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模式初探

2023-05-30 07:27:58徐冬梅
关键词:传统数学课堂教学

徐冬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涌进促使多样化、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产生,我国的传统文化被忽略。怎样依靠数学学科的特性,推动学生了解到数学学习身后的文化艺术,是数学教师必须注意的教学任务。目前,许多学校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了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数学科目同样应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全面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模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24

我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观念与精神的影响下,慢慢产生了我国独有的文化艺术,既代表着我国先人的辉煌,也为后代点亮了前进的路。数学学科作为与传统文化联系甚密的课程,不但担负着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义务,还肩负起依靠其课程文化艺术陶冶和影响学生精神实质、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基因,能够体现中国品格、中国特色、中国精神。曾天山教授说:“传统文化不会自然地在学生身上生长发育,必须通过教师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在学生身上进行价值的传递与文化的继承。作为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发展过程中,应摒弃简单的功利主义导向,不光是口头重视,还要在行动上落地生根,制度上加强,体现出我中华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本文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有着复杂性、抽象性的特点,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必然会成为学习重难点,而学习上的困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进而难以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初中数学课程资源,还能增强初中数学的趣味性与人文性,让初中生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承担起传授数学知识的责任,还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与锻炼。对此,初中教师应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将数学知识中一些具有育人作用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设计教学课堂,间接渗透传统文化

除教材中立即展现出来的我国传统文化,大多数文化艺术是掩藏在教材内容内部的,如数学符号等,在学生答题的全过程中运用的数学原理,全是文化艺术的物质。根据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敏感程度,难以发觉题中的数学文化。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本身的效果,在教学课堂中深层次发掘数学习题身后的数学文化,在剖析答案的全过程中逐渐渗入。另外,教师也可依据课程内容适度设计颇具我国传统文化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大家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实质感受。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在數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知识入手,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此引领学生随着数学文化发展的脚步去理清知识脉络,追溯民族文化的本源。首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但是从实际来看,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落后,特别是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个别教师甚至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依然坚持“精英教育”,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是在坚持“唯分数论”,关注点主要是学生成绩,特别是学生的分数,不能将数学问题上升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这会进一步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应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用数学的眼光去体会数学的智慧之美,运用数学概念去解决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但是在数学课上,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积极性不够,甚至课上态度散漫,纪律性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在作业环节,存在抄袭作业和不完成作业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的理性精神,其内涵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有效地表达交流,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图形的美妙,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起常见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七巧板丰富的历史来源和文化价值,领悟中华民族灿烂的数学传统文化。

1.以具体的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了解哪些知识和传统文化相关,并对该知识内容和背景充分运用,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载体,有利于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时,在为学生讲解该知识点前,可为学生讲解一部名为《周髀算经》的书,书中记载了周公问商高当初伏羲氏是如何确定天球的度数的,商高答道,数学的学问主要来源于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一个矩形沿着对角线切开,勾三股四,对角线的长度一定等于五。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该知识的背景和原理。

2.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创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融合的新路径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同传统文化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进而只是简单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能力实现两者的融合。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由此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潮流,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制造了可能。对此,首先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其次,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满足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仅仅是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来导入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将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展开数学研究活动,在学习完数学知识点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研究有关的数学古籍,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古代人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学生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古代人的方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勾股定理后,应组织学生对《周髀算经》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鸡兔同笼的问题后,应组织学生对《孙子算经》进行深入了解,正确的数学研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传统文化。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中华文化有五千年历史,传统数学文化是我们的中华兒女的宝贵财富。数学教学也应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为了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4.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及时展现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不仅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是对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运用,更是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探索精神的弘扬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数学教材,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素材,多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民族文化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感受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初中数学现行标准的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内容可用于传统文化的渗入,有一些教师在发觉传统文化的内容时立即忽略,觉得其对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没有多少帮助。这类作法显而易见是有误的,数学的学科教育不可以仅限知识与能力塑造,还应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教师应深层次发掘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质量等,融合传统文化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引入环节主要是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做好教学前测:学生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例、经验可以作为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怎样可以把数学化和生活化结合得更好一些?然后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同时,情景引入可以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在我国,传统式的图案设计款式诸多,如工程建筑加工工艺、美工设计工程图纸等,在解读相关“中心对称”的知识时,可依靠对工程建筑样图的剖析,正确引导学生剖析古代的审美观,掌握从古至今大家追求对称美的缘故。另外,课下以学生布局剪纸画的手工制作主题活动,随机布置数学作业。在进行手工作品的过程中,规定学生查看相关剪纸画的文化艺术来源,推动学生掌握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成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感情。此外,在数学课本中不缺少对数学家的详细介绍,都是为我国数学科学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才,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榜样。除在课上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有情感的诵读外,还可适度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至更高的层级。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独有的文化艺术,还出产颇具聪明智慧又具备刻苦钻研精神实质的数学家,让学生产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努力、为数学课的发展而勤奋刻苦钻研的使命感。

5.依靠数学活动,推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设计数学教学课堂时,教师可依靠简单的游戏方式融入传统文化,笔者在设计计算题型时设计了难度系数不同的题型,由两位学生上前去以划拳的方式决策谁先挑选题型。笔者依据学生的答题全过程开展了简易剖析后,便掌握了学生是不是了解“剪子、石块、布”的方法是从哪儿传出的,以及是怎样判断公平公正的。融合书本《五杂组》的内容,详细介绍划拳的发源,而这又与学生学过的统计与概率有一定的联络。因而,在进行猜拳游戏,及解读划拳的来源后,应立即引进学生必须学习的相互独立知识点,让学生判断划拳是不是归属于相互独立。

除了在课上将知识要点制作成游戏主题活动外,教师还可依靠课下主题活动来渗入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在参加主题活动的全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比如,依据“杨辉三角”的有关知识要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杨辉用三角形表述二项和的加法规律性这一客观事实开展调查,掌握杨辉最开始的构想,杨辉所采用的证实方法,及其最终的结果等。但单纯依靠引导学生参加调研主题活动,很有可能没法合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将本次文艺活动设计为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大比拼。学生必须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明确学习小组内每一个人的精准定位,包含岗位职责与支配权等,研究“杨辉三角”的背景,并可以以小结的方式将其进行转述,锻炼学生梳理信息内容与剖析信息内容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开展课前预习,笔者在讲课的全过程中只需正确引导每个小组共享信息,并在课上组织学生研究难题,让学生参加学习过程,在课堂的调查与剖析主题活动中深刻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初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依靠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向学生渗入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运用好数学学科的文化艺术特性,在课上为学生构建适合的气氛,依靠教材内容这一媒介解读传统文化,依靠学生答题的全过程,间接渗入传统文化,依靠数学活动的组织,耳濡目染地渗入传统文化,最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发展为传承在我国文化艺术的大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重要的教育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认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做到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立足于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数学史料、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并逐渐爱上数学,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夏兴波《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探究》,《科幻画报》2019年第9期。

[2] 陈新刚《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科普童话》2019年第33期。

[3] 叶倩倩《让传统文化浸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大世界》2019年第7期。

[4] 李夏英《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文理导航》2021年第2期。

[5] 王传栋《巧用多元化教学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期。

[6] 刘洪丽《立足学生,有效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及教学心得》,《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