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生 张丽芳
原平古称崞县,是山西省北部的县级市之一。
特有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枢纽地位,使原平历来就是车马劳顿的过往之地,也是刀戈剑戟的兵马必争之地。原平市志记载:“原平因‘原隰宽平而名。东临五台,西控八口,南襟忻州,北倚雁门。素有‘三关锁钥,全晋机枢之称。”
北方的寒冷和战争的残酷,造就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勤劳勇敢、不屈抗争的性格,也锤炼了他们崇文尚武,包容自强的家国精神。回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任何一个节点上,都有原平人留下的身影。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原平人李彪就加入到这支先锋队中;1927年南昌起义,革命的武装向反革命武装打响了第一枪,队伍中就有原平开国上将赵尔陆的身影;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八路军三个师东渡黄河来到原平,原平人黎玉、续范亭、刘学基、邢志尚等踊跃投入到抗日斗争的风云之中……原平的历史,厚重而深远。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抗日战争的爆发,将地处山西雁门关下的原平,推向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大搏斗的前沿——这里是日军南下占领全晋的必争之地。
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达成,原平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战役:崞阳阻击战、原平保卫战和忻口战役。
原平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5000官兵中4300多人血洒原平。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参战的中国军队投入兵力20万人,战线50公里長,战火长达21天。当时,中央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麒,独立旅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八路军积极参与对敌战斗,358旅716团从原平老窝村出发,在雁门关袭击日军运输车队,击毙日军100余人,击毁汽车30多辆。129师769团从原平苏龙口出发,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炸毁敌机24架,毙敌100多人,赵崇德营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每一场革命战役,都留下了无数爱国志士的忠魂,他们的热血,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原平市区西南11公里的王家庄乡南怀化村,是“忻口战役”的发生地。村内的忻口战役主战场遗址是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也是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忻州市忆苦思甜教育基地,原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让战火选择了原平,原平担负起了历史的责任。日军占领原平(崞县)后,在大同公路沿线构筑封锁线,使公路东西两侧联系中断。为适应抗日斗争需要,上级决定,将崞县分为东、西两崞县,东崞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崞县属晋绥边区。东、西崞县虽分属不同边区,但原平人民的心始终团结在一起,在共产党、八路军的支持帮助下,建立了牺盟会、抗救会、动委会、青救会、妇救会等各种抗日组织。动委会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各村青年踊跃参军参战,神山营、黄牛连、闫庄连、贾庄连、上阳武连……成建制的抗日队伍涌现,这些队伍通过短期培训,加入到了正规的抗日队伍之中。
八年抗战,原平许多人为保卫家乡浴血奋战,牺牲在了脚下这片热土。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原平2万多人参加革命,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原平是革命老区,八路军东渡黄河来到原平,120师358旅驻楼板寨、闫庄南北大常村;359旅驻阳武村、轩岗官地一带。八路军和原平人民齐心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创造了众多不朽的革命业绩。这些故事永载史册,不断激励后人。
“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原平段家堡乡东部官地村西北,于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立。纪念碑通高3.4米,由四块石灰岩组成,碑身为正方体,正面楷书书写“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左右刻崞阳抗日烈士诸同志碑文和烈士名录301人;背面上方镌刻“精神不死”,下方竖刻“前仆后继、功在国家”字样。1981年,原平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西南的屯瓦村三面环山,一条沟向外延伸三十多里到楼板寨乡,是极为理想的游击区、栖息地。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六分区驻地选在当地村民杨全株院内。分区设立后,成为周围宁武、静乐、忻州、定襄领导的中心和抗日武装的集散中心,也是迎来送往的秘密交通线,白求恩大夫从延安到晋察冀走的就是这条线。1947年,中共中央刘少奇、朱德等由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晋察冀边区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到达屯瓦村后也在这里住宿。
如今,晋绥六分区驻地遗址保存完好,还存有六分区驻地遗留下来的《战斗在晋西北的英雄们》《敌后抗战的小故事》两本书、当时战士们用过的十颗泥质扣子,以及刘少奇用过的小炕桌、炕柜。
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一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原平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共2863名。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原平县政府于1978年在本市西镇乡文殊庄村东南建成原平市烈士陵园。陵园总占地9.26亩,坐北朝南,苍松翠柏,杨柳掩映。该陵园的东展厅陈列着2863名烈士的姓名,以及部分烈士遗像和烈士登记表等;西展厅记载着2000多名不同人士在每年清明节和抗日纪念日前来祭奠的情况。四十多年来,累计有10多万人瞻仰烈士名录和他们的英雄事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屹立在陵园的后院。到今天,烈士的英雄群像依然是原平人民力量的源泉。
在今天的原平市范亭中学内,有一个续范亭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原平走出的传奇人物续范亭将军。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西安事变中,有一个原平人參与,这个人就是续范亭。续范亭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47年因病逝世,毛泽东在挽词中称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
山西省中部偏北的忻州盆地内,一条峡谷型的山谷地带惹人注意。这里是原平市长梁沟镇下辖的宽滩村,也是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傅全有将军的故乡。
宽滩村地处大山深处,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但却有煤炭资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小就以卖炭为生,傅全有将军也是卖炭出身。他九岁就跟随大人驮炭卖炭,冬天,他父亲、哥哥的脚趾头曾被冻烂;夏天的一次暴雨后,山洪顺势而来差点把他和毛驴一起冲走。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全有卖炭途中被八路军所救,他萌生了加入八路军的想法。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和疯狂杀戮,激起了原平人民的反对和抗争,也让傅全有下定决心加入八路军。天资聪慧的他从小吃苦耐劳,遇事极为认真。因为年纪尚小,只能在八路军内做点站岗放哨的任务。一次,敌人从神山堡进山扫荡,正在站岗的傅全有得到消息,火速跑到山上,放倒消息树。周围10多个村庄的村民看到消息树倒下了,知道敌人进山扫荡,全部躲到山沟里,敌人扑了空,望着山沟打了一阵枪,灰溜溜地回到据点去了。
傅全有15岁参军,17岁就荣立一等功,之后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次恶战,立下了汗马功劳。1984年对越作战,他作为前线阵地的最高指挥,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6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宣读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这是百年耻辱历史拐点上的号令宣读,傅全有洪钟般的声音响彻云霄,成为原平人民的骄傲。
在原平的将军名录中,赵尔陆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英雄。
赵尔陆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随朱德、彭德怀上了井冈山,五次反“围剿”后的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抗日战争爆发,他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兼政委,冀晋军区司令员、冀晋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参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5年,赵尔陆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赵尔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但为人十分低调,心中总是记挂着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同事和战友。他的上将军服只在授衔时穿过一次,然后便精心打包好放在一个硬木盒里,让妻子放在柜底珍藏起来,以后再没有穿过。当同志们胡乱猜测,他才说:“不是我不想穿,是我一穿上这件衣服,眼前就浮现出无数在我之前牺牲的同事和战友。这件衣服最应该穿的是他们,现在他们牺牲了,我还活着,我还有什么可张扬的呢?”毛泽东主席听了他的话,送给他四个字——“情深义重”。
“可惜,赵尔陆走得太早了。”这也是毛主席说的。1958年,毛主席亲自点将赵尔陆协助罗瑞卿搞两弹研发工作。赵尔陆为国防工业呕心沥血,四处奔波。他是牺牲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将军,历史也将永远定格在这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特写镜头中:国防工业办公室里,赵尔陆正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沉思,他的右手斜搭在椅背上,两指间夹着的香烟还冒着丝丝缕缕的烟雾……他就这样走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原平180多名将军级人物敢为人先的精神,2800多名烈士的激烈情怀,共同谱写了这气壮山河的隽永诗篇,永留大地。
(编辑 陈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