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让阅读更有力量

2023-05-30 16:52:09张彤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标全科文本

张彤

随着2022年版课标出台,阅读教学也从单纯的“读”转变为多种形式、多种要求的综合体。无论是从第一学段就开始的“阅读与鉴赏”,还是分三个层面设置的学习任务群,几乎所有的要求都与阅读相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等,无不都是阅读的不同要求和呈现。

但是,如何阅读,如何让2022年版课标的理念与日常的教学和谐统一,是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可喜的是,沈新芳老师的团队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努力地在创设一种“联结”,让联结形成网络,形成系统,将碎片化的阅读和散点状的阅读互为联系,互为作用,最终形成一种力量,来推动阅读的常态化、内驱化、外显化。

联结是心理学层面的概念。联结是一种状态,可以意会,却很难言传,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联结。正向的联结本质上是敞开的、悦纳的,是令人成长的,而一旦联结出现断裂时,则会表现为孤独、退缩并自我封闭,以及对外界的愤怒甚至仇恨。

阅读不会孤立存在,它是一种很好的联结,它将人与文本、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时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如果让阅读产生正向联结,便能让好的阅读体验将人置身于真实的、畅通的情境中,打通读写,打通读思,将阅读的作用最好地发挥出来。

联结,让学生与阅读产生共鸣

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背诵古诗文135首,阅读量达到405万字,这些数量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是远远不够的。《“1+X”诵读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应该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与更多的文本产生阅读共鸣。1个作者+X篇文章(X首诗)的诵读,1个题材+X篇同类题材的诵读,1本書+同类X本书的阅读,,1类必读书目+X种选读书目的阅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阅读者与阅读材料间建立对话,这样才能促使阅读者大脑中产生更多更深的联结,使得所阅读的内容越发有结构和体系,越发能产生深度学习。

当然,除了阅读数量的积累之外,这样的“X”阅读更加在意文本和阅读材料之间的链接、组合与群聚,也就是所谓的“联结”,通过认知结构的改变来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让学生与阅读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将外在阅读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理解。

联结,让学科与学科产生共振

“探索一条适用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实践的阅读教学与模式,构建起全科教师全员参与的课程理念,实现全科、全方位的阅读”,是沈老师团队确定的阅读实践目标,其中的“全科教师”“全员参与”“全方位”三个“全”非常好地阐释了“联结”的路径。这正如杜威所说的,“有意义的思维应是不断的,一系列的思量,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思维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不是零碎的大杂烩,而应是彼此应接,互为印证”的。

阅读教学也正是如此,内容的包罗万象、知识的复杂多元、表达的丰富各异,让学科打通,彼此接应,互为印证。在联结中,语言成为载体,承载了知识、思维,同时也在不断地与不同学科知识以及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新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当跨学科的知识由于阅读在一起产生共振时,学生的眼界将变得更宽,思维将变得更活,综合能力也将变得更强。

联结,让学习和生活产生共情

2022年版课标增强了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最终指向的是语言运用。而阅读的最终指向便是将输入变成输出。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在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是学生需要从阅读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情感世界,提升文学素养”的课堂阅读“同心圆”探索,还是童谣、童诗、儿歌、寓言、诗词、古文和戏剧的诵读、演绎,都是在让学生借助阅读内容与生活发生共情,那些所读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不断阅读、背诵、研讨、表演中还原生活,让所读与真实生活发生联结,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语言等成为学生所用的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这便是联结的延伸和优化。

沈新芳团队中的老师巧妙地借助“浒关八景”带领学生读地方志,了解名人轶事,研读名人与地方景点之间的关系,这些实践就是阅读与生活最好的联结,一定会让身处大运河畔“千年钞关”——浒关的学生,对历史、对文化、对家乡有更深的认同感和热爱。

阅读,因着联结,与方方面面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相信无论是谁都将在这美妙的反应中成为一个新的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伦华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课标全科文本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0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