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 陈睿萍
教育是什么?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人的行动能力,从而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打好基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共设置10个任务群。至此,劳动教育正式回归校园。劳动教育具有比较强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劳动教育既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不拘一格地开展,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和支持,教育和相关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践指导、家长的示范和配合,会对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不断强化政府的统筹和支持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点,各级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的劳动教育职责,全社会合力推动劳动教育走实走深。一是政府各部门可统筹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庄)等履行社会责任,向中小学生开放实践场所;鼓励高新企业为不同学段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业态、新方式提供场所、技术等支持;工会、少先队、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可定期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宣传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广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针对各行各业特别是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主动宣传推广劳动教育的典型经验,营造“劳动最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二是在国家没有要求统一劳动教育教材的大背景下,省级政府应协调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研究出台本省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和资源目录,指导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和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落实好各学段各年级的劳动教育。三是支持劳动教育人才的培育和培训。将学校劳技、科技、美工等课程教师、基层的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纳入劳动教育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同时省、市、区(县)三级建立定期培训教研制度,支持更多人员加入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在校内、校外呈现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二、不断强化教育和相关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培训
“三个课堂”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要注重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一,加强劳动教育,特别是生产实践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安全风险研判和过程管理。实施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前学校要对学生的身心情况和活动场地、环境、工具等基本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审核,同时在课前要对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提醒,必要时实施劳动教育的教师、指导师要进行多次的演示示范后再面对面全程进行观察指导,确保教育过程中师生安全。第二,强化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培训和指导。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主角,学生的教育需求也千差万别。仅仅靠校内有限的教师资源、场地资源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整合和打通校内、校外教师(指导师)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园艺师、农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社区工作者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做到“先培训,再实践”。同时,对于从事劳动教育各行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让其学会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沟通技巧、课堂管理等要求和规律,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效率和评价效果。
三、不断强化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践指导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强化课程设置和实践指导上下功夫。第一,要按照课标要求保证劳动教育课时,让劳动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应统筹好课内课外学习安排,特别是有效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整合资源开展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各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和相关课程、班队活动整合实施。第二,劳动教育的課程设置和实践要把握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来有序实施。知,指的是理论教育。首先是关于劳动本身的相关认识和理解,其次是对于劳动对象的认知,再次是劳动方法的掌握,最后是关于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情,是指劳动情感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是劳动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的重视和强调,是劳动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实现情感认同要注重在教育和引导、实践和活动中换位思考,即通过切身的体验或操作来获得劳动者的真实内在情感。意,是指意志教育。主要是对新时代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苦难教育。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一定伴随着一些波折和困难,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其顽强拼搏、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决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行,是指实践教育。学校在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年龄和学段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比例和时长。内容上可分为辛勤劳动教育、诚实劳动教育、创造性(创新性)劳动教育等。
四、不断强化家长的配合和示范
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就是给予他们伴随一生的隐形财富。劳动教育按照劳动场域可分为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必定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完成的,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和指导。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时空上存在不同,这就需要家长在相对随意的生活场景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尽力保证劳动教育的良好效果。引导孩子学会做家务,家长可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不要强迫,接受不完美。想让孩子做家务,应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而不是进行强迫。家长可以采取一种示弱的方法,来让孩子帮忙协助完成相应年龄能够承担的家务劳动。对于孩子做家务的成果,家长不要要求太高,尤其是起始阶段,家长自身要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来对待。
第二,要有耐心,忌过度插手。在引导孩子做家务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过度插手,可以慢慢地让孩子尝试,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家务活开始做起。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让孩子知道,做好家务是他们必须学习的课程和经历的人生。
第三,要确定目标,恰当使用鼓励和批评等评价手段。家长可以参考1~9年级劳动清单,协助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当孩子顺利完成一项任务或所有任务时,家长可以适度地鼓励表扬孩子,更多运用正面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尽量慎用纯粹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让孩子做家务,以免让孩子养成错误的价值观。
第四,做好榜样,全家齐参与。育儿专家曾说过:“一流家长做榜样,二流家长做教练,三流家长做保姆。”家长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趣,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意识到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未来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坚持下来,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卫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