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洁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之举。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地方志机构一要增强地方志成果信息化意识,支持并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二要创设国家数字方志馆,统一地情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三要利用新媒体大力开发方志资源,提升地情信息服务能力;四要加速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强化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人才保障,由此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作为反映某特定区域地情、社情的大型综合性资料书,地方志需要借助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客观准确地记录某具体区域的自然情况、社会发展情况,肩负着服务民众、服务社会的重任。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为地方志記录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高地方志的记录效率和质量,促其“资政、存史、教化”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地方志事业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其自身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概念的阐述
地方志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按照一定的体例全面而较为详细地记载一定区域内在一定时期有关自然、社会、政治与经济等的文献,其往往综合反映了一定区域内自然与人文的历史和当前状况[1]。地方志涵盖的信息丰富多样,既包括天文、气象信息,也包含地貌地形、水文特征等地理信息,记录细微准确,内容包罗万象。一直以来,地方志多由当地官方机构进行编撰,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这也是很多人将地方志称作百科全书的主要原因。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概念及模式应运而生,这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目前关于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学术界尚未给出权威统一的阐释。大部分学者认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地方志机构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支撑,将地方志系统的业务职能精简、整合后,在政务网和互联网上实现日常工作管理、志鉴编纂出版、资料存储查询等全方位信息化[2]。
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地方志机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任务完成程度的全面化、持续化、动态化监管,促使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能够打破原来各地地方志机构“各自为政”、独立工作的局面,通过系统对接的形式保持深度互联,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为方志资源传播提供极大便利,同时还有利于社会民众及时获取准确全面的地情资源信息。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思路
稳步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增强地方志成果信息化意识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现有的各种方志资料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同时,着力调研和探索新的方志资源,通过对各类方志资源的全面整理、合理分类及广泛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和领略方志文化的风采,以此达到宣传中华文化的目的。在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地方志机构的领导及负责人首先要增强地方志成果信息化意识,深刻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既是地方志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3]。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牵涉部门多、涵盖信息多的浩大工程,一方面需要每年集存出版的年鉴、志书,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和整理各种关于地情资料的电子信息文件,还需要将各种大量的地情信息汇总处理之后,经过多次加工审核,形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文件。所有方志文献资料都需要扫描成电子文件,同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电子文件进行编目与分类,以此实现对方志资源的电子化保存和管理。此外,在完成以上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摘取一定的方志信息撰写文稿或制作视频,再将其发布到公众号或抖音等平台上,以此实现推送和宣传方志文化的目的。
地方志机构在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增强发展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及保障工作,比如资金保障、人员保障、设施保障等。机构负责人要从全局出发,制订一套完善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计划,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流程、形式、内容等进行合理部署,逐步创建方志地情网、地情信息库等系统,率领机构人员共同应对挑战,稳步践行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计划,从而逐步实现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目标。
创设国家数字方志馆,统一地情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
随着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浪潮的兴起,各地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人才等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发展水平。但是由于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库的使用标准不一致,数据信息的加工格式各异,导致不同网络平台之间无法兼容,难以实时共享信息,从而严重影响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数据库子库分类标准为例进行说明,有的地区根据资料性质的不同,将收录地方志信息的数据库分为省志库、县志库、年鉴库等,也有一些地区按照行业的不同,将数据库分为地理、人文、旅游等数据库。收录于数据库的数据信息也存在格式不一的情况,有的地方采用TXT纯文本格式,有的地方采用HTML超文本格式等。数据格式不统一既不利于各地信息汇总和共享,也制约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所以,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当务之急在于统一地情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对此,本文认为可以创设标准统一、权威先进的国家数字方志馆[4]。
详细来讲,我国在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从全局出发,做好整体规划,以技术为支撑创建国家数字方志馆。我国相关部门要汇聚业内专业人才,设计并构建覆盖全国各地的大型地情数据库网站,汇总来自各地的地情资料,实现与各地地情网站的动态化、实时化、持续化互联,以此达到实时共享数据信息的目的。从技术层面来讲,这是完全可行的,可以统一文件信息的格式,比如,统一采用全文型数据库,严格要求各地采用统一的信息入库标准,入库之后自动传输至国家数字方志馆,由国家总馆对各地传输的方志信息进行整合与分类。从资金方面来讲,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收入各异,有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可能会在构建地方数据库方面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对此,国家管理地方志工作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帮扶,协助落后地区稳步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从版权方面来讲,按照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复制、表演、放映、广播、汇编等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所以,我国各相关部门在对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时,无需考虑古籍以及民国时代创作的各种文献资料的著作权问题,它们已经超过版权保护期限,使用和处理它们不会造成侵权。另外需要注意到,尽管近年来新编地方志依旧处于版权保护期内,但是由于此类编著属于地方志系统内的职务作品,故不会造成侵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各地在编纂和采用地方志资料时无需考虑版权问题,依旧要从法律层面进行审视,以免触犯法律。
创设国家数字方志馆,能够通过对数据库的建设标准、数据信息的格式进行统一规定,打破各地地方志系统不兼容、数据信息无法互通的局面,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方志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新媒体大力开发方志资源,提升地情信息服务能力
在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不应拘泥于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也不应只侧重于升级官网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而是要打破以往的资源展示理念,尝试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展示丰富多样的方志资源,加强对地情信息的深度开发,以期在提高地情信息价值的同时促使其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如今,我国很多地方创办了专门的地情网站,但是由于缺乏网站建设意识,疏忽对网站栏目的更新与打理,导致网站徒有形式,其功能和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也有一些地方的方志机构注重新媒体宣传,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方志资源,不过由于粉丝规模小,形式大于内容,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弥补和改善[5]。
第一,创新推送内容与推送形式。不管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还是利用传统线下方式进行推广,地方志机构都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打破形式主义,充实内容,保证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全面提高方志内容的吸引力,尽可能地激发读者阅览方志信息的兴趣。与此同时,要创新内容表达形式,摒弃以往长篇大论的文字形式,可以通过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记录和展现方志资源,以便读者通过合适的渠道或方式阅览方志信息。另外,地方志机构要及时更新方志信息动态,做好对日常内容的发布及推送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粉丝,还能增强宣传效果。
第二,全媒体多渠道宣傳,促进方志文化宣传。方志机构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论坛、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方志资源;也可以借助网络组织关于方志资源的活动,比如“方志资源展示”活动等,让更多人通过线上活动认识、了解方志信息,增进对各地地情的了解,以此达到宣传方志资源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做好线下推广工作,通过社群推广、地面推广、朋友宣传等多种方式吸收粉丝,扩大粉丝规模,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与粉丝进行互动,以提高粉丝黏性和忠诚度,增强方志资源宣传效果。地方志机构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全面宣传的良好局面,通过各种平台为公众及时推送方志信息,促其在阅览文字、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领略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使得方志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6]。
加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强化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人才保障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建设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实力及其对地方志信息整理工作的了解。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只有精通信息化建设,了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要点,才能扛起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大旗,才能稳步有序地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各类地方志信息得到全面高效的汇总,使得各类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提炼和发挥[7]。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入和培养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人才。
第一,严格甄选,保证地方志信息化人才的引入质量。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高度依赖庞大的互联网体系以及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有引入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才能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效稳定地开展。我国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地方志信息业务的性质、内容、要求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遴选标准,面向社会广泛招聘高层次计算机人才。凡是前来应聘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笔试、面试,只有通过考核的应聘者才能作为重点人才引入,以此从源头上保障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人才的质量。
第二,强化培训,提升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水平。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我国相关部门要增强发展意识,加强对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定期培训,促其在培训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更多工作技巧。在开展培训工作时,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数据库的操作、应用系统的操作、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等,将其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新引入的计算机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地方志信息的采编、汇总等常规业务知识,以此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中掌握更多核心业务知识,继而利用个人专长提高地方志信息的采编效率、汇总质量及分类水平,争取将他们培养为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熟悉地方志业务的复合型人才[8]。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是方志工作谋求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这是一项牵涉范围广、涉及因素多且周期比较长的浩大工程。对此,务必要以国务院发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为遵循,深刻认识到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史志机构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要善于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在完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形成线上线下全渠道宣传局面,以期在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促进方志事业繁荣发展,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金月.我国地方志信息化研究的量化分析、主要内容及评价——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研究报告[J].中国地方志,2022(06):4-15+124.
[2]沈松平,汪凤娟.新中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回顾、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地方志,2021(04):18-26+124-125.
[3]赖少波.新时期地方志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实践——以建瓯市为例[J].新疆地方志,2019(04):44-46.
[4]余璐.Web3.0视角下的地方志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想[J].广西地方志,2017(06):44-50.
[5]刘博.试论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制定问题[J].新疆地方志,2015(02):55-58.
[6]房加娟,李晶.我国行业、地方标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统计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9):53-57.
[7]缪文桂.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问题与推进策略[J].办公自动化,2018,23(17):53-55+61.
[8]王俊刚.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