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现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 悦
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心生“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提出“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
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彰显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求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会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韵味悠长,成为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迸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读及这些诗句,就更能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今天,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遣怀,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准,而是从正确的语词训诂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地抵达诗心,给出合情合理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旨归。在汉字的搭配组合中探寻多样性和可能性,也是诗歌言约旨丰的独特意蕴之所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5日)
◆提炼
1.在灵活多变中让词语形象生动
生动是作文的生命,语言形象才能产生美感,从心理学上讲,美能在人们的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兴奋,从而吸引人的注意。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尽量选用新鮮、活泼、生动的词语,选用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避免陈词滥调的空话﹑套话。让作文拥有形象生动的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生活;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如此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会慢慢丰富起来。如这篇时文,从生活中汲取丰富场景,对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动词,如: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文中还灵活运用四字词语,在描述动作的同时展现情状,如: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文中用词极为丰富,渲染了诗歌与生活贴近的氛围,词语鲜活,形象鲜明。
2.在错落有致中让句式灵动自然
语言的“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单句与复句等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行文就会活泼、自由,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如这篇时文第二、三、四段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流畅悦耳,令人拊掌击节。文章在分析阐述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意志的载体、逸兴遣怀的重要手段时列举了好几组经典诗句,不仅在句式上有整饬之美,而且各组引用句式各有不同,形成了一种错落之美。
佳作展示
追求诗意人生
◎刘德琳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暂且不说海外学习诗词的外国人,就说我们自己,热爱和传承诗词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要追求诗意的人生?是因为我们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而且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诗词是被时间长河淘洗出来的精华,值得被热爱和追求。
从幼儿园开始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诗词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投下了美丽的影子,那是我们追求诗意人生的源头。诗词的存在,用“美”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而且美得很开阔。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景致之美,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之美,也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绪之美,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之美,美得千姿百态。那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美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的。热爱诗词的人们朗读与背诵诗词时会感受到柔美、凄美与壮美。当这些美倾注于我们心田里,诗词之美就发挥到了极致。
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我们也在悄悄修饰着自己的心灵。古典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给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给人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给人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给人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豁达,给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开阔,也给人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隽永。每一首在岁月里成为绝响的诗词,都将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蜕变。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人们诵读诗词,追求诗意的人生,在心中种下了美好的种子。尽管生活有各种不如意,但借助诗词,我们可以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张力,使枯燥的日子变得活色生香,让贫乏的生活变得赏心悦目。虽然此时我们普通平凡,但仍然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辛苦打拼,但仍然可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虽然四处奔波,但仍然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
学习工作闲暇时,我们不妨品味一下诗词,感受一下诗意和美好。读诗词的过程正是诵读美好、感受传统、追求诗意人生的过程。
【河北辛集中学】
◆点评
作文观点鲜明突出,围绕着中心论点“追求诗意人生”进行论证。考生结合自己读诗的感悟,引用论证,错落有致。文中用语、用词简洁明确,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单句与复句等灵活搭配,并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文笔流畅,文脉畅通。
【曹保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