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芯玉 赵笃庆 余亮
[ 摘 要 ]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现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教师对在线教学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在线教学设计经验,在线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基于证据的理念强调在充分搜集与使用证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就是要依据证据开展教学设计、利用证据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分析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及其与在线教学设计中的资源要素、活动要素和评价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整体建构、多元呈现、动态生成、适切支持的在线教学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在线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充分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 关键词 ] 证据;在线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 中图分类号 ] G43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23)02-0052-09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学已然成为一种典型的、常态化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式教学,在线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师生通过网络或媒体开展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活动,教与学的过程被划为多个紧密相连的阶段[1]。在时空分离的状态下,在线教学的难点在于保证教师教的行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的行为[2]。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在线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线教学设计并非简单照搬传统教学设计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在线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其是在线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3]、缺乏在线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经验[4],在线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基于证据的理念能够为当前在线教学困境的破解提供思路。基于证据的理念源于医学领域,早期多用于临床的药物检验,后在政府机构的推动下逐渐应用到社会各领域,并对教育研究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5]。基于证据的理念认为证据具有相关性、真实性和充分性的特征,其强调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证据的支持作用[6]。在线教学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活动过程,能够产生大量证据。这些证据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呈现教学结果并反映在线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反馈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就是要运用一定的证据来反映在线教学过程并呈现教学结果,由此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强调重视证据搜集和运用,基于证据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证据进行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及其作用,构建了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并结合重庆市某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开展在线教学实践,探索保障和提升在线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1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要素
1.1 什么是“证据”
《现代汉语词典》将证据解释为“能够证明某事物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7]。根据以上定义,证据作为事实或材料,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如物质、文字、行为、评价报告、数据等。材料虽是证据形成的基础,但并非所有材料都能成为证据,从材料到证据还有一个筛选和转化的过程,这由证据本身的属性所决定,即材料必须与所要证明的事物或命题相关,因此证明作用的发挥必然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充分发挥证据的证明作用,需要充分的、真实的证据支持。在线教学作为一种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核心在于交互,包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在线学习平台为这些交互的发生和记录提供支持,通过记录与分析交互过程和交互结果,能够产生大量关于在线教学情况的数据。这些数据在经过一定的价值筛选和转化后,可转化为证据。当然,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并非只有数据,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及学生作品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据是在线教学各阶段产生的与教学相关的数据及材料总和。在线教学中的证据主要有以下3方面特征。
1.1.1 证据是在线教学的载体和产物,具有生成性 在线教学中的证据源于在线教学中出现的言语、行为、文字和数据等[8],其能够反映在线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其中,言语、行为、文字等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知识和信息载体角色,它们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属性也可以作为证据而存在。数据伴随着在线教学的开展不断生成,主要包括学习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在数字化学习系统中产生的各种交互数据和日志数据[9],是对教学活动过程详细的、连续的、动态的记录和呈现。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学习数据,能够充分反映在线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而有效发挥证据的证明作用。证据是伴随在线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断生成的。它既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又是教学活动的产物。
1.1.2 证据是教学评价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 教育评价是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10]。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教学评价的开展以搜集、整理和分析教学活动生成的材料和数据为前提。这些材料和数据作为证据,一方面能够证明教学活动已经发生,即这些证据能够详细呈现在线教学活动的过程,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即教学评价是基于证据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证据越充分,教学评价越能体现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评价结果的说服力就越强。此外,证据的产生不只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分析与评价本身也能成为证据,为未来的教学评价提供支持[11]。评价者应当在广泛搜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证据进行评价。证据既是教学评价的对象,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1.1.3 证据具有隐私性,需要注意保护
在线教学中的证据源于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表现等数据的采集。借助智能技术分析证据,能够提取出丰富的个人偏好等信息,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但是,深度挖掘分析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及学习行为特征数据,虽然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决策支撑,但这也在无形中将教师和学生的隐私暴露在第三方空间,严重削弱了教师和学生对于自身隐私控制的实际能力[12]。数据的获取与共享若要以隐私披露为代价,则不可避免地使本应得益于大数据所创价值的人们在人格尊严和意志表达方面受到损害[13]。因此,搜集和分析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必须平衡好证据搜集和证据保护二者的关系,注意对学生和教师基本隐私的保护。
1.2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在基于证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分析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及其特征,构建了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要素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包括资源、活动和评价3个要素,以证据为核心,各要素为证据的产生与利用服务,并通过证据反馈实现动态调整。资源是开展活动和评价的前提,活动支持资源和评价的应用,评价促进资源和活动的优化。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保证在线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
1.2.1 资源要素
资源是学习者为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利用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要素之和,包括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中介符号等[14]。根据资源形成过程和功能的不同,将在线学习资源分为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15]。在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中,预设性资源是教学准备阶段开发和提供的资源,包括指导类资源和内容类资源。指导类资源对教学过程起引导作用,帮助学习者明确课程定位和学习目标,如教学大纲、学习任务清单等;内容类资源是课程内容和知识的载体,是支持学习者自主完成学习活动的基础,包含教学视频、阅读材料等。生成性资源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产生,即通过筛选和利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材料,如学习者的讨论观点、学习问题、自我反思、作業作品等,形成具体、适切、丰富的教学资源。搜集、分析和利用在线教学中的证据,一方面能够促进预设性资源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也能为整合生成性资源提供素材。
1.2.2 活动要素
在线学习活动是指基于网络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利用网络与外部学习环境进行的交互总和[16],它是在线教学中产生证据的关键环节。根据交互的类型,可将在线学习活动分为个体学习活动、生生交互活动和师生交互活动3类。个体学习活动,即学习者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交互[17],是学习者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常见形式有练习测试、个性化探究、自我反思等。生生交互活动,即学习者之间借助同步或异步的通讯工具进行互动,它有助于形成密切协作的在线学习共同体、凝聚集体智慧,常见形式有主题研讨、项目设计、辩论等。师生交互活动包含教师与单个或多个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引导或主导作用,如教师引导的交流讨论、教师主导的作品点评、个性化辅导等。这3类在线学习活动所生成的证据均能够被在线学习平台捕获,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证据,既能够较好地呈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也能够促进在线教学设计各要素的优化。
1.2.3 评价要素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线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教学过程起着监控和校正作用。根据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差异,可将在线教学评价分为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18]。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促进活动效果提升而进行的评价[19],评价形式主要是非正式考试、单元测试以及在线学习数据分析等。总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等的变化情况,是在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习结果的考查。在充分利用证据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评价,能够提升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全面反映在线教学质量。
2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2.1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在基于证据的理念指导下,本研究结合在线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要素关系模型,提出整体构建、多元呈现、动态生成和适切支持的在线教学设计原则。
2.1.1 整体构建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围绕证据展开。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遵从整体构建的设计原则。一是在线教学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连贯的整体。在线教学以核心目标为导向,资源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和课程呈现各环节围绕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如设计良好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呈现学习内容,合理划分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实施在线教学,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以实现良好的师生交互。二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与证据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过程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资源设计和活动设计是为了促进证据生成,需要考虑搜集什么样的证据能充分说明学习者达成目标,如何呈现资源和设计任务才更有助于学习者产出真实有效、利于分析的观点,从而实现学生内隐状态和能力的可视化、可量化表征。证据分析过程,即对学习者进行表现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表现,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利用过程,即通过证据的反馈作用,及时调整现有教学进度,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1.2 多元呈现
多元呈现的在线教学设计原则,体现在资源、活动、评价和教学方式4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多类型。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在线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能够使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设计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组合,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二是学习活动多样化。证据作为在线教学过程的呈现,能够证明在线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障,充分的证据能够提升结论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产生证据的主要来源,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能够促进证据生成和搜集,充分发挥证据的证明作用。三是教学评价多元化。基于证据的教学强调要利用证据进行教学评价,而证据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且伴随在线教学的开展不断生成,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充分发挥证据的价值,因此,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充分利用证据的重要前提。四是教学方式多类型。融入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学方式不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网上复现”[20],而是充分结合在线教学特点并基于证据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要。
2.1.3 动态生成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不是一个静态、固定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调整、反复迭代的过程,最显著的特征是基于证据动态生成教学。一是依据证据动态调整和优化教学。教师通过精心策划弹性方案、提供学习资源,抛出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帮助学习者生成并呈现学习证据。通过搜集这些证据,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者及时反馈;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教师依据证据灵活调整教学,支持后续教学设计开展。二是利用证据生成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不同于教师预先计划和设定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产出的证据属于生成性资源,它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反思过程中产生,包括学习者的作品、观点输出、课堂问题记录、小组合作记录等。教师在开展在线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一定技术手段捕捉和留存这些证据,并加以设计和利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如组织学习者在线讨论各自提交的作品,既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适应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也能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促进学习者发展。
2.1.4 适切支持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传授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要给予适切的学习支持和适当引导,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以降低学生因在线环境而产生的孤独感和焦虑。一是重视情感支持。教师情感支持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等负面情绪,促使学生进行高投入学习[21];实现情感支持的方式包括对学习者动机的激发,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重目标,增强效能感,激励个体和社会责任感,达成社会性和学术性目标,提供体验决策过程的机会,帮助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等[22]。二是提供学习支持和引导。即提供明确的指导类资源以帮助学习者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如提供学习任务清单,学习活动实施前给予详尽的任务说明;提供促进学习者自我发展的指导,如分享自我管理的方式、组织学习乐趣的分享活动等;增强对协作学习的指导,帮助组间建立正向互赖关系、明确个体责任、鼓励积极交互和小组自加工[14]。
2.2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
根据证据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在线教学设计的要素和原则,构建了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以“证据”为核心,包含前期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3个阶段。教师通过证据收集、转化和分析来呈现在线教学的过程,并借助证据反馈来优化在线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
2.2.1 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它是在线教学设计的基础,能够明确在线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为具体的教学实施与评价提供支持。其中,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认知水平、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3个方面,分析对象是不断发展的个体,需要通过搜集大量证据来充分反映。教学目标分析是在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对教学设计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有一定弹性,基于在线教学生成的证据灵活调整,以适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教学内容分析是根据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整体结构和呈现形式的过程。它需要通过证据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基于证据选择和调整具体内容及呈现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和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开展前期分析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充分證据的支持,以充分保障整个分析过程科学合理。
2.2.2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是在线教学设计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包括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它发生在前期分析之后,涉及在线教学各要素的设计和实施,是证据生成的直接来源。合理设计各要素并积极开展实践,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行为、学习情况记录功能,搜集和整理在线教学生成的数据或材料,能为后续在线教学设计提供反馈,促进各要素调整和优化。
(1) 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是开展在线教学的基础,类型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资源设计是在开展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证据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和类型,有机结合多种呈现形式,以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教学资源设计可分为教学视频、直播课程和扩展资源3种类型。其中,教学视频作为一种声画并茂的动态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成为在线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直播课程与教学视频相比,更突出师生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它能够增加在线教学的沉浸感和社交性,有助于克服自主学习的孤独感,提升学习者学习体验。拓展资源包括文本、课件、图片等,是对前两种资源的补充,包括预设的教学资源和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呈现形式根据在线教学所生成的证据动态调整,即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教学资源。
(2) 学习活动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是基于网络开展的学习活动,它是在线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者产出证据的关键环节。按照学习者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类型,可将在线学习活动划分为在线学习、在线讨论、作业作品和练习测验4种类型。在线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学习的过程,它主要是对教学视频的学习,完成教师在学习平台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为证据搜集和利用提供帮助。在线讨论涉及学生与同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包括同步和异步两种形式。在线讨论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作业作品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协作完成,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练习测验则是学生在完成在线学习后独立完成的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开展学习活动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遵循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原则,适度安排学习活动数量,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促进证据生成,并以所生成的证据为依据,动态调整活动设计,合理选择所要开展的学习活动。
(3)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执行过程[23]。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强调证据的证明和导向作用,教学策略设计就是要设计能够促进证据搜集和利用的教学策略。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在线教学策略划分为主动交互策略和及时评价策略。主动交互策略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学生交互行为的发生创设条件,如教师主动发起在线讨论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促进学生学习证据的采集。及时评价策略是指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在线测验等方式,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证据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2.2.3 教学评价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强调将证据作为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灵活使用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利用证据进行评价,进而形成更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而在证据的“内部运动”中,证据分析和反馈建立在证据转化的基础上,证据转化过程必然涉及到价值判断,这意味着教学评价不只是利用证据,它也将证据视为评价对象,目的是形成有价值的证据。因此开展教学评价,一方面要综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重视以学习活动表现(如在线学习和讨论情况)和学生作业作品为评价对象的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充分发挥证据的证明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证据的转化和分析,选择最能够呈现教学过程的证据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学习和后续教学设计提供精准反馈,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教学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形成证据的过程,评价过程中会产生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证据,充分搜集和利用这些证据能够支持未来教学评价开展。
3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实践
3.1 实践方案
为检验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本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现代远程教育》为例,在2017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在线教学实践。该班级人数为29人,均具有一定的在线学习经验。学习周期为18周,每周开展一次教学,3个学时,教学方式包括在线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依托超星泛雅学习平台。
3.2 实践过程
在开展在线教学前,教师提前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学习计划,设置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教学视频资源和课件、文本等拓展学习资源,设置直播教学、在线讨论等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包括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种,权重分别为35%、35%和30%,教学各阶段的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其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于每周日晚上发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选择教学重难点进行直播教学,直播视频可以回放,以便学生反复学习。在线讨论主要以文字交流形式为主,在讨论较为激烈时,转为语音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交流。此外,教师在每次课堂结束后都会根据平台提供的学习情况数据和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表现性评价,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基于证据调整教学设计。
3.3 实践结果与分析
为验证在线教学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本研究从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方面分析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的实践效果。
3.3.1 學生作业成绩统计
学习平台记录了学生的访问频次、学习进度、成绩分布、任务点发布数及完成情况等,基于此类证据的搜集,可以分析出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以连续4次作业成绩为例,如图3所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成绩逐渐提升,由此说明随着在线教学实践的推进,学生逐渐适应在线教学方式并且表现越来越好。图3 学生作业成绩统计
3.3.2 学习成绩对比
将本次(2017级)课程的期末测试成绩与上一届(2016级)采用面授教学方式的该课程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对比,两次课程均是同一授课教师,测试试卷难度系数一致。描述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2017级学生期末测试平均成绩略低于2016级学生,标准差更大。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所示,两班期末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能够取得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实现“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24]。
3.3.3 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实践结果并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本次实践与已有研究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随着在线教学实践的开展,教学设计模型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25-27],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28-29]。这些共同点说明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其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已有研究结论相比,本次实践结果稍有不同。不同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30],本研究中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一差异:一方面,本次实践的对照组并非是在线教学班级,而是传统课堂教学班级,二者本质上并不相同;另一方面,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保障在线教学质量,与传统课堂教学班级的学习成绩相比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本次实践能够取得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这能够证明在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可以将这些评价结果视为证据,为后续在线教学设计提供支持。总的来看,本次实践说明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充分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国家为应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发挥技术优势、革新教学方式难得的机遇。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势必将更加常态化、精准化。如何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创新在线教学理念、彰显在线教学功能价值、提升师生在线教学胜任力[21],是亟待教育工作者探寻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在基于证据的理念指导下,界定并分析了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及其与在线教学设计中资源、活动和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规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并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为例展开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本次在线教学实践能够帮助学习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主动探索和观点输出,且在学习成绩上与面对面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将基于证据的理念融入在线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由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本次实践的证据搜集较多停留在行为记录、作品分析、成绩统计等浅层次,缺少对内隐层次证据的适当挖掘,因此迫切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促进内隐层次证据的搜集、分析和反馈,从而为在线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持。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开展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实践,以完善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解决在线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需要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数据或材料都能作为证据,也并非所有证据都会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证据使用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转化。如何在广泛搜集证据的基础上,辨别和筛选出最佳证据以支持在线教学设计优化,仍有待教师和研究者在实践过程中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张慕华,沈阳,等.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 10-19.
[2] 陈丽.在线教育,不是照搬课堂教学那么简单![EB/OL].(2020-02-16)[2021-09-28].https://mp.weixin.qq.com/s/w4p0uCBx2Wcpk5QZqWs4qg.
[3] 郑勤华,秦婷,沈强,等.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0(5):34-43.
[4] 王继新,韦怡彤,宗敏.疫情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与反思——基于湖北省“停课不停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21.
[5] 杨文登,叶浩生.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 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到循证实践[J].社会科学,2012(8):107-116.
[6] DAVIES P.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99,47(2):108-121.
[7] 中國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73.
[8] 杨明全,吴娟.论基于证据的学习的内涵与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7(11): 43-47.
[9] 余胜泉,吴斓.证据导向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5):20-31+84.
[10] 李葆萍,周颖.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6): 5-12.
[11] 毛刚,周跃良,何文涛.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的路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0): 22-28.
[12] 田贤鹏.隐私保护与开放共享: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数据治理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5):33-38.
[13] 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教育应用的伦理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 48-55+104.
[14] 余亮,黄荣怀.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1): 48-55.
[15]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8.
[16] 王楠,乔爱玲.在线学习活动本质及理论基础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1):36-40+78.
[17] 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杨治平,鲁文娟,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2.
[18] 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72.
[19] 张祖忻.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5.
[20] 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20-28.
[21] 张惠珍,姜东霞.论研究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情感支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236-238.
[22] ABRAMI P C,BERNARD R M,BURES E M,et al.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online learning: using evidence and theory to improve practice[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23(2-3):82-103.
[23] 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54-58.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4)[2021-09-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
[25] 温蕴,盛群力,祝智力.引领式在线学习在电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综合学习设计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6): 78-86.
[26] 李炜,张润芝,张艳霞,等.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6(4):23-31+79-80.
[27] 丁永刚,金梦甜,张馨,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7(6):95-101.
[28] 刘铭.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尝试——以“大学英语”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6):50-56.
[29] 张文兰,俞显,刘斌.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及成效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42-48.
[30] 吕婷婷,王娜.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5): 85-90+131.
Abstract As a web-based instructional method,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teachers to perform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actice.But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is often difficult to be guaranteed because of the teachers′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The evidence-based idea means the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evidence.Evidence-based online teaching is to conduct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evidence and use evidence for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This paper defines the evidence in online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idence and resources,activities and evaluation elements.Meanwhile,four support principles are put forward for 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 overall construction,multiple presentation,dynamic generation and appropriate support.Furthermore,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idence-based 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and applies it to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idence-based 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is feasible and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can be fully guaranteed.
Keywords evidence;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teaching quality
[責任编辑 孙 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