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青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社会工作介入青海藏区寺院养老的路径研究”(编号:2020QSK008)阶段性成果
摘要:由于市场化改革和社会结构变化,农村社会发生巨大变迁,导致农村问题频发。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多方主体参与,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专业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作为社会力量可以积极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目前社会工作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专业性弱化、公众认知度不够、服务内容形式化等困境。因此,提出社会工作应通过倡导“协同式”的治理机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采取“重构式”的治理手段等方式创新嵌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0-0050-0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1]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可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入手,研究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化导致社会矛盾滋生、问题频发。当前农村基層政府管理水平较低、治理功能弱化,社会治理面临重重挑战,迫切需要转变治理方式。
社会治理主要指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对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社会观念等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2]。由此可见,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社会组织和公众是重要的参与力量。社会工作具有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可以协同参与社会治理。
我国很多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嵌入”的过程。王思斌通过研究对嵌入类型进行了划分,从嵌入深度可分为浅层嵌入和深度嵌入;从发挥功能机制角度分为依附性嵌入和自主嵌入[3]。受国情、观念、社会治理体系等的影响,社会工作实务并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发展规模,于是有不少学者关注社会工作的嵌入机制。尹阿雳等洞察到了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嵌入方向的双向性特征,即嵌入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多元性、同构性,提出了“双向嵌入”的理论[4]。王杨从体制性嵌入、经济性嵌入和社会性嵌入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工作的自主嵌入机制。体制性嵌入即建立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经济性嵌入即有效动员内外部资源,社会性嵌入即建构丰富的社会资本[5]。因此,专业社会工作通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参与公共事务、解决农村基层社会问题的重要社会力量在促进民众参与、帮扶弱势群体、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契合社会治理的治理理念
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部分干部以高姿态与农民沟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薄弱,导致“干群”矛盾冲突严重。社会工作倡导的“以人为本”价值观是目前开展服务的工作人员所不具备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平等”“尊重”“接纳”“个别化”等原则[6],专注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社会治理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强调对人民利益诉求的满足,因此社会工作的服务思维与社会治理的理念契合,对协同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二)遵循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社会治理技术创新
社会工作以个性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发挥着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的积极作用[7]。社会工作不是盲目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而是依靠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这种精细化的服务方案是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不同于领导者随意拍板治理的重要区别[8],如针对农村中的不同群体,社会工作会采取不同的介入方法。针对“留守老人”,采用个案的工作方法,为他们进行情绪疏导;针对“留守妇女”,采用小组的工作方法,提高她们的生存技能;针对“留守儿童”,采取个案与小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重视其身心发展。由此可见,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使得农村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专业性,为创新社会治理技术科学化提供可能。
(三)开拓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空间,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前,农村就存在本土的工作者。虽然他们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培训,但他们却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性的、本土性的社会工作的发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工作空间、造就了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机制[9]。为了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效能,国家鼓励社会各参与主体发挥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存在可以为专业社会工作开拓参与空间,提供人才支持和制度保障,使得专业社会工作能够介入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并积极发挥作用。
三、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社会工作蓬勃发展,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购买项目频繁,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目前社会工作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面临很大困境。
(一)过度依附政府机构,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性弱化
专业性是社会工作获得嵌入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优势,而与政府部门、社区工作者(主要是街道居委会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的合作能力决定着专业社工嵌入发展的过程[10]。当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时,由于政府权威的渗透,导致其缺乏一定的服务空间从而从事一些边缘性的工作或者是行政性的工作,出现专业建制化、内部治理官僚化和外部服务行政化的困境,这使得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逐渐消失[11]。社会工作目前主要通过受聘于政府的岗位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嵌入到基层治理中,其在工作中更多体现了政府的意志,在服务的过程中缺少独立自主性,更没有独立的空间开展服务。很多社会工作者由于需要向基层部门汇报项目进度、写各种报告,逐渐丧失了与基层部门平等对话的机会。很多社会工作者由于要从事行政性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性的服务,导致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被削弱,服务范围越来越边缘化。
(二)公众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够,影响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
社会工作是西方的舶来品,社会工作理论及知识大多受西方社会工作的影响。在我国,本土的基层工作主要由基层干部及基层工作人员来完成。很多基层工作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村庄历史、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十分了解,相似的生活背景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农村居民相处。因此,大部分农村居民更加信任当地的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认同度不够。虽然,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但是公众对社会工作了解依然不多,也不会主动向专业社工求助,影响专业社会工作开展。
(三)缺乏对农村居民的了解,导致服务内容形式化
社会工作关注服务对象的个人需求,强调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与交流。但是,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力量在嵌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却经常忽略农村居民的需求。目前,对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评价多是用具体的指标来实现,只注重完成的个案、小组、社区以及项目等的数量,却忽视每个服务真正的质量和案主的真正改变。只注重多种形式化的活动,却忽视对活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思考,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一)协调各方资源,倡导“协同式”的治理机制
协调各方资源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充分作用的关键。政府部门、农村居民、社会组织及企业等都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社会工作需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中,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建立“协同式”的治理机制。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表现在:其本身并不掌握资源,但能够通过协调各方关系将不同资源联系在一起,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服务[12]。社会工作应该将社会上各种积极因素吸纳到服务体系中,如与外界的慈善基金会、社会组织对接,以开放的态度欢迎这些主体参与农村服务,开展多形式合作[13]。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及合理利用,满足农民的需求,促进村庄发展及村民能力的提高。目前,在我国农村社会,农村基层部门(尤其是村民委员会)依然承担着政府交办的主要工作,负责农村的基本事务,在农村中的角色举足轻重,因此社会工作不能简单机械嵌入农村原有的服务体系,需要与农村社区的工作融合在一起,深度嵌入其中。
(二)扎根基層,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社会工作可以在助贫济困、舒缓情绪、心理疏导、链接资源、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科学性和专业性是社会工作能够持续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社会工作要扎根农村,积极为当地居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尊重当地的习俗,结合中国的国情与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支持力量有利于村庄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有自己的服务体系,但是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应该通过与本土工作者的合作,培育专业土壤,建设一支包含本土社会工作人员和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队伍,为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发展植入“养分”。当社会工作者与本土工作者和谐相处、相互理解、增加合作时,才能深入扎根基层,开展专业服务,解决基层社会的困难与问题。工作者可以放低姿态多向基层工作人员请教与学习,学习他们与农村居民沟通的方式,吸收他们工作时的长处与优势部分,将两者的工作方式与治理手段融合起来,促进服务的开展。
(三)关注社区发展,采取“重构式”的治理手段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的封闭性逐渐被打破,带来的不仅是农村活力的增强和现代文明的渗入,也给农村传统习俗、道德带来了离散性的影响,个体原子化明显、传统的整合方式弱化、群体间社会联系薄弱,整个社会的联系纽带松弛,每个人都陷入利己主义的小圈子[14]。重新建构农村社区在社会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社区的重建及发展,需要农村居民参与及共同的努力。农村居民不能只是简单关注自己的发展,也需要关心其他村民的生活、关注村庄的发展。提高村民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于农村社区的建设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应该强调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能力,“赋权”给村民,激发村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如此,社会工作者还应该加强对村民参与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提高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市场化的介入,导致农村传统习俗及生活习惯被严重破坏,社会工作应该重建农村的传统文化习俗及道德体系,关注农村文化的发展,加强村民们的联结。
(四)平衡与政府关系,达到“共赢”的治理效果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与政府部门应该是团结合作的,但目前却是一种失衡的关系。由于社会组织能量不足、专业性优势模糊的限制,使得政府资源释放与社会组织职能承接之间的偏差,由此导致社会工作成长受到一定限制[15]。因此,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应平衡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性,使双方在平等交流基础上达到“共赢”的效果。
结语
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解决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在治理中对参与主体的忽略以及服务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
社会工作由于过度依附于政府部门,导致其专业性不断被弱化、服务行政化严重。本土性不足、独立性缺乏以及整合性缺失,导致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只是“机械嵌入”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介入途径,转变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使社会工作有效融入其中。第一,社会工作应该积极倡导“协同式”的治理机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第二,本土化、行政性工作的存在为社会工作的介入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社会工作应该结合我们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村民提供实际、有效的服务。第三,社会工作可以通过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重构农村社会的公共性。第四,社会工作应该增加与政府部门的交流,争取更多服务及展示自己专业性的空间,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切实畅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2021(4).
[2]何芸,卫小将.社会治理携手社会工作:刚柔相济治理技术与艺术的生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4).
[3]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4]尹阿雳,赵环,徐选国.双向嵌入: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新视角[J].社会工作,2016(3).
[5]王杨.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三个分析维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2-53.
[7]周昌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以服务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4(2).
[8]王思斌.社會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
[9]戴利朝.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0]王思斌,阮曾媛琪.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9(5).
[11]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3(1).
[12]李迎生,李文静,吴咏梅,等.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3(1).
[13]苏志豪,李健龙,甘建文.基于内生社会组织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创新——以广州市中新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31).
[14]张红霞.农村现代化变迁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5).
[15]成洪波,徐选国,徐永祥.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及其实践逻辑——基于东莞市横镇的经验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
作者简介:许静(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