事角度呈现安徽在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历史地位与文化积淀。
图集设计
开本和折页设计
图集开本为标准8开,开本尺寸为370mm×260mm。图集整体采用筒子页的形式设计,图集内根据不同图幅设计有单折、十字折、关门折、M折等不同形式,在有限的开本内对古旧地图进行了延展表示。单折主要是在筒子页的内部印图,并通过陇线的形式使其能完整打开,能有效节约成本,并很好地实现地图放大呈现。十字折是将纸张进行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后,收入图书中进行装订,此类型折页可得到将近对开尺寸的图幅。关门折是利用前后两个筒子页实现的,比较适合偏长的地图,也适合安徽全图类型的偏方形地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开展示。M折比较适合偏长的地图,也适合长卷图截断后在版面中上下排几组集中展示。对于小尺寸地图,除直接在页面中排版外,还可以原大复制成小尺寸的插页,夹入图集中,这样可以让读者对原书形成非常直观的印象。
设计元素选取
在整体设计结构上,吸收传统古籍的框型结构设计,并通过版心的设计将其现代化,使图集具有古典气质的同时,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气息。鉴古而不拘泥于古,避免为了强调图集的文化性,而将图集设计成完全摹古的“仿制品”。在设计元素的设计应用上,采用书法的笔法和肌理,烘托图集的文化氛围;以抽象化的徽派建筑等元素贯穿图集细节设计,使图集细节更经得起推敲,同时增强图集的整体性。在字体选用上,选用刻本体和仿宋体为主要字体,使图集更具古典文化气质。为体现安徽地方特色,图集篇章名采用著名书法家、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主席赖少其先生的书法字体“漆书”。
装帧设计
为契合历史文化主题,展现古旧地图原汁原味,图集整体装帧采用中国传统的古籍线装加函盒的形式,以体现图集本身的历史感以及安徽作为文房四宝之乡所具有的书香古韵。函盒采用木片加棉麻布料结合的材质,木片上用激光雕刻出清代安徽八府五州建置的极简古韵地图,内文采用80g无酸未涂布特种纸,这样可以在还原地图古韵的同时,有效延长书籍的保存时间;函套及封面采用了丝网印刷、烫金、压凹等丰富的印装工艺,使图集翻阅起来呈现出一种典雅、沉静而又丰富多变的质感。在图集的色彩设计上,从中国传统色彩中吸取灵感,采用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为每一个版块分别设置一款主题色调,增强图集色彩的整体性,并同时突出各版块之间的差异,使图集呈现出一种沉静、柔和而又颇具书卷气息的美感。
结构编排创新
目前已编纂出版的古旧地图集,多以成图时间线为顺序罗列或者按资料来源分块呈现。《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创新性地采用了以制图区域为主轴、成图时间为副轴的双线叙事模式,这种结构编排模式,以从宏观至微观层层递进的视角,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展现了安徽的发展变迁。
艺术设计创新
鉴古而不拘泥于古,安徽是文房四宝之乡,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图集在开本选取、装订工艺、选材用纸、版式设计、设计元素的选取、字体字号以及插图设计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皆从古代线装书和古地图中吸取灵感,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方法,结合安徽的地域特色,使图集兼具文化性、现代感和地方风味。
书籍装帧创新
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求,图集采用了单折、关门折、风琴折、M折、十字折和小尺寸插页等多种丰富的折页形式设计,在限定的开本中,利用折页延伸图书内的页面尺寸,以便于更好地展示地图。图集大量利用古籍书筒子页装订形式,通过压陇线打开筒子页,保证书籍脊背厚度和书的厚度一致,又能呈现折页的装订效果,这种书籍折页装帧方法在其他图集中从未使用过。同时,本书在装帧上综合运用了大量针线和拼接等工艺,让读者可以将图集中的地图单独取出,或将大幅面地图拼接起来后手工收入图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图集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综上所述,图集出版能够为各政府部门、机关单位、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博物馆的有关专业研究人员了解安徽历史地理综合信息提供观点明确、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科学资料,同时,其也是加强对大众的历史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有益教材,能够在宣传安徽、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家耀,安敏.地图演化论及其启示[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29(03):157-161.
[2]熊明,肖城龙,成昆凤.刍议古旧地图的时间节点划分[J].城市勘测,2019(06):97-100.
[3]陈桥驿.关于《浙江省历史地图集》的编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54-58.
[4]喻滄,廖克.中国地图学史[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5]蓝勇.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J].史学史研究,2013(0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