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生体育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2023-05-30 08:40:17吴子凤
关键词:参与度体育运动小学生

吴子凤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不单单要能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增强自身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还要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影响小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实践操作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传统文化 参与度 提升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53

社会在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伟大进程之中,国家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要重视教育。加强小学生的体育教育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观念,有利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其运动技巧,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必须始终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充当课程活动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促进其个性发展。因此要想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在体育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而达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了解到影响学生体育参与度的因素,并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育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可以分为个体参与度与整体参与度,是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意识,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参与程度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小学生个体之间的性格、学习习惯与师生关系均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课程参与度。一般来说,较为害羞的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的主动性上较为缺乏,体育课程参与度有待提升,而乐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方面更强,体育课程参与度也更高。除此之外,学生的体育活动习惯与体质状况也影响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若学生没有运动的习惯,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参与体育活动时就容易感觉到疲倦,缺乏基本的运动技巧,在体育课堂上就会表现得较为消极、被动,体育参与度较低。而一些小学生对体育充满兴趣,身体素质较好,在体育活动中活力满满,他们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得也更加积极主动。若小学生比较喜欢体育教师,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课程参与度。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年纪,对体育的喜爱超过其他文化课程,整体来说体育课程参与度是较高的。而当教师发现学生整体的体育参与度不高时,很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关。若在体育课堂上采取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可能消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降低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有足够的兴趣与精力来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小学生整体体育参与度。

二、提升小学生体育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1.增加学生体育运动体验,提升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课堂与其他文化课堂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切实的体育运动体验,来增加运动技巧,增强体质,完成课程目标内容。学生只有全身心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获得更多的运动体验,才能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小学生在运动体验过程中可以掌握运动技巧,形成肌肉记忆,促使学生在运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运动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体育参与度。小学生体育运动种类众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增加学生运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竞技体育带来的成就感,体会体能锻炼后的身心舒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体育参与度。就目前小学课堂的情况来看,体育课程时间不够充分是较大的问题。一节课的练习时间较少,因此教师应该对体育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增加学生的运动体验感。

例如,在进行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能够以小力胜大力,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蕴含诸多古代哲学知识的运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需要多大的运动场合,也不需要运动设备。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向同学们传授太极拳的运动技巧,让学生能够产生基本的认识和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太极拳不仅有以小胜大的优势,还能锻炼身心,让身心得到舒展,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下进行太极拳运动,家里的长辈对太极拳知识比較感兴趣,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运动,能有效延长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诸多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以上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育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并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运动热情

小学的体育课程是相对较为轻松有趣的,但是体育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带着学生运动玩耍,还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掌握基础的运动技巧。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团结与合作的意识,很多体育活动都是团体活动,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互动,能够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是团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升运动自信心和运动热情,进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参与度。除了与队友之间保持友好的互动交流,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与对手交流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注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竞技精神,以此来提升运动技巧。为了增加学生们在体育课程中的互动,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组合方式,来达到预想中的课程效果。

例如,在进行摔跤的训练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小组训练,可以先两个人一个小组进行摔跤姿势与步伐的训练。学生在掌握基础技巧时,教师可以让不同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训练,多人之间互相配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形成性质不同的训练小组,增加学生体育训练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提升体育活动参与感。而且学生在多样化的组别中能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在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维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新鲜感,进一步增加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3.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感受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其他文化科目不同,教师不必严格遵守教学计划,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调整教学方案。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感悟运动精神,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保证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将教师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单纯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并未详细了解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诉求,导致学生不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教师要想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度,那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根据学生的内心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学生喜欢有趣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内心感受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田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比赛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奥运比赛的场景,学生充当运动员参与比赛,教师充当裁判。让学生在真正的比赛氛围之中了解田径运动内容,体会竞技比赛内涵。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事先做好的运动奖牌颁发出去,让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并在设置的比赛氛围中增强体育参与度。这种情景设置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多种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往往表现出好奇心有余而耐心不足的现象。若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耐心,降低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丰富体育教学形式,让学生始终对体育运动保持新鲜感并维持体育运动活力,提升小学生体育参与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小学教学资源也逐渐丰富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丰富体育教学形式。目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是较为普遍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与视频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体育运动要点,学生在基本了解之后进行实践操作,在丰富的体育教学形式下,增加学生体育参与度。

例如,体育课堂需要学生了解诸多运动技巧,很多时候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运动姿势,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来了解到蹴鞠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与现代足球有很大的相似性,根据视频内容教师还要对蹴鞠運动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直上直下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他们想用更为有趣的方式来学习多种运动技巧。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运动姿势,教师做出动作示范,而后还可以要求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并指出常见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加以避免。学生的动作示范过程就是体育参与过程,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团体比赛,如赛龙舟,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讲解赛龙舟的相关运动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龙舟所代表的精神寄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参与度,还有利于其产生民族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5.提升学生运动技巧,增强运动自信

很多时候学生体育参与度不高,不仅仅是因为身体素质原因,还因为没有良好的运动技巧,在运动过程中不自信,缺乏运动满足感。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运动自信心,促使小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满足感,进而有效提升其体育参与度。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增加学生们的训练时间,根据不同学生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设置运动难度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满足班级学生的运动学习需求,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们的运动技巧,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提升运动兴趣与体育参与度。有些运动技巧是需要大量练习的,通过不断练习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满足运动技术要求。

例如,教师在进行武术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做好热身运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热身活动,因材施教,以此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际的武术训练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能详细了解此项运动的技巧。除此之外,运动项目的练习需要长时间进行,熟能生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练,在增加其新鲜感的同时提升运动自信,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中获得满足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运动自信,真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提升体育参与度。

6.扩大展示平台,体会运动内在魅力

很多小学生具有较高的表现欲,希望别人能够认可自己,了解自己,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并扩大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对自身的认可。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释放自我。学生还可以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加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认可自我,促进学生成长。学生利用体育运动展示自我,还能进一步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拔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在古时候被称为“牵钩”。拔河比赛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竞技体育意识,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组别之间在力量上没有较大的差别,教师自己充当裁判。在比赛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拔河的基本技巧与姿势,并对学生进行充分鼓励,将课堂完完全全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平台。对于获得胜利的一组,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对于失败的一组,教师也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为他们分析失败原因,争取提升比赛技能,在下一次比赛中获得胜利。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并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培养挑战自我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总之,现代课程改革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运动核心素养,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体育参与度具有直接相关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运动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了解运动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龙《有效激发小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10个教学办法》,《青少年体育》2019年第1期。

[2] 袁野《智慧教学融入体育游戏课程与学生参与度、满意度的关系探究》,《科教文汇》2022年第11期。

[3] 张学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提升的策略》,《教育观察》2019年第14期。

[4] 陈俊悦《探讨小学体育教学 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6期。

[5] 王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参与度体育运动小学生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4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体育运动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06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