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

2023-05-30 10:48:04崔翔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阁下柳宗元书信

崔翔

考点概述

书信类文言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和斯文气质,展示了中华礼仪的魅力。因此,领略古代书信,体味其中的情理魅力是高考书信类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阅读书信类文言文,考生要先读懂写作背景,明确书信的对象;接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作者的写信目的;最后,还得分析作者的褒贬与情理的表达等。当然,在解答试题时,考生要注意灵活应用在平时所积淀的文言知识,落实考点,力求准确。

知识链接

古代书信一般具有称谓、启辞、正文、结语、祝词和署名(有的在信末加上附候语及补述语)通常为六部分(或称“六要素”)。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较少考查这六要素,但正文部分常常有对于称谓、启辞等相关文化常识的考查。(1)称谓。也叫提称语。例如,“李生足下”(韩愈《答李翊书》),“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晚辈称长辈或同辈相称,均用“足下”。又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阁下”和“足下”的意思相同。又如,“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宇文护《报母书》),用“膝下”起首,既表达对母亲的敬重,又表达眷恋之情。譬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再如,“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思为“太史公像牛马一样供役使的走仆司马迁再次拜言”。“拜”,本义为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这是司马迁的自谦之辞。(2)启辞。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常见的“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敬禀”的意思是“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3)正文。正文的用语格式,仅以“说”的意思为例,在对对方说事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和感情的不同,词语运用也不尽相同。例如,表示“说”的有言、语、告、谓、曰、云等,但意思也有细微区别。“言”是主动跟别人说话;“语”是回答别人的问话或告诉别人一件事;而“曰、云”后常有引语等。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

◎〔唐〕柳宗元

凡士之当显宠贵剧,则其受赐于人也无德心焉。何也?彼将曰:吾势能得之。是其所出者大,而其报也必细。居穷厄困辱,则感慨捧戴,万万有加焉。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若宗元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憔悴旷野,独赖大君子以明智垂仁,问讯如平生,光耀囚锢,若被文绣。呜呼!世之知止足者鲜矣。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然而亦欲出其感慨捧戴而效其巨者。伏惟阁下留意裁择,幸甚幸甚。

伏以外族积德儒厚,以为家风。周、齐之间,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孝仁之誉,高于他门。伯舅叔仲,咸以孝德通于鬼神,为文士所纪述。相国彭城公尝号于天下,名其孝以求其类,则其后咸宜硕大光宠,以充神明之心。今乃凋丧沦落,莫有达者,岂与善之道无可取耶?独内弟卢遵,其行类诸父,静专温雅,好礼而信,饰以文墨,达于政事。今所以闻于阁下者,无怍于心,无愧于色焉。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窃高阁下之举贤容众,故愿委心焉。则施泽于遵,过于厚赐小人也远矣。以今日之形势,而不废其言,使遵也有籍名于天官,获禄食以奉养,用成其志,一举而有知恩之士二焉,可不务其巨者乎?伏惟试详择焉,言而无实,罪也。其敢逃大谴?进退恐惧,不知所裁。不宣。谨启。

〔注〕卢遵,柳宗元的妻弟。“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此书应是当时所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B.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C.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D.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启,在古代有打开、禀告、书函等含义,也可特指一种陈述性的文体,这里是指书信。

B.伏惟,伏在地上想,是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章或书信。

C.伯舅叔仲,伯舅,意为母亲的大哥。长兄为“伯”,次兄为“仲”,最小的为“叔”。

D.天官,职官名称,周代的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统御百官。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通过对比施恩给不同境遇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为后文希望李中丞舉荐卢遵做铺垫。

B.柳宗元认为妻子家族家风优良,几代人都曾做过皇帝老师,意在表达卢遵受此影响也非常优秀。

C.柳宗元认为妻弟卢遵有着美好的品行,既能撰写文章,又通晓政事,在当世是比较难得的人才。

D.柳宗元尽管不遗余力举荐卢遵,但同时也希望李中丞对他考察选择,而自己愿意为此荐担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

译文:

(2)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上范待制①书

◎〔宋〕李 觏②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幸,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踣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近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较,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③,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有删改)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群牲以祭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龆龀,指儿童乳齿脱落、换新齿的年纪,代指童年,如“龆龀励志,白首不衰”。

B.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鄉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C.乌鸟之情,原指小乌鸦长大后反哺其母,后常以此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D.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但乡举不中,仕途受挫,于是他到京师游历,以求门路。

B.李觏知道范仲淹荐贤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贬谪,此次求仕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觏茕茕孑立,贫弱交加,为求生路,只能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维持生活。

D.李觏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相信他要做一番大事业,愿为其担事分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译文:

(2)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

译文:

5.范仲淹后多次向朝廷举荐李觏,这篇“求荐信”打动范仲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

猜你喜欢
阁下柳宗元书信
柳宗元
失窃的书信
江雪
儿童绘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打分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法官
散文诗世界(2019年6期)2019-09-10 00:14:33
早梅(节选)
共 筑
杂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 07:57:43
这样的“高”智商,也是没谁了
过犹不及
特别文摘(2016年5期)2016-05-04 05:28:48
过犹不及
意林(2016年2期)2016-03-07 07: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