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汉英大辞典》的编纂特点研究

2023-05-30 20:54黄锦鸿高永伟
辞书研究 2023年2期

黄锦鸿 高永伟

摘.要 《世纪汉英大辞典》是吴光华主编的综合性汉英词典新作。基于吴氏主编的系列双语词典,文章探讨了其词典编纂理念。文章通过与我国已出版的其他大型汉英词典的比较,从收词立目、词目翻译和例证等方面分析了这部词典的编纂特点,并指出该词典的缺憾之处。文章旨在进一步探析我国当代大型汉英词典的编纂情况,发现不足,以促进汉英辞书编纂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世纪汉英大辞典》 汉英词典 编纂理念 编纂特点

一、 引言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21年8月出版了吴光华先生的《世纪汉英大辞典》(上、下卷,以下简称《世纪汉英》),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汉英查考工具书。据该词典的前言介绍,全书约3500万字,共列80余万条词条,可谓卷帙浩繁。它在收词量上远超前人之作,其编纂特点值得我们探讨。

本文首先总结吴光华主编系列词典的编纂理念,接着基于词典本体的视角,从宏观结构的收词立目、微观结构的词目翻译和例证设置来探析《世纪汉英》的编纂特点,最后指出该词典的缺陷。我们用来与之比较的汉英词典包括姚小平主编的《汉英词典》(第3版,以下简称《汉英3》)、吴光华主编的《汉英综合大辞典》(上、中、下卷,以下简称《汉英综合》)和《汉英大词典》(第3版,以下简称《汉英大3》)、潘绍中主持修订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新时代2》)、陆谷孙主编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以下简称《中华汉英》)、杜瑞清主编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新世纪2》)。这些词典是我国十余年来编修的大中型汉英词典,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二、 吴光华先生的词典编纂理念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出版《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和1993年出版《汉英大辞典》(上、下卷,以下简称《大辞典》)以来,吴光华陆续主编了十余部英汉类和汉英类词典,涉及综合语文类、综合科技类、学习型、新词等,如表1所示。

从这些词典的前言介绍、词典文本和吴先生在论文中的描述(吴光华 1995,1996;王长河,吴光华 2017),我们发现他在主编词典时形成了一以贯之的编纂理念,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 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

吴光华在词典编纂实践中坚持独立研编的思想,所编汉英词典的词目来源 “不以一二家词典为蓝本而束缚自身”(吴光华 2004a),依托自建的第一手语料库,广泛地收集各类素材。收词立目在参考国内外著名辞书做法的同时,吴光华及其编纂团队又能提出自己新的见解。例如:吴光华(1995)57提到“既不是词也不是语素的字只能同其他这样的字组合构成语素,如‘吩咐‘哆嗦‘蝴蝶‘蝙蝠等……我们认为称这些字为‘构词成分更合适一些,并在《大辞典》中这样处理了”。于是我们在《大辞典》的三个版本、《世纪汉英》等词典中发现,这种构词成分在单字旁都有标注,有助于词典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词条。相比之下,这种做法在其他汉英词典中都未采用。

吴光华还倡导编纂实用型词典的理念。在吳氏词典中的前言部分或其为数不多的论文中,“实用”二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在谈到汉英词典的古汉语、外来词、方言词的收录数量时,吴光华(1995)57指出他们的编纂团队以“实用”的原则统一了思想。对于《世纪汉英》,他也提及该词典“注重实用性”,具体体现在“本辞典有多种查字方式,方便用户快速查找,且查得率高。词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释义时,释义汉英双解,并用例证说明”。(吴光华 2021)

(二) 注重综合性和百科性

吴氏系列词典呈现出综合性和百科性的特点。无论是大型或中型英汉双语词典,吴光华都强调词典的综合性和双重功能(即兼具普通语文词典和科技词典的功能)。在总结《大辞典》的编纂经验时,吴光华(1995)53提道:“我们决定编写一部容量大、内容新、学科全的综合性汉英词典。”基于对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间的学科融合,互相渗透之趋势的认识,吴光华(1995)53认为:“人们迫切需要的是能融文、理、工等学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词典。有这样一部大型汉英词典置于案头,基本上可以解决学习和翻译的需要。”

吴氏系列词典的百科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科术语和百科词条的大量收录,以及对语词承载的非语言知识内容的补充。这种关注词典知识综合性和百科性的做法也体现在《世纪汉英》中,主编在前言中指出该词典是“融文、理、工、农、经、法、商等多学科于一体,兼有普通汉英词典和科技汉英词典双重功能的综合性工具书”(吴光华 2021)。不同于《新时代2》《新世纪2》等大型汉英词典“语文为主,兼顾百科”的收词原则,吴氏汉英词典在总体上表现出淡化语文词典与百科词典界限、最大程度地为词典使用者提供信息、力求全面的特征。

三、 《世纪汉英》的编纂特点

《世纪汉英》整体上沿袭自吴景荣主编的1978年版《汉英词典》以来国内汉英词典的体例模式。该词典为大16开本,包括前言、序言、体例、汉语拼音查字表和部首查字表、正文、三个附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正文部分共5088页,分为三栏。词典的编纂特点是编者编纂理念的内容具体化。《世纪汉英》的编纂特点主要反映在收词数量、收词范围、新词语收录、词语立目等宏观结构方面,以及词目翻译、配例等微观结构层面。

(一) 收词立目

1. 收词的数量大,查得率较高

《世纪汉英》的编者在前言中指出,该词典收录4万余单字条目,76万余多字条目,数量庞大。我们运用词条抽样的方法,将《世纪汉英》与其他汉英词典进行比较,发现该词典在含有“案”“瓣”“尝”字头和“安全”“饱和”“持续”词头的词目上,所收总数大多远超其他同类型词典,如表2所示。

《世纪汉英》拥有较大收词量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收录了大量的学科术语。据前言介绍,该词典收录“社会科学词汇36万多条,自然科学词汇40万多条”。“涉及社会科学100余门,自然科学200余门”。[1]从表3可见,除了含“尝”字的词目外,《世纪汉英》在其他含三个字头或词头的词目中,学科术语的比重都远高于其他类别的词目。[2]特别是以“饱和”开头的相关词目中,学科术语的占比高达95.5%。《汉英大3》《中华汉英》《新时代2》《新世纪2》四部词典在含有“瓣”“饱和”“持续”词头的学科术语的收录上占比也较高,这表明当代汉英词典整体上对收录各学科的术语都较为重视。

2. 收词的范围广,百科性较强

对计划编入双语词典词条的选择取决于该词典的类型,首先由该词典的目的和宗旨决定。(Zgusta 1971)309《世纪汉英》以“综合性工具书”为目标,所收词目的类别较为多样,其中有四种值得一提。一是《世纪汉英》对中国文化国俗进行了丰富表征,收录了许多成语、俚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警语。特别是歇后语的收录,在其他几部汉英词典中较少涉及。二是大量经典著作和诗歌中的名句、国内外名人的警句也在《世纪汉英》中得以记载。单独立目的短语或句子通常出自《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或古代诗词,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道德經》)、“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廿一史弹词》)。三是选用诸多出自政府工作报告、论坛发言等官方文件或国内外报章杂志的短语和句子,对其单独立目,如“更加全面、系统、规范和务实的双边关系”“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扩大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等。四是收录四千多条花语。[3]《世纪汉英》在涉及花草植物的条目中呈现了多种与之相关的花语,传递花草搭配体现的各种寓意。例如:“芍药”的词条中有其与“白色飞燕草、垂柳”“百合花、兰花”“并蒂莲、红豆、红玫瑰”等多种植物组合花语的含义及译文,如图1所示。花语的收录在其他编者的汉英词典中未见,应该算是吴光华个人编纂风格和偏好的体现。

3. 新词语的收录较多,反映社会新变化

编者在前言提到《世纪汉英》中收录了“新词新语2万多条”,其中部分词可在吴光华2015年主编的《汉英新词新语词典》查询到。这些新词新语涉及日常生活和网络用语,如暴富综合征、城市迷走症、低碳发展、蜂王综合征、健康码、人传人、人类命运共同体、输入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也包括新的学科用语,如癌治疗设备、艾滋消瘦症候、量子密码技术、融媒体、远期抛补、中子激活等。这些新词语在吴氏系列词典和此前出版的其他汉英词典中均未曾收录。[4]旧词新义的收录相对较少,[5]该词典收录了“备胎”的新义“备用的人”,“内卷”的新义“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山寨”的新义“仿造的、非主流的”等。

4. 词语立目更合理,利于查检

便于使用者查检,是辞书编纂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世纪汉英》中一些词目的同(近)义词紧附在词目之后,词目的全称、简称在同一个词目中呈现,这是该词典相对于其他汉英词典的特点之一。《汉英3》也有类似的做法,如“舍不得(also不舍得)”,但《世纪汉英》的运用更为充分,从表4的例词也可看出。这种做法在《汉英综合》和《汉英大3》中也早已使用,如“显微外科(学)”和“向内渗(透)两个词目”的立目。然而,《世纪汉英》的处理更为细致。《汉英综合》中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汉英综合》和《汉英大3》中的“势不两立”“贪得无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本都只是单独出条,《世纪汉英》则为这些词目词设置或添加了简称、同(近)义词等,在多收录词语的同时,又节省了词典的排列空间。

复合词、熟语等原本可能在《汉英综合》《汉英大3》中作为内词条的条目,在《世纪汉英》中全部独立成条,这使得词典的排列更为清晰,易于查找。由表5可见,“双倍长”的相关词目在《汉英综合》《汉英大3》中都是作为其内词条,而在《世纪汉英》中,这些条目全部单独立目。

(二) 词目的翻译

双语词典编纂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译语中为源语的词汇单位找到对应词,并把它们并列起来。(Zgusta 1971)312《世纪汉英》沿用《汉英综合》《汉英大3》等吴氏词典中为多义项的或较难理解的词语提供汉英双解的做法,如在“手头”基本义和引申义的译名中以括注的形式给出汉语释义“眼下”和“经济情况”。

该词典对词目的释义呈现出四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第一,译名总体上较为丰富全面。《世纪汉英》给部分常用词、学科术语、[6]熟语提供了多个译名,为词典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由表6的例词可见,《世纪汉英》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汉英综合》的风格,提供译名的数量通常远多于包括《中华汉英》《新时代2》《新世纪2》在内的汉英词典。《汉英大3》在“风疹”“甲状腺肿”两个学科术语上的译名也较多,其他则相对较少。

第二,根据词目的不同情况选择翻译方式。《世纪汉英》在中国省市、中国姓氏人名或部分中药的翻译中采用音译译名,如江苏[Jiangsu(Province)]、溥仪(Puyi)、麻黄汤(Mahuang Tang)。在处理一些熟语或文化局限词时,常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首个译名是通过直译实现的,即The whispering of the wind and the cries of cranes are enough to make every plant appear as enemy troops lying in ambush about to attack。编者在该译名后又添加了take the very rustle of a tree for an enemy(意译)等10个其他译名。在新词的翻译上则采用直译、意译或回译等译法。在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新词中,对已有英文对应词的词目如“新冠白痴Covidiot”“新冠经济coronanomics”“新冠恐惧症coronaphobia”等运用回译的方式,相关的短语如“新冠病毒溯源origin-tracing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OVID-19”选用直译法。“内卷rat race”使用意译的方式,而“躺平be tired of the rat race and lie flat[down](当代年轻人拒绝竞争,主张低欲望生活的一种人生态度)”则使用“直译加解释”的译法。

第三,为一些译名提供搭配信息或同(近)义表达。编者在“饱受”的译名之一suffer(insult, grievances, etc.)to the fullest extent中添加可能与suffer搭配的名词,放在圆括号中;在“发空头支票”的译名give lip service(to)和pay lip service(to)中提示介词的使用,在该词目的其他译名issue a bad [dishonoured, dud, rubber]check和make empty[false, hollow] promise中提供替换性表达;“阐明”的译名throw[shed]light on[upon]也做了类似的处理,将近義词置于方括号中。这些信息能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词语,进行语言产出活动。

第四,为部分译名补充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世纪汉英》在释义方式上对文化局限词、熟语、新词、专名中那些使用者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的词语,编者在提供译名后尽可能做详细诠释,帮助使用者理解和扩展知识,由此进一步提升该词典的实用性。如图2所示:在专名“玛丽·居里”和新词“玛丽苏情结”两个词条中,在英文译名后的注释中都提供了相关人物的生平信息或对现象进行解释。

(三) 例证的设置及其翻译

据词典前言介绍,《世纪汉英》收录16万余条例证,来源多样。相较于其他大型汉英词典,《世纪汉英》在例证的处理上主要体现出两大特色。一方面,该词典选取大量含有词目的国内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或文学作品中的片段作为例证,并标出作者。如“恒心”的释文中配置了来自歌德、牛顿、鲁迅等人的名言,“传说”的释文中则以冰心《寄小读者》中的选段作为例证之一。这一做法在吴氏以往的词典和其他编者的汉英词典中都未曾采用。另一方面,该词典也以国内外报章杂志或政府工作报告、论坛发言等官方文件作为例证的出处。比如:在“党风”的词条中配有“端正~”“实现~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等例子,在“夯实”的词条中配例“要调整结构,~稳增长的基础。要增加研发收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等。对这类信息的大范围采用在国内汉英词典之中也尚属首次。

例证具有提供典型语境、显示搭配关系、反映语法信息、指导翻译等功能。(李明一等 2011)《世纪汉英》择取的例证绝大部分附有较为地道的译文,如表7所示。它们对词典用户的写作和翻译裨益良多,彰显了该词典封底提及的“学习翻译之宝典”的功能。

四、 《世纪汉英》的缺憾之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发现《世纪汉英》在收词立目、词目翻译和例证设置上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与其他汉英词典相比体现出一些特色。但是尺有所短,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一) 收词问题

首先,词典尚存一些不够严谨之处。由于《世纪汉英》的编者将大量多字条目单独立目,有些原本作为内词条或例证的短语也独立成条。它们有时在形式上不够规范或固定,作为词目词不够妥当,如“秉承‘上海精神”“进步性和正义性”“立场‘吻合与相近”“文明村、文明街”“先入为主的‘詹姆斯·邦德效应”。这些条目的收录,有悖于目前大部分词典学家所认可的“属于自由词组的原则上就不应立为词目”的理念(黄建华,陈楚祥 2003)31。

其次,漏收新词新义。诸如“共享单车(shared bike)、热瑜伽(hot yoga)、人型立牌(cardboard cutout)、日活跃用户数(daily active users;DAU)、撒狗粮(to put on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扫码(to scan the QR code)、社畜(corporate slave)、同框(to be in the same photo)”等近年来的常用新词都未收录。科技新词方面也有疏漏的情况,像较为常见的“科创板(STAR Market)、区块链(blockchain)、热成像仪(thermal camera)、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乳状云[mammatus(cloud)]、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拭子样本(swab sample)、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等都未被收录。《世纪汉英》在新义的收录上亦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未收“入冬”的新义to enter a bust phase(表示经济进入衰退或股市下跌的情况)、“套路”的新义trick、“天花板”的新义upper limit、“停摆”的新义to shut down、“洗牌”的新义reintegrate都付之阙如。

(二) 翻译问题

张泉宝(1997)110提道:“释义既然是词典的主要内容,释义的质量就关系到整部词典的质量。”在翻译上,《世纪汉英》出现了一些译名不够确切和地道的情况。如将直译译名vigorous and graceful trousers作为“健美裤”的译文之一,不够地道。为“给力”提供的译名Geili和geilivable也不恰当,这两个词属于中国人的自造词,未被权威英语词典所承认和收录。同样,“手机走神”的译名moblivious也未被英语词典认可。“手机变砖”的译名brick让人难解其义,二者并不等值。其他的不当译名及建议译名详见表8。

在学科术语译名的处理上有时不够规范,未使用权威机构已审定的译名,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例如: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结果,[7]医学术语“创伤性休克”的规范译名是traumatic shock,而《世纪汉英》中提供的译名是trauma-induced shock。“肠道菌群失调”在《世纪汉英》中的译名是intestinal bacilli illness,而规范的译名是intestinal flora dysregulation。汉英词典应采用规范译名以推动我国科技术语译名的统一工作,发挥大型汉英词典对规范译名的反映和传播作用,同时促进词典使用者在科技知识上的有效交流。其他学科需要改进译名的科技术语例词详见表9。

另外,该词典未按译名的词性不同或结构不同来对多字条目的多个译名进行排列,译名杂糅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不利于词典用户的高效选用。例如:在“拜访”的译名中,将a call这一名词性的译名置于动词结构的译名之间,将see放在动词短语结构的译名之间,在排列上不够科学。“索赔”一词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compensation、inspection等名词置于动宾结构的译名之间,demand compensation这一译名出现了两次,等等。吴光华(1995)55在提到《大辞典》单字条目的处理时,便指出“如果把不同词类的义项混杂在一起,不仅造成整个词条的混乱,而且会使《大辞典》的使用者因误用而产生错误。”然而,其编纂团队在双字和多字条目上却未遵循这一做法,在《世纪汉英》中亦是如此,应在未来的修订中加以改进,详见表10。

五、 结语

《世纪汉英》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汉英词典。包括这部新作在内,吴光华先生的系列双语词典在整体上体现了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综合性和百科性的编纂理念。《世纪汉英》在收词上数量大、范围广,收录较多新词,立目较为合理;在词目翻译和例证处理上也表现出一些特色。李明一等(2011)指出双语词典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加大信息容量、合理编排信息、方便读者等方面。从这三个方面看,《世纪汉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该词典在詞目收录和译名提供上尚存在较多不足,应当引起编修者的反思和重视,在今后的修订中加以改进,从而推动大型汉英词典编纂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附 注

[1] 该词典为学科术语提供的所属学科领域的标签在总体上不多,有时很难清楚地知道一个词所属的领域。

[2] 各部汉英词典在学科术语的标注上存异,本文的统计是参照各词典的标签后得出的结果。

[3] 该词典虽然收录了大量花语,但是却未给“花语”一词立目。

[4] 其他词典未收这些新词,有的因为是新近出现的词,如“健康码”,有的属于漏收,如“低碳发展”。

[5] 旧词新义的收录实际上属于微观结构义项的处理,本文将其与宏观结构新词的收录放在一起,以便于讨论。

[6] 其中的科技术语采用单个译名的情况较多。

[7] 文中的规范译名来自“术语在线”网站(https://www.termonline.cn/index)的查询结果。

参考文献

1. 杜瑞清.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 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李明一,周红红.双语词典编纂导论(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8-21,82-86.

4. 陆谷孙.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5. 王长河,吴光华. 《世纪汉英大辞典》的用户友善编纂原则. //中国辞书学会《中国辞书学报》编委会编.中国辞书学报(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57-165.

6. 吴光华.编纂《汉英大辞典》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辞书研究,1995(5):52-61.

7. 吴光华.《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编纂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1996:379-387.

8. 吴光华.实用汉英词典.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a.

9. 吴光华.汉英综合大辞典(上、中、下卷).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b.

10. 吴光华.汉英大词典(第三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1. 吴光华.汉英新词新语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12. 吴光华.世纪汉英大辞典(上、下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

13. 吴景荣.汉英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4. 吴景荣,程镇球.潘绍中修订.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5. 姚小平.汉英词典(第三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6. 张泉宝.《汉英大辞典》的宏观结构与微观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1):109-112.

17. Zgusta L. Manual of Lexicography. Praha: Academia Publishing, 1971.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上海 200433)

(责任编辑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