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角度,有所发现

2023-05-30 10:48:04刘玲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天体引力火星

刘玲

应考锦囊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般设置信息筛选题和主观探究题两种。对于信息筛选题,考生须对所要求筛选的信息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然后所概括的观点进行具体阐释,即:总体概括+结合文本具体阐释。这种类型的题本身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它要求考生在准确筛选信息的同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从不同角进行切分。如阅读题目设置的选项一般会切分信息,将所要求分析的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真正含义解释出来。判断这种切分的正误,考生要灵活运用“还句入文法”,即将所要求分析含义的句子带回原文,看它所在的段落及较近段落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而这个句子所要表述的含义又是从哪个角度切分出来的,是否符合文意。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探究题以有所创见、有所发现为目标。这类主观题一般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其价值在于在鉴赏、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所以,回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要进入问题情境,进行真实、有效的分析和探究,所答要显示出文本和解读的意趣。考生答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特性、过程、结论、发现等。

1.铺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答题时,考生可以把问题的形成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明确自己的看法,不宜开头就提出观点。

2.提供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面对已经明确的问题,按照一般的逻辑,选择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答题时,这些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

3.引述事实,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明确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引述文本和生活中的事实。

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多种角度和思路中,可能有一种会实现问题的解决,对这一角度和思路,考生可以稍加详尽地表述。如果各种角度和思路都无法解决问题,则可以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将思路逐一真实呈现,体现出思辨色彩。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宇宙间有数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人类尚未发现而已。

宇宙范围之大,茫无际涯,而地球仅是其中之一,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摘编自《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火星这位“好邻居”之所以吸引着人类的目光,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其他星球都没有的特质——最像地球。有多像呢?火星的自转速度几乎与地球相同,火星上的一天有24小时37分钟。火星的公转周期是687天,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也像地球一样拥有四季,只不过每个季节持续的时间是地球的两倍左右。火星的地貌也和地球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等。火星上还有大气、水、各种矿藏和氧化物。火星矿产资源丰富,根据带回的样品分析,火星上钛铁矿的资源储量高达1500万亿吨。其中最特别的是,火星的大气层中有臭氧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利于生物在火星表面的生长发育。所以,火星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并且有可能被改造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摘编自《火星为什么值得探测》)

材料三: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然而,人类并没有忘记走向更远的深空。特别是最近10年来,人类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兴趣逐渐增加,试图发现地球上难以获得的稀有资源,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进入深空的第一个技术挑战是脱离地球引力。

当探测器被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就可以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行星际。深空探测器的飞行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设计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做到燃料最省,二是做到尽快到达。为达到这两个目的,需要利用行星际中两个特殊的引力效应。一个是可以利用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探测器在该点受到的引力作用最小。在此处做变轨,可以做到最节省燃料。另一个可以利用的是特殊的引力效应,即借助天体的引力来加速。

人类在地球上着陆和返回的经验,几乎无法在其他天体上直接应用,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非常困难,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但在小天体上着陆与起飞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首先,由于小天体引力场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与其说在其上着陆还不如说是与其轨道交汇。因为无法借助其引力的力量,所以需要拥有非常精准的轨道设计和自动控制能力。其次,着陆时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碰撞,如果无法将探测器在相互接触的一刹那锚定,探测器将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很快弹跳起来。

第二个技术挑战是远距离通信。通讯距离越远,无线电波经过长距离传输,能量将会扩散和衰减。其次,远距离通信会带来时间延迟,使得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判断和运行的能力。

(摘编自吴季《深空探测的现状、展望与建议》)

材料四: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宫”实现太空会师,这幅历史性的画面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从“东方红”“嫦娥”到“天宫”,中国航天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这些年,中国在航天领域始终笃定自力更生、戮力创新之路,到今天能够独立掌控自己的命运,突破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坚持自主创新的路线得到了实践的最好证明,這反过来又更加坚定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决心,中国航天将在这样的良性循环里不断取得海量的正反馈。

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深空探测将成为国际上航天大国竞相角逐的一个重要战场。近年来,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为实现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同时,重大科学发现将越来越多地诞生于深空探测领域,人类的生存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发展进步。基于此,中国应加快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持续开展深空探测任务,加速推进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太空会师”: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

B.因为火星最像地球,可能支持生命存在,也可能成为人类宜居星球,所以值得探测。

C.地外天体着陆起飞很困难,将消耗更多的燃料,这给人类深空探测带来了一定困难。

D.“天宫”会师是中国坚持自力更生、戮力创新的证明,是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一步。

3.学校将举办主题为“我国是否有必要大力进行深空探测”的辩论赛,作为正方代表,你将如何说服对手呢?请结合材料梳理你的发言要点。

答:

猜你喜欢
天体引力火星
玩转火星
海外文摘(2021年7期)2021-08-31 21:33:44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太空探索(2020年10期)2020-10-22 03:59:40
火星!火星!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引力
初中生(2017年3期)2017-02-21 09:17:40
感受引力
A dew drop
新天体类型罕见
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