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春婷
园长是一所幼儿园的核心人物,也是营造团队氛围的领军人物。在五年执行园长的实践历练中,我对如何做有责任感又不失温度的园长这一课题,有了一些感触。
“几乎完美的幼儿园”:让每位教师成为幼儿园的主人。接管智学苑分园初期,复杂的教职工情况摆在眼前:教师融合时间短,彼此除了陌生感还心存几分戒备,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我们是一家人”开放式园本培训活动。
活动是从手拉手的游戏开始的,游戏后,我引领大家开展“几乎完美的幼儿园”的主题大讨论,鼓励每个人发表见解。在融合了激励措施的分组讨论中,大家探讨的气氛轻松活跃,并且思路清晰。自由发言后,我将教师的期望简单归类,包括幼儿园环境美、师幼和谐、硬件设施合理、教师素质高、教师队伍团结五个方面。接下来,我请大家自愿选择任一方面作为话题,有针对性地研討具体措施。每一位教师不仅站在自身的立场上,还能站在幼儿、家长、路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参与度与讨论热情几乎达到“沸点”。这次的头脑风暴让大家对幼儿园有了共同愿景和具体的行动方向,每一位教师都初步产生了归属感。想把幼儿园办成什么样,绝不只是园长的事。每一位教师都是幼儿园的主人,都有权利对这里有所憧憬和规划。只有共同参与,教师才愿意为之付出。
“守护天使”:让每位教师在这里爱与被爱。每个人工作和生活里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大家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忙。为了拉近教师间的距离,我尝试开启了有趣的“守护天使”游戏:每位教师在字条上写清自己的名字、喜欢的美食、自己的小愿望等,一起放入摸箱,然后请教师依次从摸箱里抓出一张,自己去做她的守护天使,悄悄地关心她、创设惊喜,并帮她实现自己的小愿望。活动开始后,园里的气氛有了很大转变,除了群里热闹起来,大家的笑容也明显灿烂了:今天她给你煮了酸梅汤、明天你送她VC泡腾片、后天我又收到了爱心早餐……不过,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守护天使到底是谁——这是游戏规则,谁也不能说。
就这样,每个人在用心关爱同伴的同时也被另一个人默默地守护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彼此熟悉起来,享受着团队中爱与被爱的幸福。
“调来调去的岗位”:让教师得到该有的尊重。胡老师是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助教,近期园里对其工作岗位做了两次调整:第一次是从中班调到小班做助教,我找到胡老师说明,小班有一名行为特殊的幼儿急需一位得力的助教来协助工作,胡老师欣然答应了;后来不到一周,胡老师又被调到大班做保育工作,并且我是当天早上以微信形式告诉胡老师的。胡老师感到委屈,在晨间接待时忍不住哭了。整个上午,胡老师的精神都无法振作起来,想不通为什么领导要这样对待自己……得知情况后,我在午间主动找她沟通。我对没有提前说明原因就匆匆做了岗位调整向她表达歉意,继而说明临时调整是由于大班保育员突然生病、需要手术和休养等具体情况,同时也表达了选择她的整体思考。听了我耐心的解释,她的情绪逐渐平复,表示理解园里的安排,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以及担忧。我同样表示理解,肯定了她平时工作中的表现与这一年的进步。就这样,问题在20分钟的谈话后愉快地解决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园长对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岗位的调整,是基于班级的稳定、师资的均衡、性格的互补等园所全局发展角度考虑的,也一定希望自己的安排能够顺利执行。然而,园长必须考虑到,每一位教职员工也有被尊重的需求。在教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短期内对其工作多次调整,教师会认为自己就像物品被随意调来调去,也会怀疑自己的工作不被认可或能力不足。由此可见,教师与园长的职务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产生误会,但矛盾并非无法调和。管理者一定要接纳、理解教师,及时沟通,误会解除后教师的情绪得到疏导,矛盾就轻松化解了。
有人说:“管理,就是无情的制度+有情的园长。”想要寻找管理的平衡点,就要立足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结合处,用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联结心灵。要记得,无情的制度容易有,而有情的园长则需修炼。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