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语文辞书事业发展状况

2023-05-30 19:50袁世旭刘善涛
辞书研究 2023年2期

袁世旭 刘善涛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辞书研究》创刊以来,我国语文辞书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文章统计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汉语语文辞书出版和研究的数据,概括了出版和研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语文辞书事业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关注语言生活和社会需求,丰富信息时代的语文辞书生活,重视语文辞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辞书理论建设,构建大型的、实用的语文辞书语料库,推进辞书事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 语文辞书 辞书出版 辞书研究 問题与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辞书研究》的创刊,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中国辞书学会的统筹和引导下,我国语文辞书事业得以积极、稳健发展。我国当代辞书事业被学界称为辞书大发展阶段、繁荣阶段、逐步走向辞书强国阶段,无论是辞书的编纂出版还是辞书的理论研究、辞书人才的培养、辞书阵地的建设等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语文辞书作为辞书家族的核心成员,也是国家和学会重点建设的辞书类型,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勇挑重担,紧密联系上级主管、出版机构、科研院所和学界同人,坚实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当代辞书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当代语文辞书事业在编纂出版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语文辞书事业的发展,为国家辞书强国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一、 出版概况与特点

(一) 出版概况

在魏向清等先生(2014)《中国辞书发展状况报告(1978—2008)》的基础上,结合各类检索平台,[1]我们对当代语文辞书的出版类型和数量进行了初步归纳,数据如表1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出版汉语语文辞书6360部,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辞书出版数量又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各类型辞书的出版数量都比之前有较大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通用类普通语文辞书1762部,包含古代汉语类普通语文辞书315部、现代汉语类普通语文辞书1447部。出版专项语文辞书[2]4580部,包含古代汉语类专项语文辞书259部、现代汉语类专项语文辞书2893部、方言辞书213部、鉴赏辞书629部、字体书法辞书586部。相比前两类内向型语文辞书,我国外向型语文辞书发展较晚,还很不成熟,总计18部,数量最少。

(二) 出版特点

1. 服务国家语言文字建设、服务信息时代的社会语言生活

汉语语文辞书,尤其是规范性辞书密切关注并积极配合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新政策、新规定,这也就成为《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语文辞书编纂的重要动因。同时,对于一些描写性语文辞书而言,它们积极呈现我国社会发展的词汇变化,如历时性的《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近现代汉语辞源》等;共时性的各类新词语词典、流行语词典,尤其是这类词典的编年本等。另外,各类语文辞书还结合信息时代的读者需求,不断更新出版形式,如《汉语大词典》光盘版、《辞源》第三版优盘版、《现代汉语词典》App,以及一些网络词典数据库。

2. 大型辞书稳步推进、中小型辞书多样发展,辞书类型更为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实现了由辞书小国向辞书大国的转变,语文辞书也实现了由最初的全国一本《新华字典》到现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语文辞书竞相出版的繁荣局面。在大型辞书方面,我们不仅改编了原有的《辞源》《辞海》,还新编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并完成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修订,现如今《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备受瞩目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也即将出版。同时,中小型语文辞书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出版数量、发行数量、传播渠道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3. 经典辞书系列化,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优秀辞书总是在不断修订中加以完善,并不断推出各类衍生品种,逐渐形成相互联系的辞书家族系列,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辞书品牌。《新华字典》现已修订至第12版,推出了“大字本”“双色本”“纪念本”“珍藏本”等不同版本。在《新华字典》的影响下,商务印书馆和辞书编纂者们通力合作,不断丰富辞书类型,推出了《新华词典》《新华成语词典》《新华同义词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等近20部不同类型的语文辞书,凝聚成“新华”系辞书和“新华”品牌。其他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等代表性辞书也已打造出独特的品牌影响力。辞书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了辞书的影响力,在少数民族地区、海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双语版本,增强了汉语语文辞书的影响力。

二、 研究概况与特点

(一) 研究概况

经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辞书学学科地位的独立,语文辞书编纂和研究队伍的壮大,我国在各类期刊发表的语文辞书研究论文总计10895篇,硕士学位论文1731篇,博士学位论文131篇,专著170余部,论文集120余部,研究成果数量喜人。

语文辞书理论包括语文辞书本体理论和语文辞书工作理论,辞书本体理论包括选词立目、释义内容、释义方式、排检体例、注音体例、例证设置、义项设置、义项排序等方面的理论;辞书工作理论包括辞书组织、辞书出版、辞书评论、辞书修订、辞书使用等方面的理论,各方面的成果数量不尽相同,具体研究状况见图1、图2所示:

(二) 研究特点

1. 语文辞书研究为辞书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语文辞书作为辞书家族的原型成员,辞书研究大都将其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和研究对象,研究队伍和成果数量最为庞大,有效地推动了辞书学学科的发展。《辞书研究》《词典研究丛刊》《中国辞书学报》等一批专业书刊“为广大辞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探讨辞书编写规律、研究中外辞书史的园地”(卢润祥 1992),对我国辞书编纂工作和辞书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辞书研究》自创刊至今,及时并持续关注辞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讨论,对语文辞书事业也给予了充分关注,专门设置相关话题和栏目组织专家讨论,从早期的语文词典的阶级性、辞书的描写与规范到当前汉语学习词典、融媒体辞书的编纂研究等,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辞书理论的水平,为形成我国辞书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语文辞书研究承古纳今、融通中外,内容丰富

当代语文辞书研究既注重对古代传统辞书的剖析和经验总结,又注重国外辞书优秀理论的引介和吸收,在传统和现代中不断开拓、深化当代语文辞书研究课题,丰富当代语文辞书的研究内容。在《辞书研究》历年的刊文中,关涉现代语文辞书的论文共1252篇、古代语文辞书的论文共327篇、国外语文辞书的论文共187篇、辞书现代化的论文共77篇,研究内容涉及辞书学科建设和语文辞书编纂的各个环节。

3. 不断深化、积极构建辞书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在研究广度不断拓宽的同时,研究者对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理念、辞书规范与描写、内向型语文辞书与外向型语文辞书、汉语语文辞书编纂法、汉语辞书编纂中的字词关系、异形字词的处理、辞书注音中的轻声与儿化、辞书词性标注、释义元语言、汉语离合词的处理、汉语语文辞书编纂史与思想史等问题,以及古今文字、文化词语、口语熟语等凸显汉语和汉语语文辞书特点的话题都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动了中国特色辞书学话语体系的建设。

4. 汉语语文辞书研究正在细化、孕育新的研究方向

新世纪以来,辞书研究理念不断创新,在此大背景下,汉语语文辞书研究以经典辞书文本为对象,孕育出新的分支方向。具体来说,有面向外向型辞书研究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郑定欧 2004;蔡永强 2016)、面向权威规范辞书的典范——《现代汉语词典》研究而提出的“《现汉》学”(苏新春 2007;李斐 2008)、面向现代性汉语辞书的开端——《辞源》研究而提出的“《辞源》学”(乔永 2016;刘善涛 2018),以及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还有当前已然成为学术热点的融媒体语文辞书研究等,这些新的研究方向必然推动语文辞书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

5. 努力搭建辞书学与相邻学科的沟通桥梁

辞书学建立之初曾就其是否作为语言学的附庸而展开讨论,当代语文辞书研究不仅积极吸纳传统语言研究和现代语言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为我所用,还努力借鉴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计算机科学、图书编辑与出版学、文化学等学科的有益成分,推动辞书研究的交叉发展。同时,辞书编纂成果也为汉语词汇研究、文字研究、出版研究等提供了典型、系统的语料,助推相邻学科的发展。

三、 对当前辞书事业的问题思考与发展建议

自21世纪初,汉语语文辞书研究者就自觉承担起建设“辞书强国”的宏伟目标。李行健先生(2000)建议从辞书选题、辞书编辑队伍和语料库技术三方面着手营造。李宇明先生(2008)在为“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揭牌的讲话中提出“辞书强国”要从本国辞书的国际市场占有量、经典辞书样本和辞书理念在世界的影响力加以衡量。张志毅先生(2010)“从人才、理论、辞书文本以及产业规模四方面”综合分析了我国辞书强国建设的方向。

(一) 问题思考

1. 内向型语文辞书多,外向型语文辞书少,且“内汉”痕迹明显

外向型语文辞书起步较晚,编纂和研究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就国内语文辞书的出版而言,外向型语文辞书的出版数量远低于内向型语文辞书。与英语学习词典的世界发行量相比,我国的外向型汉语辞书几无立足之地,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外向型词典“仍沿袭传统词典的编纂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章宜华 2011),如何摆脱“外典内汉”的诟病,实现外向型汉语学习辞书编纂的学习性、针对性、国别化需求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2. 辞书出版和研究多有重复和模仿,少有原创和精品,甚至存在抄袭

在市场监管和编辑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轻则造成后出辞书的模仿,重则造成辞书抄袭,冠以“实用”“规范”“学生”“新×(新编、新型、新世纪)”等噱头的“王同亿”辞书,严重阻碍语文辞书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语文辞书研究中,尤其是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中,重复选题、重复研究造成的同质、类化倾向也比较严重。同类型辞书的关键是提质,空缺辞书类型的首要是补量,我们的经典、品牌辞书有限,要加强辞书编纂的内涵建设,坚持学术领航,学术研究带动辞书编纂。

3. 辞书理论与辞书出版的衔接相对滞后,理论对出版的指导、出版对理论的反哺不强

我国的汉语辞书编纂主要基于有限的个人或团体经验,而汉语辞书理论研究在译介、演绎国外辞书理论方面用力较多,辞书编纂未能很好地跟上辞书研究的步伐,辞书研究的理论未能很好地指导辞书编纂。(袁世旭,郑振峰,苏宝荣 2021)当前辞书研究多聚焦辞书本体理论,对辞书工作,如国内国际辞书市场的调研、读者需求、使用状况、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在辞书本体研究中对辞书体例结构,尤其是辞书释义的研究较多,而借助新理论、新方法所形成的辞书研究成果在辞书编纂中的实用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够,如由认知语言学理论演绎出的认知词典学如何落实到语文辞书的编纂实践,转化为成熟的辞书文本,或许可以在融媒体辞书和网络辞书中得以验证。

4. 语文辞书对现实语言生活和网络信息社会的关注不够紧密

当前我国的社会和语言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考验,国内民族语言、地域方言的调查与保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准推普,海外华语的传承与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与推广等各层级的语言生活需求,以及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多样变化都需要语文辞书事业的多角度支持、全方位服务。语文辞书的社会服务意识还有待增强,及时增补新的辞书类型、修订完善原有辞书内容、及时关注并积极应对现实语言生活和网络信息社会的查检需求,推动语文辞书事业走出“学院”,走向社会,走进大众,更接地气,让民众和社会了解辞书工作的重要性。

(二) 发展建议

1. 关注语言生活和社会需求,丰富信息时代的语文辞书生活

新世纪以来,我国语言应用研究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语言生活派”(邹煜 2015),辞书生活是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内民族语言、地域方言的调查与保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准推广,海外华语的传承与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与推广等各层次的语言生活需求,以及当前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多样变化都需要语文辞书事业的多角度支持、全方位服务,汉语语文辞书的编纂、出版、使用、市场、研究等都需要密切关注语言生活的变化,及时反映信息时代的民众需求,促进语文辞书生活更具活力和影响力。

2. 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辞书理论建设,促进语文辞书事业的可持续提升

“辞书强国,首先强在人才”(张志毅 2010),人才强国是辞书强国的坚实基础和保障。汉语语文辞书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需要健康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因此我们既要有内在的自我价值肯定,也要有外部的学术评价认可;需要全社会对语文辞书的了解、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要走向田野、走进大众,让各地区、各领域的人群都了解到辞书的重要价值;还需要在人才教育上打破古今中外的隔阂,多学科交叉,全方位培养,唯有此,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辞书事业的可持续提升。

同时,需要加强汉语辞书理论建设,加强辞书理论史的研究,结合目前我国及国外辞书学理论,提出符合汉语特点的辞书理论,进而指导汉语辞书编纂,优化辞书释义,提高辞书编纂质量。能够输出的创新型、领先型理论的产生条件,除了要符合汉语的土壤,借鉴前人的智慧,还要有外向的眼光与视野,要吸收牛津、柯林斯等国外品牌辞书的理论,实现古今融合、中西合璧。

3. 积极构建大型的、实用的语文辞书语料库,推进辞书事业的现代化

语文辞书的出版和研究都需要强大的语料库支持,在辞书编纂过程中充分使用数字技术和各种数据库,亟需开发功能强大的语料库、知识库和适用于辞书编纂的软件系统。我国大型的汉语辞书数据库、语料库目前还没有建立,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多方合作、共建共享,在整合现有辞书数据库、语料库的基础上,构建大型语料库、辞书出版信息库、辞书研究信息数据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辞书编纂和辞书研究向着更为科学、实用的方向发展,促进辞书理论与编纂实践的衔接照应。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语文辞书事业在激流动荡中奋勇向前,大踏步跨越了以“火”与“铅”为特色的印刷阶段、以“光”与“电”为标志的计算机阶段,并正在向以“网”与“天”为特征的辞书融媒体时代迈进,在此过程中,我国语文辞书出版和研究数量超过了历史总和。当前,我们面临着文化强国和辞书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语文辞书研究者要努力在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中国辞书学与国外辞书学、辞书理论研究与辞书编纂实践之间融会贯通,创新辞书研究与编纂理念,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新辞书,铸造垂范后世、影响世界的汉语经典语文辞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文辞书话语体系,推进当代语文辞书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附 注

[1] 2009至2022年的语文辞书出版信息数据统计来源主要包括:(1) 国家图书馆在线书目检索资源;(2) 《全国新书目》在线书目检索资源;(3) 相关出版社网站所列辞书出版情况;(4) 《中国出版年鉴》中有关辞书出版的相关资料;(5) 部分重点高校图书馆在校书目检索资源;(6) 读秀、当当、孔夫子、京东、淘宝等在线图书检索资源。

[2] 汉语专项辞书涵盖了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虚词词典、新词词典、成语词典、谚语词典、歇后语词典、惯用语词典、典故词典、名言警句词典等类型。

参考文献

1. 蔡永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

2. 李斐.现汉学试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李行健.展望世纪辉煌 营造辞书强国.中国出版,2001(1).

4. 李宇明,王东海.中国辞书历史发展的若干走势.鲁东大学学报,2020(1).

5. 李宇明.努力发展我国的辞书事业——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鲁东大学学报,2008(2).

6. 刘善涛.“《辞源》学”建设刍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18.

7. 卢润祥.辞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语文研究,1992(2).

8. 乔永.《辞源》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6.

9.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改进及对进一步完善的期盼——兼谈“现汉学”的建立.深圳大学学报,2007(5).

10. 魏向清等.中国辞书发展状况报告(1978—2008).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1. 袁世旭,郑振峰,苏宝荣.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展望.古汉语研究,2021(3).

12. 张志毅.“辞书强国”究竟有多远.人民日报,2010-10-12.

13. 章宜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问题探讨——国内外二语学习词典的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1(1).

14. 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世界汉语教学,2004(4).

15. 周洪波.新中國的辞书事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16. 周荐,杨世铁.汉语辞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辞书研究,2010(3).

17. 周祖谟.略论近三十年来中国语文词典编纂法的发展.辞书研究,1982(5).

18. 邹煜.家国情怀语言生活派这十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石家庄 050024)

(责任编辑 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