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
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无奈:当教师有条不紊地实施教案时,学生却“节外生枝”;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慷慨陈词”时,学生却正襟危坐,一脸漠然……对此,如何减少甚至消除阅读教学里的无奈呢?如何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呢?如何让阅读教学成为师生的精神天堂呢?笔者认为,应努力追求下列“四声”。
一、有滋有味的朗读声
对学生而言,朗读可以体验情感,可以感悟理念,可以掌握方法,还可以获得知识。没有朗读的阅读教学,称不上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有滋有味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性,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搭建语言训练、语言赏析、语言积累的平台。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日常的教学经验都可以说明,有声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朗读的时候学生一旦集中了注意力,他们的精力就会花在体悟文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从而将文本内涵用自己的语言演绎出来。
案例1:教学峻青所写的《第一场雪》,在学到文中“雪后”一段时,教师设计问答环节。
师:雪景这么美,谁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里去。
生1:(有感情朗读)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读得不错,可惜你只把大家带到了雪野的边上,谁再来读一读,把大家往雪野里带一带。
生2:……(比生1读得稍显逊色)。
师: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你虽然是想尽力读好,但只可惜又把大家带了出来。
众生: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读,能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里去。
案例1中的朗读训练,既能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与作者有心灵上的共鸣,又能引导学生同作者一起观察、思考、想象和体会,更能引导學生读出语言文字的“美”,发现语言文字的“形”。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追求有滋有味,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朗读中去,这种感情与文字的结合,是一种较高的朗读境界。
二、有根有据的争议声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与作者和文本人物进行深层对话,体验角色,情感释放,个性张扬,理解、内化、批判文本,成了反思的、独立的、快乐的阅读者,并能对文本内容做出创造性或个性化的反应。对此,教师应鼓励、支持学生敢于向“标准答案”挑战,敢于对文本发出质疑。
案例2:教学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探讨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师:蟋蟀的住宅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1:蟋蟀的住宅很小。
师:从哪里能看出蟋蟀的住宅很小。
生1:课文里有“……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环视所有学生)?
生2:我认为蟋蟀的住宅很大。
众生:(满脸惊疑,互相观望)。
师:你认为蟋蟀的住宅很大,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2:如果只是凭借我们的观感,蟋蟀的住宅似乎很小。然而,如果根据蟋蟀的观感,它的住宅就很大了,也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了。
众生:(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案例2有根有据的争议声中可以发现,生2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这样的争议声中有绚丽的创造火花。显而易见,争议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老师、靠老师、要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争议,能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只能有一种声音的局面,使阅读教学充满生机。有根有据的争议声,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加工之后形成的深度认识,然后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样的阅读能激活他们的思维,通过这样的争议能深化他们的情感,使得学生的阅读越来越有深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有模有样的欢笑声
有模有样的欢笑声,离不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尤其是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在“笑中学,学中笑”。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抛开一切杂念,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给阅读教学增光添彩。幽默风趣,犹如菜肴里的“佐料”,少了它就没有了味道。
案例3:教学孙为刚所写的散文《烟台的海》,引导学生感悟夏日海的浪漫。
师:大家觉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是浪漫的?能描述一下吗?
生1:傍晚,夕阳西下,全家人在小溪边悠闲地散步,十分浪漫。
生2:晚上,和朋友在音乐厅里,点上蜡烛,一边喝饮料,一边欣赏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特别浪漫。
师:是啊!带着朋友在音乐厅里,边喝饮料,边听音乐,神仙过的日子,多浪漫呀!
众生:在一阵欢笑过后,学生兴奋地投入朗读:“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案例3中,教师接着生2的话题,“添油加醋”似的重复了一遍,这个过程诙谐幽默,既能使学生的疲劳神经得到放松,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致倍增,还能使阅读教学的气氛变得活跃。阅读中有欢笑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状态,彰显着学生的阅读收获,表达着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情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有欢笑声,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和谐的阅读氛围,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有情有意的赞赏声
“你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仔!”“真是个金点子!”“你的慧眼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问题,真棒!”……在阅读教学里一句句有情有意的赞赏声,犹如甘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赞赏,也可以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形成智慧的碰撞。
案例4:教学经典历史故事《螳螂捕蝉》,评价学生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生1: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唱歌(叫着),自由自在地吮吸甘露(喝着露水),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复述中把原故事里的“叫着”换成了“唱歌”,把“喝着露水”换成了“吮吸甘露”)。
师:你复述得真好!老师觉得你特别有文学细胞。
生2: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复述中把原故事里的“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说成“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
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后面是螳螂,螳螂后面是黄雀,黄雀后面是少年,能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哦!下面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螳螂捕蝉”表演一下(教师指名)。
四位学生,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
师:你们的表演非常成功,在我看来,你们拿奥斯卡金奖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案例4中,教师每一句有情有意的赞赏,都是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肯定,既颇为“煽情”,又寄予厚望。显而易见,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巧,还是激发学生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都需要教师有情有意的赞赏。然而,赞赏必须客观,那些过分夸大的赞赏、缺少真诚的赞赏、低级庸俗的赞赏,都会给学生造成显性或隐性的伤害。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要毫不吝啬、具体形象、有情有意地加以赞赏。至于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疏漏或差错,教师也要及时地、精准地、委婉地指出。只有那些善意的、真诚的、恰如其分的赞赏,才是学生建立自信、好好学习、不断进步的催化剂。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多一些有滋有味的朗读声、有根有据的争议声、有模有样的欢笑声、有情有意的赞赏声。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拥有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轻松愉悦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