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评析】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孔子警示人们看问题应从长远着眼。谋虑深远,思考成熟,就会办事周详;及时预防流弊,忧患之事才不会发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他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评析】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在为人处事时多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替别人考虑。发生了矛盾,多进行自我批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别人。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原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答道:“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忠恕之道”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遵循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若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就会扰乱大谋略。”
【评析】“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孔子对名人成功之道的理论概括。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更有价值的“大谋”上,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评析】这一段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以众人的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二是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人眼中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在知人论世方面必须要独立思考。人言可畏,众人之论未必出于公,公论也未必尽出于众人之口。舆论未必完全可信,必须切实地加以辨析与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