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3-05-30 10:48邵国希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三新变革中学

邵国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在科教兴国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就是要通过细致的培养工作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最后为社会提供有担当的拔尖英才,这是二十大报告给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思考,在新高考、新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发现、孕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一、澄清一个认识——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

一提到拔尖创新人才,有人可能会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目前名校通过学科竞赛活动,扩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线人数。事实上,学科竞赛是小众化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适合,有的学生因为参加学科竞赛而过早地把自己限制在某个学科的专业学习领域,整体的科学素养反而下降了,和新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相去千里。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力提升的核心力量,也是近现代全球科技发展“最强大脑”竞争的对象,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所以,很多国家不惜重金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确定为举国战略,并构建了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教育战略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单靠清华、北大录取率。

二、树立一个理念——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高考改革、评价改革、课程改革、育人方式变革等一系列教育变革已经落地,这些变革围绕一个主题: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这些变革明确了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凸显了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要求,必将促进基础教育进一步克服“唯分数论”等不良导向,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模式转变,从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目标转变,从教育“分层发展”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方向转变。

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方案坚持创新导向,与时俱进,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作出积极回应,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打好基础,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系列课程支撑和积极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点是实施更高水平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优秀传统育人方式,彰显着中国教育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也才能让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得到落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承担着重任,应有为、应作为,一定要从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一定要抓住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的契机,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根據学校生源水平、选拔结果、培养目标、培养周期、师资状况等综合条件和需求,匹配培养路径及课程,生成定制化教学任务和课表,帮助中学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所有课程均基于新课标及校内课程设计安排,确保对校内教学体系实现有益补充,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提高、拓展知识的学习需求。

高中时期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阶段,学校应形成创新的氛围,构建创新的机制,打造创新的平台和条件,从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锤炼上,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新素养发展支持。

这些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教育的理念和制度上,更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与实践上。例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变革,不仅能让学生直接感受科技给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带来的巨大改变,而且能够深刻地理解教育变革对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卓越领导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努力构建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既要开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方法意义的课程,又要开发让学生能够创新性地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程;既要创设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程,又要创设基于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实验类和比赛类课程。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只有创新才能把握住机会,只要创新就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这不仅极大促进了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灵和意识也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3.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培的办法,建立专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培训体系,注重专业知识拓展和教育实践能力提升,使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赋能者,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能够自我评价,不断设定并追求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应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形成培养的链条,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培养壁垒,形成真正的合力。这不仅要在高校招生上做好对接,更要架构与高校衔接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等,开发对标大学科研院所的高端课程,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成长通道。

基础教育阶段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和培养体系,在普及的过程中,发现有科学天赋的苗子,然后能够通过科学教育培养成顶尖的科技人才。国内一些成熟案例可以借鉴,比如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深圳中学等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4.从基础教育角度来讲,一个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些环境和条件,需要学校创设,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自由而宽松的成长环境一定也是有爱的环境,所以导师要热爱学生,要有尊重个性和保护好奇心的教育生态,教育如果不尊重个性,学生就很难凸显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品质,如果不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那么他的所有创新潜能很可能被扼杀掉;还要具备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和想象力的条件,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潜能,这些潜能需要创造一些激发的条件,只有激发了孩子的潜能和想象力,日积月累,才能把这种创新素质培养起来;要有丰富的创新实践平台,如果不能动手实践,不能真正地参与、理解社会生活,学生自身很难产生或者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最终目的还是学习方式改变,进而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学校应充分发挥基础教育阶段独有的育人价值,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互促进,让更多的学生发展成为各领域的卓越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三新变革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变革开始了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