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蓓
“天天喊辞职,月月拿满勤” “职场伤我千百遍,我待职场如初恋”,被认为是当代职场年轻人的普遍现状。
在“社畜”一词被广泛使用的背后,是年轻人对工作与生活无可奈何的自嘲。所有成年人的疲惫、焦虑、迷茫与坚持,都悄无声息地潜藏在要赚钱、要付房贷的现实中;所有对职场的无奈、困惑、委屈与隐忍,都在既卷不动又躺不平的生活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所有职场中的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人。面对职场、管理与人性的课题,新人迟早要懂得哪些事?
由《中欧商业评论》新组织观察工作室主办、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协办的线上邀请制公益直播研讨会——“商谈CBR Online Talk”,特邀投资银行专家、《讲好你的故事》 作者沈文才和资深公关传播经理人杨伯宁进行线上对谈。以下为本次分享精选实录。
CBR:您俩在职场中碰到过哪些坏上司?是什么造就了坏上司的存在?
沈文才(Eric Sim):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两个好上司,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因为上司的职责是做好业务,员工需求是排在后面的。我曾经碰到过一个面试,非常热情地邀请我过去。面试的时候,我提到自己还会去大学教书,对方满口答应。但等入职以后,我的上司就变卦了,因为我教书是有课酬的,那就必须申报,但我的上司不肯批,反而告诉我:“你这是赚外快。”
当时的情况是,我的上司也在外面教书,但他是免费教书,而我作为下属,却能收到课酬,这件事情刺激到了他。可说实话,坏上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时候只针对我一个人,但其他员工就很认可他。
杨伯宁:我觉得所谓的坏上司,不能只看一个人,还要看上司的上司,往更大的方面看,要考虑整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因为坏与不坏,都是因时、因人而异的。有些人接近了善良的人,就能激发出善的一面,有些人离恶的环境近了,就会激发出恶的一面。
很多坏上司是缘于自己能力不够,缺乏安全感,甚至他身上有一些谎言,而你的存在会时时刻刻戳穿这个谎言,这时候,上司就会千方百计地给你找麻烦和添堵。
沈文才(Eric Sim):是的,杨总说得很对。当时因为我的存在,我的上司就有一种不安全感。在我入职之前,所有人都觉得他能教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我入职之后,大家就发现:教书好像也没那么了不起。要知道,当时我还只是一个中级管理人员。
后来我的解决方案就是不要课酬了,让学校付我机票和酒店的钱就行了。这样我的上司也答应了,因为大家都不收课酬,等于安抚了他的内心。
这类情况还有个解决方法,就是内部转岗。在我不收课酬后,过了一两年,我转到了另外一个部门,避开了那位上司。
杨伯宁:坏上司其实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之所以能够在组织中存在,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土壤里包含了存在的可能性,所以我才会讲组织价值观。有时候,坏上司的上司其实是知道的,只是假装视而不见,这是一种纵容。就像Eric所说,这些坏上司有自己的KPI,那么对于上司的上司而言,只要你能帮我把事情做了,那我就认可了。坏上司的上司不一定也是“坏人”,可能就是一种默认。
对于员工而言,要让自己变得更强,能力要过硬。另外,不要被上司抓住各种小辫子,哪怕已经知道不可能拿全奖、不可能再被提拔,至少在最不济的时候,要有能力保护好自己,这是最底线的标准。
沈文才(Eric Sim):在不要被抓到小辫子方面,举个例子,我在投行的时候,报销就很小心,如果我和客户吃饭,但那人与我是朋友关系,那我就只报销一半。有人说,你可以全部都报销,但我不会这么做,这是原则问题。
我这里还有一个建議,就是和上司的上司搞好关系。因为坏上司难免都会碰到,毕竟公司提拔的都是最能赚钱的人。可是往往最能赚钱的人,是对下属不太好的人、是一个很不好说话的人。换一个角度来想,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上司在公司可能没有话语权和地位,即使对你好,也帮不上很多。但有业绩的坏上司是有话语权的,是可以提拔人的。
CBR:是否有办法在面试时,就预先筛选出未来可能成为坏上司的人?在面试时,您俩认为除了学历和履历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很重要?
杨伯宁:作为面试官,我非常重视与候选人的“化学反应”,是否能在一起工作。其实工作经历是很表面化的,你多问问行业里的人,或者做背景调查,都能打听到,但关键的是价值观是否相合,是否认同组织的行为和文化。所以有些人才会说,在面试的前5分钟,就把事情定下来了,后面再谈50分钟,只是不断地去验证在前5分钟所作的决定。
坏上司其实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之所以能够在组织中存在,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土壤里包含了存在的可能性,所以我才会讲组织价值观。
现在有很多面试方法,例如如何通过结构化面试、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提问,发现对方的优势与不足。但我认为除了硬技能,软技能也很重要,例如如何与人沟通、面对压力如何处理、面对批评会怎么办。至于能否写文章,能否做一个好的销售,那些是相对显而易见的。
此外,对于求职者而言,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因为我去面试的话,基本见的都是公司CEO,但每个CEO的背景都很不一样,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也有寒门子弟,所以策略也是不同的。
有的寒门子弟出身的CEO,希望别人仰视他,所以如果你想要与上司产生化学反应,就要表达出你的仰视。这些都要靠前期调研,多看以前的报道、采访视频,自己找人去问,把事情琢磨透了。
CBR:您提到的很有意思,寒门子弟型CEO需要仰视,那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呢?
杨伯宁:那就不一样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会喜欢你谈点风花雪月的事,你可以谈谈如何看待他抽的雪茄,或者谈谈高尔夫,总之是要因人而异作准备的。
沈文才(Eric Sim):如果面试官很低调,网上查不到资料,问了朋友也不清楚,那怎么办呢?就要准备几个故事,例如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弱点。因为很多人在面试时只讲强项,很少提弱点,但是你可以提自己的弱点或失败。在见到面试官第一眼时,你就要根据对方的谈吐,思考应该用哪一款故事。
CBR:面试是主动聊弱点,会变成一种露怯吗?
沈文才(Eric Sim):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会聊弱点,而且也可以显得与别人不一样。可以选择与工作无关的弱点,例如面试的是编程,就可以说自己不擅长演讲,但目前正在学习改进。
杨伯宁:你说不足是没问题的,就是把落脚点放在改进上,我意识到了我的不足,我已经采取了哪些改进方法,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CBR:情绪内耗也是很热门的话题。您俩是否碰到过下属因为心累,觉得一直情绪内耗而离职?您俩怎么看待离职这件事?
沈文才(Eric Sim):碰到坏上司时,建议大家不要马上离职,等3至6个月,因为可能上司跳槽了、上司升职了,那你就不用离开了。而且即使你换到新公司,新上司的情况也未知,或许会碰到更糟糕的上司,还不如在公司内部等待机会,找个好上司转岗。
关于情绪内耗这件事,我给下属的建议是把兴趣带到公司里。例如,有些人看到我在教书,所以他们也希望在业余时去教书。我说:“没问题,那就先内部试试,给别的部门去做培训。”或者有些人对画图、设计感兴趣,那就先把PPT做得更漂亮点。
对于我而言,在晚上教书的3个小时里,我可以把工作都忘了,集中精力教书,这对我也是一种调剂。
杨伯宁:我自己换过不少公司,也有下属跟我提辞职。我觉得作为员工,辞职一定不要情绪化,要深思熟虑。就像刚才聊的,连面试都要做那么多准备工作,那么辞职时,更要反复思考:为什么要辞职?这次辞职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如果辞职只是为了躲开现在的上司,那就和Eric说的一样:下一个公司不见得会更好。这是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每走一步都要思考周全,微观宏观都要考虑。
另外谈一谈裸辞,我一般不建议大家裸辞,当然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对于甲而言,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事,对于乙而言,裸辞或许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实在忍不下去了。但总之,一定要想清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裸辞,骑驴找马会好一点。
此外,我还要补充的是,作为职场新人,有一个能力很重要——快速调节自己的情绪。离开学校后,上司不是你的父母,上司没有职责和义务像父母那样照顾你,所以一定要有调节情绪的能力。这一方面在于自身调节,另一方面要寻求外界帮助,例如找朋友、同学帮助,哪怕别人无法给出建议,起码有人可以倾听你。
沈文才(Eric Sim):我曾经有一次辞职,那家公司我待了8年,不只直属上司,再往上几级的上司对我都很好。但当时我碰到一件事,我上司是讲西班牙语的,而我不会讲西班牙语,那么他会和其他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员工更亲近,而那些讲西班牙语的员工就有点“欺负”我。
其实,当时除了个别同事对我不太友善,其他都还好。一般人辞职的时候,内心会放大现有工作的坏处,想的都是现在这个工作多么不好。当看下一个机会时,内心又下意识地忽略未来工作的坏处,看到的都是好处。特别是面试时,看到对方很认可我,就觉得很高兴,当你还没有过去时,对方展现的都是好的一面。
所以结果我还是冲动了,就这么离开了工作8年的地方,还是杨总说得对——一定要冷静。
杨伯宁:是的,每个人都要有平和稳定的心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碰上过几个非常好、让我一辈子受益的上司,但是作为员工,要调整好自己的预期:好上司是有的,只是更多时候,上司不会为你两肋插刀。
他为你两肋插刀也好、仗义执言也罢,都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和能力,你能给上司带来多少价值。
我特别建议年轻人去求助,你甚至可以找职级比你低、资历比你浅的人求助。但你不要找人发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都吐给别人,没人有义务听你的情绪和抱怨,要带着具体的问题去求助。此外,平时也要乐于助人,这样才能有来有往。
Q:怎样与直属上司的上司搞好关系?
沈文才(Eric Sim):多找一点兴趣交集,不一定是工作方向的。我2001年的时候就用苹果电脑了,当年用苹果电脑的还没有几个人。公司里的高层在听到我推荐后,发现苹果电脑很好用,就邀请我去他们家里,教他们怎么用,还介绍他们的家人给我认识。
而且和上司的上司有交集以后,可以把直属上司拉进来一起参与,例如约了个跑步,那么就可以邀请直属上司一起跑步。
杨伯宁:和上司的上司不要谈工作,要找一些非正式的机会去沟通,起码要让上司的上司对你有一定的认知了解,你不是要把直属上司给替代了,而是要让上司的上司知道,公司里有你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
职场中最基本的关系,其实就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作为职场人,要让自己丰富起来,起码在上司谈论兴趣爱好的时候,能够接得上话。
Q:该不该主动约上司吃饭?与上司谈话可以说到什么程度?
杨伯宁:对员工而言,你要明白你与上司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要看到整个团队,这是一对多的关系。
其实比起约上司吃饭,我更建议约咖啡。因为吃饭的标准很微妙,可以吃人均2 800元的菜,也可以吃人均28元的烤串,但喝咖啡基本不会有天价咖啡。此外,对于彼此而言,喝咖啡能有更大的进退空间,愿意聊就多聊聊,不愿意聊也不会像吃饭那样,话已经说完了,但菜还没上完,只能在那里坐着干等。
和上司谈话时,要聪明一点。与上司谈多少,其实取决于你与上司彼此间的信任度。我认为大部分上司是有职业精神的,因此可以与上司讲述自己受到的委屈或是不公正待遇,但关键是避免情绪化。
同时,要把握一定的度,可以做些试探,等到与上司之间的信任关系加深后,再逐渐深入地聊下去。
沈文才(Eric Sim):不一定等到有问题时再约上司吃饭,有时候可以庆祝一下,例如觉得上司很赏识自己,那就感谢上司给了这个工作机会,正好找上司吃饭聊天,顺便了解一下对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在建立关系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上司那里了解到公司是否有新的岗位。
我曾有一个下属,每隔3天就会约我吃饭,这就太频繁了,而且都是在投诉问题,她和每个人相处的都不愉快。那我就会觉得:这好像是你个人的问题。
Q:如何与不喜欢的同事相处?
杨伯宁:如果工作中没有相关联的事,就尽量少打交道。在不得不打交道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这是工作,要用脑子,不要走心。毕竟我们身处的是职场,不是谈恋爱过日子,要用职业性来对待。
沈文才(Eric Sim):通常你不喜欢的人,也不会喜欢你。有个方法是自己先退一步,主动和对方增加感情,或者请第三个人牵线搭桥,找对方喝咖啡,看看是否能解开此前的矛盾。如果情况不能改善,那就少交流。要記住:我们不可能喜欢周围的每一人,也不要期望每个人都会喜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