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芳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机制日益完善,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起到的作用受到了重视。可以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性,提高资金利用率。在反腐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必须对预算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加强政府运行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包括财务预算、收支预算等内容,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现状分析来看,可以分为主管预算单位、中层管理单位、基层预算单位三个层次,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单位考评主要依据。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优势。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可根据管理内容分为一级管理模式与二级管理模式,一级管理模式是对事业单位整体活动管理,对单位活动经费支出、资金流向实行动态监控,但却无法对单位资金数量实行有效控制;二级预算管理模式是对内部职能部门与业务开展部门进行预算管理,使经费使用更为科学合理。
(二)预算编制缺乏可行性
现阶段,因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中缺乏专业性,对预算编制流程把控不够,导致事业單位编制的预算不具备统一性。事业单位在业务开展中,对预算管理缺乏正确认识,没能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存在着各单位支出核算缺乏科学性、可行性,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导致预算项目指标不准确,得不到认同,致使项目预算编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操作性比较差,预算编制质量不理想,预算执行过程与目标相差甚远,说服力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预算编制时间短,大多安排在一两个月,在有限的时间内预算编制人员无法对其展开深入调查,大多是凭主观经验开展工作,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偏差大。其次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普遍是采用上年基数与本年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会影响到工作可行性,以及对未来事业单位的收支预测。
(三)预算执行和控制
因预算执行者过于关注业务特殊性,在预算执行中,出于自身考虑会强调业务特殊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虽然有研究环境变化与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预算方案得不到落实,在业务开展与资金收支方面控制力度不足,会引发各种问题。加上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对其的综合考量,预算内容不科学,预算执行形式化,未能发挥预算管理的真正意义,会限制财政预算的作用发挥,影响预算本应具有的约束作用,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会对预算执行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没能对原始凭证进行规范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在预算执行上存在管理不足、腐败严重等现象。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上会忽略预算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对财政经费支出控制不严格,预算控制意识薄弱,预算控制环节缺乏规范化管理。
(四)预算考核环节
预算考核作为财务预算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财务预算方案落实成效,提高预算执行率。受各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虽然有推行岗位责任制、细化目标任务,但在预算管理上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监督考核缺乏有效性,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再加上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大大影响到了控制作用的发挥。
(五)预算管理意识
在当前情况下,一级预算管理仍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常用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行,导致预算管理存在较多不足。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领导对其也不够重视,这就导致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很多单位员工对其认知存在偏差,预算管理也因此一直停留在表层。这也导致了实际经费支出超出预算经费,出现预算失控现象,严重阻碍着事业单位进一步的发展,限制了预算管理积极作用的发挥。随着事业单位管理运行机制的日益完善,内部改革深化,单位领导层也开始对其加以重视,但依旧有很多事业单位预算决策公开意识弱,对信息公开的认识不足,认为预算决策是政府需要承担的职责。此外在事业单位中法人只是二级管理人员,会因其定位不准确而导致预算管理质量不佳。
(六)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
运用基期法是在对上一年度数据分析后进行预算编制,有很多事业单位因基期法的便利性会频繁应用。在本质上看,基期法可以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作为增量预算,但在项目支出预算上未能考虑到预算编制合理性,会增加预算资金的浪费程度。此外,还有资金申请效率低,基期法预算编制存在滞后性,经常会因经济发展等因素而导致资金到账迟缓。事业单位在年初预算编制中将重点放在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上,会忽略资产配置、政府购买服务等事项,导致上述事项与编制内容脱节。
(七)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事业单位具有政府职能与公益服务职能,是由公共财政提供经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是指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支出,事业单位是以基本支出预算执行为主要内容,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都非常平稳。与其相比,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资金出现沉淀与浪费,比如:支付时效低、执行力不足等。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对预算编制环节进行优化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法革新过程中,必须对预算编制各环节深入分析,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从根本上提高单位预算编制质量。传统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编制是以基数法为主,但这种编制方法在现如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对预算编制方法优化完善,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业务评估,对经费使用情况作综合考量,结合内外部因素、历史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趋势。事业单位各部门在编制预算内容时,要上报到财务部门,完善预算方案,交由预算管理机构审批通过应用,并在工作中,预算人员要抽出时间研究预算项目,预测核算收支情况与发展趋势,降低支出。
(二)对预算执行和控制环节进行优化
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开展前,根据单位职责制定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计划,保证资金投入合理性,在预算编制阶段,对单位发展规划做出合理量化。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细化编制内容,根据本阶段工作目标制定预算目标,规范预算标准,明确管控重点,使预算管控有据可依,针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内部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学习有关财政管理预算的相关知识,优化人员配置,提高预算资金透明度,增强预算执行效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必须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制定预算管理流程,对财务人员展开技能培训,在经过专业操作后规范管理行为,保证其一致性,掌握内部监督全过程,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
事业单位在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的同时,必须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坚决不能给未经批准的项目拨款,此外还需加强对财务预算全过程的控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调整,保证执行过程与单位目标的一致性,在控制收支过程的同时,提高管理成效。在事业单位确定预算目标后,经上级部门审批后进行细化,分配至各个部门,根据预算规范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事业单位在控制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时,应做到专款专用,不能随意挪用专项资金,对部门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违规支出行为就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对预算考核环节进行优化
一方面,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对预算执行的考核非常重要,事业单位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視,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促使其掌握业务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使预算管理工作科学化、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还需增强监督考核的规范性与全面性,对预算管理各环节进行考核,降低出错率,在公司内部公开考核结果,实行激励机制,提高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热情。通过系统培训提升财务人员道德素养,避免出现滥用职权等行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监管作用的有效性,在多个方面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作综合考量,做到事前监控、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建立全程管理链后充分调动预算执行积极性。
(四)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中,必须增强各部门人员的全面预算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事业单位领导者必须给予预算管理充分重视,积极转变以往的预算管理思想观念,聘请优秀工作人员组建预算管理执行队伍,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安排财务人员到业务部门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掌握最新预算编制方法,关注政策颁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求预算编制人员在具有责任感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可以熟练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五)大力推行零基预算
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时是以零基础预算为主,是在不考虑以往年度支出的前提下,关注本年度预算实际情况,与增量预算比零基础预算方法流程繁琐,但是可以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直观呈现单位资金需求情况,减少资金浪费现象。事业单位应当从实际出发,加大零基础预算推行,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在不同角度上分析预算编制,明确预算资金规模,对预算编制科学处置。
(六)调整和优化项目支出预算的方法
事业单位在对上一预算年度项目支出分析时,可以参考上一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对于留存项目应结合单位年度目标与工作计划进行优化。在确定新年度预算编制后,针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撤销,依据现行规章制度整合性质相同的项目资金,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提高效率。有效合理规划项目支出,如:专项支出、公共专项资金等,避免资金沉淀。预算拨款是指在单位发生经济业务前由财政部门拨款,具有预付款性质,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针对经常性专项业务等类型的项目,可以将其纳入常态化预算项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以此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七)同步资产配置、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遵守预算原则,掌握有关新增资产配置的相关要求,在预算编制前将资产数据输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经上级部门审批后纳入资产配置更新预算。其次是根据现行采购管理标准开展采购工作,编制采购预算,对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等各项支出细化处理,在预算编制前明确项目目标、支出进度、考核标准等等,所有项目支出均应完成项目登记、项目入库、通过财政统一预算编制平台完成预算编制,并将预算、编制、采购相结合同步更新各项数据信息。
(八)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事业单位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预算执行,在编制预算时结合本单位情况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分析预算编制依据,避免因政策依据把握不准导致预算编制出现不科学、不合理,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在预算拨付时,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季度或半年度拨付,分级应对,在设定支付指标后发挥约束效能,让事业单位按照执行进度对工作内容作出合理调整,促进预算执行更加科学。在预算执行中,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财政相关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优化管理流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九)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根据《预算法》要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在取得政府部门同意后,单位应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汇总说明经费使用情况,将财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大众监督,发挥出预决算公开制度应有的职能作用。全面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推进预算工作更加科学,绩效管理是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途径,也是事业单位合理支出的基础,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遵循目标设定原则,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等环节对质量、数量、效益上作出综合考虑,保证预算编制合理性。在预算年度中、年度结束后,做好相关绩效考核工作。组织本单位预算编制人员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在管理运行中,结合绩效评价相关规定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事业单位必须遵循工作原则确定评价指标,对预算内资金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评、复评等方式,以此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结语:
根据上文可以得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不断革新,我们亟须加大对预算管理方法的研究。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手段,主要作用是控制活动预算范围,监督资金使用过程,针对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预算编制环节中,对控制与执行环节进行优化,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从根本上提升预算管理模式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恩翠休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