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韩丹 李许贞 谢建光 吕岩 孙丽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始终坚持“生命教育”文化导向以及“每个生命都精彩,世界因我而不同”的办学理念。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性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要求,严格落实五项管理等规定,并在教学中坚持回归教育本真,坚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积极探寻“减负”与“提质”的交融点。
在各学科作业设计研究上,构建作业与课堂联动的形式,有效发挥作业价值,为课堂教学赋能,达到教—学—评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趣味性、启发性、挑战性问题的设计,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突出知识本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上下功夫,优化作业设计,打造高效课堂,以此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自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数学团队汇聚集体智慧,发挥数学工作室、数学课题组、数学教研组、数学备课组一室三组的作用,整体构建数学阅读、数学表达、数学游戏、数学日记四位一体的快乐数学实践作业模式,支撑起数学实践作业的坚实阵地,使作业变得有趣,变得有效,变得有营养,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数学阅读,让学生读起来
我们倡导的数学阅读是指数学课本以外的阅读与思考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共鸣和模仿实践。数学阅读的方式是多元的,我们采取集中和分散、听读和自读、课前和课后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边思边读、边读边画、边读边记的阅读方法,将阅读内容具体化,阅读思维深刻化。四年级组在“角的度量”单元备课时,让学生课前阅读数学童话故事《小圆点奇遇记》,再学习“角的度量”,阅读内容对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部分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推荐数学阅读书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好书推荐。数学阅读分享,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阅读的过程是对数学思想方法感受理解的过程,是开阔视野的过程,是改变学生数学态度的过程。数学阅读,打开了数学作业的另一扇窗。
数学游戏,让学生动起来
在数学实践作业设计中,把课本的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玩出兴趣,玩出智慧,形成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數学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设计了玩转七巧板、巧移火柴棒、挑战24点、超级数独大闯关、我是搭建大师、趣味思维挑战赛等趣味过关挑战作业,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动手中收获。在学校数学实践周展示活动中,学生自制学具、编排拍手游戏、设计数学步道等,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数学表达,让学生说起来
面对“双减”政策下书面作业时间总量的控制,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口头表达作业,采取“动手动口”和“亲子互动”的亲情作业方式,这种作业模式能够达到既巩固知识又激发兴趣的目的。如“讲数学故事”“背数学儿歌”“对数学口令”“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口头作业,既启迪了数学思维,又培养了数学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更重视对孩子“说”的训练,我校通过魏一“数学小先生”讲坛,为学生搭建“说”的舞台,凡是能够准确、清楚、逻辑性强地把问题讲出来,讲明白,也就是理清了数学学习中的数理关系。
数学日记,让学生写起来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数学交流的过程。数学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直观和抽象之间建立联系,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特别是书面的表达。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有限的,写数学日记无疑是一个均等而充分的交流机会。如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学习了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后,引起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茶叶筒大多是圆柱体的,这是为什么?把茶叶筒做成圆柱体,是出自礼貌,还是出自美观?还是……不,不!我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下决心揭开这个谜……”在学生的数学日记中不仅看到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看到学生在生活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学生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也在日记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数学阅读、表达、游戏、日记融为一体的实践作业,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的“加油站”。
高质量的数学实践作业,让数学作业更真实、更丰富、更多元、更宽广,研究在路上,今后我校会继续探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作业设计,让作业“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奇”思妙想,“齐”悟数美,焕发出灵动之美。
(文/马莉)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中小学生减负这一问题始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大家在减负提质这条教育道路上摸索、探究,寻求各种方式与方法。那么无论是作业改革,还是课堂模式改革,都没有脱离实践活动,它成为减负的突破口。作为英语教师,第一次接触实践活动,脑子里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疑问,对于如何开展、实施是迷茫的,我想这也是完善实践活动的必经之路,这不仅是孩子的实践课堂,更是教师们的实践探索。既然是学科实践课堂,那么就要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课后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认真落实“实践作业”四个字。那么要想设计出一节精彩的综合实践课,我认为就要从课后作业设计入手,逐一落实,完善每一个环节,精选设计,才能设计出一节好的综合实践课。因为实践课大部分的时间是课外的收集和探索,所以作业设计对课堂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谈谈我的感受与想法。
作业主题:自由、民主
一节综合实践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就至关重要,如何选、选什么就要深思熟虑了,思来想去我将出发点定在了“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最好的开始,有了兴趣才会衍生愿意去学习了解的想法,而这里的兴趣并不是指老师的兴趣,而是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选取实践内容上,也遵从了学生的想法和兴趣点,从一个积极点出发。思考了很久,总结了所有的课本内容后,我选取了三个话题:食物、旅游、节日,最终通过投票,确认了“食物”的话题。其实这也早在我的预料之中,通过这几年的授课经验和对孩子们的了解,学生对“食物”的感兴趣程度远胜于其他两个话题。通过综合活动作业任务单的设计,学生要在课后完成分组、选取本组喜爱食物、自行查找制作材料和步骤、分配任务、准备制作和后期的PPT制作展示,我也将本次实践活动定为“厨王争霸赛”,用竞技类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兴趣。英语小主持,美食评鉴,拉票、投票环节和颁奖,都为学生呈现了一场比较真实的厨王争霸赛,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当成果摆在眼前,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脸,我觉得很欣慰。
创新突破:坚持、收获
任何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烹饪食物太过复杂,辅导起来也比较不易,我也有过顾虑,也有过疲惫,但是当有一天,班里的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您知道吗,昨天晚上我给爸爸妈妈做了一盘沙拉,爸爸妈妈很高兴,不仅夸我做得好吃,还夸我懂事。”了解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白天他所在的小组一起学习做水果沙拉,他回去给父母也做了一盘,看到他得意洋洋的小脸,我感觉很欣慰,这几天的顾虑和疲惫也在那一刻消散了。
乐于沟通:积极、主动
由于实践课堂的特殊性,所以老师的作业就是保持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因为学生在家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辅导。在这过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主要是担心给家长添麻烦,尤其是饺子小组。第一,饺子是所有食物里做起来最复杂的一个;第二,也是唯一一组在没有我的指导下,自行在家完成的一组;第三,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并进行拍照,而现在庆幸的是我做了这个决定,因为有一天我接到了家长发来的一条短信,她说:“韩老师,谢谢您,平时家长都忙,为了孩子们难得聚在一起,大家很开心,孩子们也都喜欢这样创新的实践课。”后来了解,原来她将饺子组孩子家庭都聚集在她家,一起做了一次饺子。看着照片中孩子和爸爸妈妈的笑脸,那么灿烂,我觉得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课活动,不仅仅是一次任务,也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食物,而是一次幸福的回忆。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越来越好,现在所有人都处在慢慢摸索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都有自己的教授方法,但不管怎样,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课堂体验,体会到了常规课堂外的一种创新形式,我也体会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收获。现在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寻求自己的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效益和学习乐趣。
(文/韩丹)
“双减”政策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挑战,作业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把有效管理作业作为“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方式,严控作业总量,加强过程监管,注重家校协同,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为“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发力。
政策学习,专题讨论,促进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是“减负提质”的关键和核心。为促进教师真正领会“双减”精神,明确“双减”政策关于作业方面的规定,从思想理念上摒弃陈旧落后的作业观,树立科学的作业观,学校开展了全体专任参与的“双减”专项研修活动,促使教师明确了关于作业布置的相关要求、树立了教师科学的作业观、强化了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课题引领,教研推进,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双减”专项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双减”和“作业设计”主题,以解决“作业设计真问题”为主旨,开展“作业设计真研究”。为助推作业设计课题抓实推进,学校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引领作用,依托教研组,立足课题,引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落实双减政策 聚焦作业设计”作为教研的大主题,各教研组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问题,从细节处出发,将大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微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通过课题引领,教研推进,促进教师们设计合理、科学、分层、多样、有学科特点的作业,实现了以课题带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真正达到提质和减负的双赢。
健全机制,家校协同,确保作业管理落到实效
学校高度重视“双减”政策下的学生作业管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了作业管理机制。
一是,统筹协调,加强监管。学校建立作业监管统筹协调机制,备课组明确周作业内容布置、班主任统筹协调日作业内容总量,实行班内作业公示制度,成立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的统筹小组,整体协调学生作业总量,加强过程监管,及时删减过量作业,注重作业总量的学科平衡,确保学生每天的课后作业不超过教育部规定的用时范围。二是,教师预做,评估作业总量。为确保学生作业不超量,学校建立了教师预做学生作业制度,倡导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预先做一遍,计出完成作业所需时长,以此来评估作业总量。三是,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有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即便教师预估作业总量,班级学生完成时间往往也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学校定制了《家校联系手册》,在学生每天记录作业内容的同时,还记录作业完成的时间,以及家长的反馈意见,以此评判学生学习效果,适当调整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四是,及时检查,纳入考核。针对作业管理,学校通过翻阅学生《家校联系手册》、书面作业检查、与学生谈话交流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作业的布置、设计、教师批阅等“双减工作”的落实。检查中,学校督促、提醒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控量减负,保质增效,做好作业设计加减法
学校充分发挥备课组、年级组、课题组的作用,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引导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做文章,设计创新类型作业,提高作业质量;鼓励学科融合,设计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分层布置基础作业、特色作业。
总之,“双减”要给学生做减法,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就要做加法,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更要做“加法”。随着“双减”的持续推进,我校将继续发挥团队优势,在作业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探索创新,用心、精心、细心设计作业,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文/李许贞)
今年的高考数学结束后,很多学生都很失落,原因是文字太多读不懂题,教育专家的解释就是在数学阅读方法不够,提炼数学信息能力不强。由此可见加大数学阅读,掌握方法、开拓思路、增强能力是当务之急。基于此,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结合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在大兴区教研室数学阅读项目组引领下开展了以《时代学习报》为抓手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现把高年级数学阅读主要实施策略与大家交流。
建立联系,由“感性阅读”走向“理性阅读”
数学阅读以兴趣为导向是打开学生阅读能力大门的“钥匙”,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仅仅停留在兴趣上是不够的,要逐步引导,从兴趣培养到读有所悟到提升能力的培养策略上来。基于此,我在实施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实施阅读策略。一是建立联系、分类阅读。以《时代学习报》为抓手的数学阅读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如果只是当成资源推荐给学生,发挥不了最大效能,学生漫无目的的浏览收获颇微。实践中,引领学生抓联系,实施分类阅读,目的性强、效果好。在实践过程中,由开始阶段教师指导整理到后期小组整理,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合作能力、分类思想等都有不同程度发展。二是学以致用,享受收获。学生的“感性阅读”大都体现在读完以后觉得有兴趣“好玩儿”,读过了就结束了,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探究、实践没有了。如何把感性延展到理性,结合资源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部分的学以致用。
形成团队阅读,分享、研究中共同发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学会沟通、互相启迪、共同进步。而数学阅读中更要重视团队学习的作用,以整体带动个体,在团队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
制定团队阅读计划 实践中我班把每一期《时代学习报》的阅读时间定为两周,既不加重学习负担,又能给各组充分的自主。交流时间既可以利用课后服务中的阅读活动时间,也可以机动灵活(如课间、自习课、微信群)。以上活动的前期工作准备就是要制定好合理的团队计划,我班的阅读计划由阅读小组共研,组长总结编辑和监督实施。
共同体线上、线下研究模式 交流是深入学习的主要途径,共同体学习是学生集体交流的主要方式。我们在进行阅读交流的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线下交流。主要利用每周课后服务阅读社团活动时间进行小组交流,由组长组织,针对一篇文章进行思想碰撞,碰撞后可以呈现数学作文、手抄报、“小先生”视频讲解等。二是线上交流。线上交流时间很自由,由组长在放学后或放假期间根据需要发起微信视频会议或腾讯会议召开,且欢迎家长参与讨论,疫情防控期间主要采用此种方式。学生、群组、家长一起学习研究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让数学阅读变得更实质化。
搭舞台,在读、讲、做中提升能力
我班在数学阅读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一是读——数学阅读我来读活动。读是数学阅读的起始阶段,只有认真读、读明白才能体现数学阅读的价值。我班把每周五的数学课前10分钟留给学生,按学号每周一人,读一篇《时代学习报》,简要谈一下自己的读报感受。二是讲——数学小先生。讲是阅读理解深入化的一种体现形式,能讲明白就说明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理解比较到位了,同时讲也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综合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班级交流中设置了数学小先生讲坛,每期结合1至2篇文章进行录制,学生录制较好的推发魏一小公众号展示、微信朋友圈转发,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深入阅读。三是做——实践大比拼。做是学生阅读深入理解展现的一种方式。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做可以是作文(读后感)、学以致用的问题解决、手抄报等。在不拘形式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尽显创意和才华,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总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前行,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到深,使学生获得的更多,在享受、历练、提升中走得更远。
(文/ 谢建光)
以往作业更多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和书写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双减”大背景下,如何在英语作业设计和过程性评价中落实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呢?下面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思考。
单元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在作业布置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教材单元话题和版块,将显性的语言材料、语言情境和隐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合理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分册作业内容,通过每一课时目标的要求的递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科的综合素养。因此,英语作业是在单元作业的基础之上设计每一课时的作业,如:基础类作业、实践类作业、提高类作业。例如,基础类作业中的口语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分层设计成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等三种作业等级。
布置预习任务,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听说读写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将听说练习作为英语常规作业,从英语学习的起始年段,坚持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表达能力。长期实施此类听说预习作业,能更好地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用预设的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配上相应的预习要求与预习评价,将课前预习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丰富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记忆率几乎增加一倍半,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制作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的单词卡,制作简单直观的思维导图或者主题书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词汇的感知阶段和理解阶段,快速、大量和牢固地记忆英语知识,逐步培养学生梳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及时回顾,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及时复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会布置基础作业内容,对基础知识的循环巩固复习,每天5个单词的循环复习巩固,由学生小师傅进行督促检查,让作业对学习能力較弱的学生也能有实效。
定期梳理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交流,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包含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把中国文传统化传承与英语日常教学进行平衡和融合,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定期总结梳理关于中西方文化、习俗、习惯等知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英文海报制作、英文辩论、英文演讲、总结主题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定期复习。培养学生梳理总结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践、分工合作、共同查阅资料,集思广益完成梳理总结的小组作业。在小组总结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从梳理、美化、抄写,到最后的成果展示,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探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习西方文化优势,用英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灿烂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了中西方節日文化鲜明的特色,吸收和接纳中西方的优秀文化。
除了多样化的作业和任务形式,老师不同的系统评价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如奖励给学生小奖品、当一天课代表等各种各样的学生心愿卡片,既有效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也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持续性的过程性评价大大促进了英语教学多元化的发展,结合英语专题活动和学校的特色活动,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英语学习兴趣也在逐步提高。
(文/ 吕岩)
“双减”背景下,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必然选择。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最终指向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要让学习真实而有意义地发生,实现深度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就必须要让学习真实而有意义地发生,这就需要优化和改进课堂与作业。如何优化和改进课堂与作业?笔者认为,作业与课堂联动可促进学业质量的提升,预学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诊断作业的设计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撬动课堂提质的重要途径。
预学作业,紧扣重点、有效连接课堂
为提升课堂教学实现,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更强的学习,我们可以设计前置性的预学作业,前置性预学作业直接指向课堂学习活动,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或生活现象的梳理、观察,通常是以调查的方式开展,然后在课上的主题活动中应用这些现象分析,提升学生的认识,进行明理导行。比如,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一课的教学,因为宪法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的内容,因此,教材在设置内容时通过具体的宪法日这个窗口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关注宪法。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安排如下预学作业,直接指向本课学习内容:登录中国人大网,浏览宪法专题网页,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调查访问:学校、社区组织过的宪法日宣传活动;查询历年宪法日主题。通过以上预学作业设置,让学生提前关注宪法这一学习内容。
课堂作业,感悟明理知行,提升课堂实效
课堂作业因其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相关而被道德与法治教师广泛运用,尤其是在课堂上的学生自主任务通常都是课堂作业。如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中,教师借助17页和18页两个活动园的内容,设计学生的作业为:“查找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阅读其第一条,找出共同点,思考普通法律与宪法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课堂作业突出宪法是根本法、是部门法存在的基础、在法律体系中具有纲领性作用。
课后作业,诊断反馈,巩固课内所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后,教师需要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作业,并从学生的反馈中回看教学。常用的课后作业设计包括课时反馈、阶段反馈;反馈的形式有专项的,也有综合的;可以是纸笔书写的,也可以是口述表达的;可以个体反馈每人一份,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课后作业设计时,我设计了综合性的单元基本内容梳理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能力类作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说一说你对‘权利和义务是一致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下来。” 再有,设置了二选一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实际中提升法治素养:“其一,搜集资料,找一找有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如科技、体育、经济等领域的成就)?其二,请结合你了解到的事例,说一说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以上的作业设计是基于教师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从单元整体角度构建的作业,既通过梳理思维导图来反馈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又通过综合能力类的“如何理解、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情况,从学生的表达里评价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健全人格。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作业与课堂联动时,更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优化教学资源和形式,在紧扣“核心”中“精心”设计作业,在迁移“重点”中“布置”作业。通过做实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等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感悟、明理、知行,内化道德品质,提升教学实效。
(文/孙丽)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