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023-05-30 10:48赵彩孙丽燕
教育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核心标准素养

赵彩 孙丽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入手,对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语文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进行探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教学认知“盲目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让学生自主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样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活动,与学生交流。然而教师习惯站在“教育者”的高度俯视学生,“教育”学生,容易成为活动的“统治者”和“支配者”。

教学方式“标准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科课程的发展和升华。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向下,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着眼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建构起科学的知识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习惯于采用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围绕课题、开展活动—教师评价、课堂小结”,事实上学生在这种早已预定好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方式能力会受到限制,他们不过是在老師的安排下一步一步配合老师完成任务而已,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相去甚远。

评价标准“模糊化”。评价标准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判依据,也是活动开展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活动的价值导向,学生在活动中为了达到评价标准而不断努力,整个活动中学生的行为都受到评价标准的影响。然而老师和学生大多是在展示活动中,针对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点评,或是简单地用数字评价,一定程度上会模糊学生活动的重点,导致学生将重点放在分数的攀比上,而忽略了对自身行为的关注。使教师“教”无目的、学生“学”无目标,无法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活动开展中,应制定灵活有效的评价标准。

教学内容“空洞化”。不少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学科课程,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因而在教学内容上缺乏设计意识,把活动指导看作知识讲授,使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知识技能的单向灌输,从而使语文实践活动课形式化,语文实践活动成了空洞的知识演练场地,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聚焦学生主体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做到在活动中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机,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简而言之,融入核心素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方向和途径就是聚焦学生主体的发展。

一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奖惩评价手段,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自主参加活动、寻求能力提升和自我突破的意识会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有关活动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应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以一个朋友、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中。在活动选题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建议,但具体的决策权要由学生来执行。活动成员,由学生根据分工或者兴趣特长等自由组合。活动的方案,合作小组自主设计,共同商量活动环节、学习方式、人员分工、成果展示形式等。学生既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决策者、设计者,也是实施者,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活动内容形式。一是利用教材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利用语文教材,探寻活动资源,优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可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活动专题,挖掘其活动资源,建立活动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独立、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系。

二是关注生活素材。在确定活动目标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善于融入生活元素,加强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社会、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活动素材。

三是融入地域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寻身边能够利用的地域社会性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革命遗址等,使之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例如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鼓励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场所中,通过咨询和记录该遗产的历史、独特人文价值、代表性景观、故事传说、相关诗文和对联等,去思考感悟、追忆鉴赏,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助推学生个性发展。一是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标准是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方向指引。基于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个性特点的差异,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不能用一刀切的标准去评判多样的个体,需要充分考虑学情,在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多元的评价标准。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评价时,以评价量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为每一项评价项目赋上相应分值,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照评价量表打上分数,将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评判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种定量评价标准有利于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活动的完成情况,提高活动效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挖掘自我潜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意识、思维、审美等指标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难以量化处理,很难用简单的数字或等级来表示。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需要做出必要的定性描述,帮助学生明确活动努力的方向。但与定量评价标准相比,只有文字表述,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评价标准可以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二是定性分层灵活化。评价标准要照顾到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普遍的标准可能会适合大多数学生,但也会在无形中阻碍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是高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开有效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促进作用的重要前提。所以,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评价标准需要体现出层次化和差异化。

在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可借鉴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的优点,在定性描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层级,做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给学生提供活动方向的指引。

只有合适的评价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所以,为了尊重学生的多元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需要在照顾到多数学生的基础上,兼顾学生个性和主观意愿,进行分层化处理。

对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有效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同时也需要语文教师提高认识、深入研究和有效探索。

责任编辑:邢晓凤

猜你喜欢
核心标准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