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2023-05-30 08:29李雪杜以春
国际公关 2023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高校

李雪 杜以春

摘要:本研究首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化梳理,同时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特点和大学生群体的新问题两个维度剖析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的新变化;其次对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心理咨询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最后立足于心理咨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高校;辅导员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辅导员内涵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做出的全新转变,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几何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一理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由设立初期的组织学生开展政治学习逐渐发展为以集成管理与教育为两大核心模块的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涵的具体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即确定概念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最初是由195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提出,国内的各级别、各类型院校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在第二年的《关于在高等学校重点实施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将政治辅导处列为高校必备的组织机构。从历史沿袭来看,高校辅导员便是政治辅导处工作人员的延续。[1]

第二阶段,即内涵发展阶段。1951年至1978年,政治辅导处经过近三十年的应用已经出现了职能与定位偏移的问题,政治辅导員需要兼顾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任务,造成政治辅导处团队力量不足。在此基础上,由教育部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建设纲要,通过培养思想政治专业的专门人才来弥补思政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198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中,正式将政治辅导员列入教师编制,成为高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的辅导员工作不再只停留在政治工作上,而是在原先单纯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加入了学生管理职能,辅导员工作将教育管理相结合,导致工作内容增多、难度增大。[2]

第三阶段,即外延扩展阶段。受到国内外政局环境影响,国内高等教育体系遇到了全新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业压力增大,造成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教育部对高校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将思政课程占比上调,同时辅以增量的政治辅导员。在此之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为明确,工作内容也逐渐具体和完善。

第四阶段,即双重身份确定阶段。随着20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增量明显,加上处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期,诸多社会问题开始进入高校,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3]在此背景下,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的新变化

(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特点

大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其自身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因此,挖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新特点,对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关键作用。

第一,思维方式多向性。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模式的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广泛受众群体,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思潮,特别是西方国家强调的独立、自由、平等观念,对我国传统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最终形成了大学生思维方式多向性的新特点。

第二,道德取向多样性。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浮躁的社会氛围,这种氛围也蔓延至高校,特别是原有的儒家、道家主导的求稳求同的道德取向开始向能力大于品德的方向倾斜,并对我国的传统道德认同和文化认同进行弱化,使大学生道德取向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三,价值取向多元化。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导向;改革开放后是以经济为导向。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社会安定和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原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开始出现。

(二)大学生群体的新问题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以“00后” 为主,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与“80后” 和“90后” 有较大差异,导致大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别于以往,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想信念缺乏。“00后” 大学生群体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而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造成了其理想信念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利益导向、信奉价值至上和金钱至上的理念上。

第二,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现阶段大学生有近六成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导致其普遍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手足无措,在人际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方面无所适从。

三、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

(一)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从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来看,心理咨询涵盖在辅导员工作范围之内。此外,辅导员还需承担学生的党务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生活管理工作、安全监督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而心理咨询是穿插于上述工作内容之内的具体工作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上,以增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适应度,提高学习生活水平。在二者联系方面,其工作对象一致,均为高校大学生;其目的一致,均是辅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理咨询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三方面的重要职责,三方面的职责又均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紧密关联,因此也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以实现与大学生群体的深入融合,只有具备较强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分析出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将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技能融入到辅导员工作中,有利于对学生工作产生质的提升。

四、心理咨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面临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互联网文化和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个体性和群体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不断涌现。具体表现为:其一,大学生容易因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的影响,而出现巨大的心理问题,表现在情绪、动作和语言的各种缺乏理智性;其二,大学生容易受到突发性事件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落差,出现传统意义上的“一蹶不振”;其三,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离正常行为预期的情况。基于以上三点表现,大学生心理危机亟须专业化的组织和团队进行疏导和解答,以此来确保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准确性和正向性。为了深挖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强化:

(一)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传统意义上,高校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的理解主要是学生学习层面、工作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没有从心理层面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了解。但随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导致高校辅导员必须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要将其定义为高校辅导员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并进行完善和加强。当前,从高校整体发展来看,高校辅导员已经加入了一部分心理咨询工作的任务,但是这种工作任务的完成手段和完成方法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初步咨询阶段,并没有深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成因,错过了心理问题初步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清晰认识到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服务。

(二)辅导员对心理咨询的重视不够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缓慢,不仅是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还在于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咨询工作所能达到的成果和预期判断不明晰,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其二,高校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压力导致很难有专门时间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干预;其三,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角色任务和角色分工还不明确,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把握住当前角色的价值和意义。

五、新形势下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基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做出以下层次和内容的改变:其一,心理咨询技术层面。高校辅导员要将心理咨询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高校思政建设与心理建设有效融合起来,实现思政育人、心理育人的发展模式;其二,心理咨询技术在日常管理应用层面。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管理中有效渗透相关发展理念和发展内容,让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技能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况和水平上;其三,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学生服务层面。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是高校管理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高校服务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思政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思政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但在当前的发展进程中,单一化的思政工作已经很难满足学生日常发展需要。因此,在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体系中,不仅要涵盖完整的思政体系和思政内容,还要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将思政内容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形成互相依托发展的有效格局。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和心理咨询工作有效融合,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和情绪变化采用不同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提升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选择,让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二)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在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中,有可能会遇到集中性的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这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社会状态和行为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吸收和借鉴心理咨询技术和技巧,使其能够为高校管理工作服务,在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不断强化辅导员的地位和角色。

(三)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学生服务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同样也是服务者。在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不仅要应对高校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面对集中性、严重性的高校心理危机极端个案,这种个案可以集中表现在抑郁、自杀倾向等心理性疾病上,需要高校对心理健康整体情况进行主观掌握。[4]基于此,不同的心理工作任务,不仅要依靠高校心理咨询干预组织发挥有效作用,还要紧紧依靠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在个体访谈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罗夏墨迹测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全程跟踪调查,这种调查不仅是一项心理学测试,也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交心活动,是一场谈心会;在团体内容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艾克森人格测试量表》,全面、有效了解学生当前的整体健康状态和心理预期,以为高校辅导员下一步的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撑,也可以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应有的保障和载体。

六、总结

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势必要承担更多的角色和任务,其中心理咨询工作就是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当前的发展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利用不同手段、方法和技巧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能力、梳理能力和破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昕蕾.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心理咨询技术的效用研究[J].大学,2021,(21):152-154.

[2] 李岩,吴青松,段佳炜,等.系统学习心理咨询技术对高职院校朋辈辅导员的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75-77.

[3] 熊印宏.心理咨询技术應用于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16-217.

[4] 罗希贝利.浅析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0,(6):163-164.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机制研究,课题来源:长春建筑学院,项目编号:CJGJ200226,项目负责人:李琦。

作者简介: 李雪,女,汉族,吉林公主岭人,硕士,心理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杜以春,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本科,支部书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高校
试析网络环境下专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