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欣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学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具备安全感和信赖感,以便能全身心投入美术创作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那么,幼儿园美术教学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城关小学附属幼儿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从增强幼儿创作自信、培养开朗性格、增进亲子情感三个方面论述心理健康教育融进美术教学的过程,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调动参与热情,增强创作自信
自信心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幼儿缺乏自信心时,做事总是畏首畏尾,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多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忽视观察幼儿的表现,以为只要他们完成创作即可,这显然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初衷。根据幼儿美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比如,有的幼儿在画画、剪纸等活动中动作笨拙,看见同伴画出漂亮的画时会感到自卑,此时教师应改变评价标准,找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优点,只要幼儿肯动手画就给予表扬,激发其进一步创作的欲望。同样,对待自尊心强的幼儿,当他们调皮或乱画时,教师切记不可公开批评,可以通过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让幼儿感受到温暖,从而主动参与美术活动。
选择适当方式,培养开朗性格
有些幼儿自理能力差,受到挫折容易出现哭闹等情况,加之部分父母的要求过于苛刻,导致幼儿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情绪总会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针对此类状况,教师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改变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美术游戏、小组合作等,增强师幼、幼幼互动,强调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寻求解决方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开朗的性格,还能提升他们适应生活和团队的能力。比如,在大班剪纸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春节各家各户贴窗花的视频,再随机提问:“哪位小朋友新年贴过窗花?”幼儿争相举手回答,形成了和谐的活动氛围。紧接着,教师演示剪窗花的过程,告诉幼儿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再随机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幅窗花。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伴。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幼儿间增进感情,让幼儿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开朗的性格。
除此之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当一名“小老师”,将自己创作的画、设计的作品讲给大家听,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让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变得开朗,促进其全面发展。
亲子美术活动,培养亲子情感
家园共育是当前幼儿园育人途径之一,适当开展亲子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增强幼儿美术创作的动力,满足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美术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讲堂中,与幼儿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在这些活动中,对于性急的家长,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提醒他们改正不良的教育行为,让他们关注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试着读懂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时,在亲子完成一幅作品之后,教师可让幼儿在作品的背面用符号、汉字等写几句最想对家长说的话,再给幼儿与家长单独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情感。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立足幼儿实际情况,关注幼儿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适当创新美术教学手段,最终形成全面、穩定、和谐的幼儿园育人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