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 刘媛媛 任红丽 王萌
摘 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构建及教育过程,与其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體系四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定位于“人人皆可成才”的目标,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关键词:岗课赛证;模块化;医学影像技术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育必须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岗课赛证”融通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具有技能体系层次化、教学情境多样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特色优势[2]。近年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将专业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衔接,逐步由课程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过渡,同时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岗位要求对接,通过改进专业课课程体系,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教学,院校合作开发立体化数字化教材,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等,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
1 “岗课赛证”融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构建,成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医院影像科专家担任委员,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岗”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是融通关系中的基石,岗是赛和证的源头与依据,也是价值导向和意义所在。“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岗课赛证”融通的媒介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把课程改革作为重点,以此来推动育人模式改革,从岗位人才需求出发,以临床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医院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将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医学影像检查的新技术、新规范。“赛”是人才培养的标杆,在融通关系中主要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通过将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以放射技师资格证、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技能大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赛融通。通过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将职业资格证、技能大赛等考点融入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岗课赛证”的融通,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 “岗课赛证”融通,优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从宏观上看是职业教育各类各层次实施实体机构的相互衔接,更深层次的则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3]。从职业教育本质出发,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对应影像技师的工作过程为参考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构建“识解剖生理”“学设备原理”“拍优质影像”“诊常见疾病”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容纳有足以支撑职业生涯发展的开放性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构建在目标指向上有职业性,结构组织有开放性,知识内容有实践性,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作为衡量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制度。
2.1 以岗定课,课程设置体现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律
“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通过调研明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岗位为逻辑主线,以临床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规范,通过课程整合,内容综合,与医院合作共同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紧扣影像技术DR、CT、MRI、超声、介入等岗位技能,基于岗位需求,按照不同岗位所需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总体规划安排,重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岗位实践中,根据人培目标和实践计划要求,编制专业实践指导手册,要求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必须来自医院实际案例,由医院教师和学校教师指导,完成工作。
2.2 构建课证融通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推动育人模式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从岗位需求出发,与医院专家合作共同设计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修订为“通识课(识解剖生理)+平台课(学设备原理)+技能课(拍优质影像)+高阶课(诊常见疾病)”能力递进的四大模块。将专业文化教育融入通识课、平台课;在技能课中,将放射医学技术职业资格证等考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在技能考核中检验学习成效;通过高阶课,依托校院双方教学及医疗资源,组织技能大赛,与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等大赛对接,巩固所学内容。放射医学技术职业资格证等的考取具备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认定的双重功能。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课程体系紧密衔接,将证书考核要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用相关真题检验学习成效,实现课证融通。证书是影像技术岗位标准的量化考核,证书体系具有完整模块化的特点,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将证书体系融入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时,保持其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特点,同时遵循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分层次递进安排教学内容,将证书包含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融入课程教学。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让学习能力强的少部分学生“吃饱”的同时,也让大部分普通学生所学内容不与临床前沿脱节。在对证书标准和考核内容进行调整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课程模块的调整,使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及时对接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适应岗位技术先进性和对产业的适应性。将教学过程和医学影像检查过程对接,使学生对接标准化病人,在模拟医院影像科环境下进行接诊及影像检查设备操作及技能练习。
2.3 课赛融通、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促学
技能大赛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指引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但大赛受益面相对较窄,将大赛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通过课赛融通,扩大大赛辐射面,将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标准及规范紧密对接影像技术岗位需求与技术需求,将大赛所涉及的重点考核要点设计成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在大三阶段增加综合实训。将大赛评分标准及要求融入课程和教学过程中,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增加人文关怀、辐射防护安全等指标,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评价,使学生人人皆可参赛。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提升职业教育自信心,竞赛的激励性和挑战性对学生技能和精神品质的提升有着极强的催化作用。在竞赛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强化资格证考证知识,巩固专业技能。把历年的技能大赛成果转换为教学资源,参赛学生与教师协作,将比赛规范、比赛心得、比赛技能点及理论考核点等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以赛促教,通过技能大赛引导教师关注影像技术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及技能的新要求,了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动态前沿,促进自我提升。课赛融通过程中,尽量避免职业技能大赛所带来的“结果”导向,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内容的获取而减少形式主义,比赛项目内容融入教学时,注重连续性和梯度性,增强课程设计的规范性,注重对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使人才培养能够符合医疗单位工作需求,紧跟医疗前沿最新技术和规范。
3 教学实施保障
根据学情分析,依托学校医院双课堂协同育人,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以临床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建设由校内专任教师、医院技术专家、创新创业导师组成的结构化教师团队。对核心课程,教师团队探索实施了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引入医院实际工作岗位典型病例,以影像检查过程为导向,将教学过程和医学影像检查过程对接。医院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教学,期间以见习方式进入医院影像科,聘请医院专家到院内授课,力求学校学习与医院实践的无缝对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结合临床病例及场景,应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示教法等教学方法,融入更多的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养成练习,跨界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情境,对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重新配置,依据岗位设备要求,建设和优化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了更适于教学且经济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模拟设备、虚拟仿真软件,充分应用VR/AR虚拟现实的信息化资源,校院合作共建医院实训基地。通过借助学校及医院影像检查设备、影像虚拟仿真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保障教学实施;邀请医院专家和院校教师共同开发符合学生认真规律,贴近临床工作实际,对接主流操作技术,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突出技能培养的实训教材及新形态教材,注重教材开发的动态性和开放性[4],使教材与岗位对接、与技能大赛对接、与资格证书对接,融入医学影像发展的新技术、新流程、新规范。校院合作开发项目化、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探索人工智能AI+教学,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培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注重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
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围绕医院用人岗位标准,校院共同制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能力、大赛项目、证书标准融会贯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课程实施为多方协同,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根据专业课程建设、技能大赛、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及岗位具体情况,构建由“岗”——医院专家、“课”——学校教授、“赛”——竞赛组委会、“证”——技能证书机构四方组成的多元评价体,对专业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资源等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和落脚点出发,进行专业评价,了解不同需求所指向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保证专业课程与医院岗位技能需求的一致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对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将课程评价与执业证书考核相联系,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考核评价,兼顾理论考核。在课程实施后,对课程的结课形式和标准进行多样化结果评价,将发表论文或专利、技能大赛成果等转换为课程学分的形式。同时,构建了教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根据课程改革实施成效和“岗课赛证”四方评价体的反馈,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每年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将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新要求融入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持续开展毕业生跟踪回访,了解其职业发展情况及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认同度和达成度评价,汇总毕业生对专业建设的建议,及时反馈,形成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同时,采用成果定量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进行评价,由此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毕业生认可度,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只有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课岗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使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实现精准育人,探索了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路径[5]。“岗课赛证”融通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在我院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校院融通,临床对岗”人才培养模式的总框架下整体设计实施的,紧跟产业升级转型,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与医院共同制定适合产业发展、行业需求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融通职业资格证书和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将思政育人贯穿人才培养过程,邀请省级劳动模范讲学,成立劳模工作室,注重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及工匠精神培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此改革基础上,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一等獎,并在教育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总结会上将参赛作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现场点评,认为该作品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有效推进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和综合育人。
“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有效措施就是要与医院保持深度合作,和地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和前景,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根据学院自身发展特色,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岗课赛证”深度融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0.
[2]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107111.
[3]李必新,李仲阳,唐林伟.职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0):2732.
[4]聂争艳,李海.“岗课证融通”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06):6367.
[5]徐平利,宋晶.深职院——华为“课证共生共长”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1518.
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课题,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GY014);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GH21Y0590);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ZYA02)
作者简介:杨丽华(1987— ),女,甘肃临泽人,硕士研究生,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