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2023-05-30 10:48余圣洁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童谣儿歌亲子

余圣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引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也是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一年级学生有着年龄小、专注力不持久、识字量少等特点,因此一线教师要明晰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好教材,指导阅读方法,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以课内教学推动课外阅读。现以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例,谈谈低年级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指导策略。

一、课内引领教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渔。”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选取的是童谣《摇摇船》和儿歌《小刺猬理发》,文本内容纯朴率真,结构和谐简短,语言通俗质朴,易唱易吟,教师应牢牢把握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基于儿童立场,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推动课外阅读。

1.趣味阅读,方法引领

(1)在吟唱中唤醒。童谣和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摇摇船》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传统民间童谣。许多学生在上课前就有所接触,所以学习起来劲头很足。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学习的劲头,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读、合作读、表演读、问答读等多种形式的趣味吟诵,或是利用多媒体音视频的播放,带领学生看看画面、跟唱童谣,唤醒他们对童谣的记忆。

(2)在情境中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童谣和儿歌的主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儿童学会调动感官,入情入境,在情境中理解童谣的阅读方法。

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选编的童谣和儿歌适应儿童爱玩的天性,读来有情有趣。教学《摇摇船》时,由于现在的学生从未见过这种船,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认识摇摇船,并学习摇船动作,与同学、爸爸妈妈、老师一起合作摇船,边摇边读,边摇边唱。在这样的娱乐氛围下,学生知识的接收变得轻松起来,阅读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3)在伴读指导中点燃。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一书中写道:“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课堂上所学的方法缺乏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调动家长的力量,指导家长陪伴孩子阅读。

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进课堂,与孩子一起学习、对话和互动,同时观摩教师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从而使家长受到启发,在家庭中建立共读氛围。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邀请家长代表上台与孩子一起边摇船边吟诵。爸爸妈妈们还分享了他们幼时学过的童谣,教孩子们一起念。有的家长还用方言唱起了自己家乡特有的童谣,触发了学生交流分享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被点燃了,为课外阅读奠定了基础。

2.制订计划,任务导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我支配和控制的,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这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推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制订计划、明确目标,通过布置有趣的导读任务,促使他们主动、持续、高质量地阅读相关课外书。

在“读读童谣和儿歌”的课外阅读推进实践中,我们可以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大致浏览四册必读书目中的一本,教会他们看目录的方法,让他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对于需要重点理解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先进行简单的交流,同时帮助他们制订阅读计划,通过设计有趣的导读任务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1)制订计划。在阅读之初,首先应该制订阅读计划,不仅要计划阅读书目,还要计划每天的阅读数量,将多篇的童谣和儿歌通过分类的方式(如问答类、数字类等类目)进行归类。制订好计划后,要引导学生执行既定计划,并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课外阅读计划执行的指导者和监督者,统筹规划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使得计划和实践相连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快乐与成功。

(2)任务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读儿歌、童谣类课外书也需要策略,靠监督或评价的方式来督促阅读,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被动,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通关任务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鲜活有趣。

2022年版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在制订任务时,也要考虑课标和教材对学生语文阅读的要求。设计如画一画童谣或儿歌中描述的景象,和同学合作读一读,感受童谣、儿歌的韵律美等任务。对于处在阅读习惯养成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完整的通读引导任务,帮助学生顺利地阅读整本书。

二、课外延伸造氛围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树立起“儿歌、童谣很有趣,读起来很快乐”的观念。课后,他们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购买整套相关书籍。但由于他们自身年龄的特征,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课外阅读也是三分钟热度,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做到上好课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推动学生阅读行为的持续进行。在童谣和儿歌阅读指导实践中,我们应该将娱乐与知识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营造读书氛围,让童谣和儿歌融入学生的生活。

1.打造物态环境

首先是物态环境的营造。在《读读童谣和儿歌》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教材中气泡内的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这是提醒我们在推进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分享交流。

课后,我们可以在班级里建立相关阅读角,鼓励学生将家里已经阅读过的儿歌、童谣书放在阅读角共享阅读,交流心得。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快乐读书吧的余热,征求家长支持,在家里打造童谣、儿歌阅读角,通过线上平台交流分享自己家打造的阅读角,给阅读角起个好听的名字,说说阅读角是如何打造的,通过什么渠道购买了哪些藏书,自己最喜欢哪一本,等等。

在课外阅读推进中,我们也尝试使用了如“阅读存折”类的有形物品,由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阅读量,父母签名,检查是否完成计划。随着存折本越来越满,阅读积累越来越多,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并激发起阅读的内驱力。

2.营造人文氛围

其次是人文氛围的营造。我们应当充分建立师生、生生、亲子共读的联系,将“读读童谣和儿歌”不断地进行下去。

(1)师生共读。教师要抽出时间读完相应书目,形成整体认识。如问答类,可以通过早读课上一两首的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一问一答间的奥秘与趣味,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四本必读课外书目下相关类目的童谣与儿歌,用相同的方法自行阅读。通过组类教学,一扶一放,深挖文本的教育价值和文本美感,方便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周边资源,发现必读课外书目以外的相关童谣和儿歌,扩大阅读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全面的思考。

(2)生生共读。生生共读,是指学习者在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更丰富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读书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知识水平差距较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无障碍”的阅读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生共读前,教师需要制订好规则,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性格特征等分好组别,让学生明晰要求,并遵照要求开展共读活动。

童谣本身并没有真正的教育目的,而是为了迎合孩子的本能与乐趣。儿童之间传唱吟诵童谣,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友好感情,进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契合。在共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带读的力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独特认知,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吟唱童谣,倾听童言,悦纳童声,呵护童心。

(3)亲子共读。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做的有很多方面,如阅读习惯的指导、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内容的指导,等等。语文学科时间紧、任务重,课堂教学不可能成为阅读指导的常态。因此,调动家长的力量、指导他们有效陪伴、进行亲子共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这一举措,家长收获了一些亲子共读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家长认真组织每一次亲子共读,从选购童谣和儿歌书籍开始,提前规划好共读时间与内容,全身心投入阅读。可以通过开设亲子共读课或者邀请在亲子共读方面做得好的家长来校展示共读,扩大影响面。

三、组织评价促坚持

在儿歌、童谣课外阅读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到评价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在相关任务发布后,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阅读的动态,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呈现学生所画童谣和儿歌中描述场景的图画,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首儿歌或童谣,并点评同学的画作,说说与自己理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分享的形式,請学生与同伴合作展示他们的童谣阅读过程,以教师评价为引领,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同时学会自我评价。

为推动亲子阅读,班级也可以组织“亲亲儿歌会”“方言童谣会”等有趣的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共同分享亲子阅读的成果。在家庭图书角的建立中,也可以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促进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别爱参加各种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班级里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风气。

童谣和儿歌是极具魅力的艺术。它们美丽多情、天真纯洁,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童谣和儿歌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营造氛围,在班级中形成师生、生生、亲子共读的良好风气,推动课外阅读教学走得更远、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文正小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童谣儿歌亲子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