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
习作要求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习作指导
把“读后感”三个字拆分来看,就能清楚地知道完成一篇读后感的步骤了。
读后感首先是读,读完之后,才会有感,才能写感。可以说,读是感的基础和前提。
点拨
1.读透文字本身。
看到“读后感”三个字,很多同学会绞尽脑汁地想“我到底有什么感受”?甚至跑去书架旁找书、找感受,这其实是本末倒置。读后感的“读”往往容易被忽略,要想写好读后感,必须深入细致地阅读。
一般而言,第一遍通读,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第二遍边读边写,在自己有想法的地方做批注;第三遍选读,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读透一本书,产生的感受才会深刻。
写读后感,就是用文字与别人交流自己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受。
2.读后梳理角度。
读完之后,不必急着写读后感,要先梳理感想的角度。习作提示提供了三个产生感想的角度:人物、故事、道理。
其实,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感触最深的地方也会不同。也许是人物让你有感想,你就可以分析人物的特点,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起来。也许是故事让你产生代入感,你就可以联想自己曾经相同、相似的经历。也许你是从文字中获得了不同的感悟,就可以记录下这些人生哲理。当然,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3.读后“感”的组成。
感想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必须抒发真情实感。感可以按总——分的结构,先讲自己的感想,再围绕感想展开议论,让读者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议论要紧紧围绕“有感而发的那一点”,大胆取舍,只选择感受最深、角度新颖、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点切入,要有话可感。
技法
五步教你解锁读后感。
第一步:拟定标题聚感想。
习作要求指出,可以将“读《×××》有感”或“《×××》读后感”作为标题,这样虽然简洁明了,但是毫无新意。可以将其定为副标题,自拟一个紧紧围绕你要表达的感想的主标题。
主副标题搭配,让你的感想更加聚焦。
第二步:点明观点显感想。
开头简明扼要,交代清楚读了什么文章或者什么书,概括地说出有什么感想。可以直接写出读的内容,可以引用名言导入,还可以用疑问句导入,吊起读者的胃口,让人情不自禁地往下读。
第三步:概括内容定感想。
围绕主题,概述主要内容,让读者对这篇文章或这本书有个初步认知。
读后感,重点要写的是感。作品介绍部分切忌将大量笔墨花在情节、场景和细节上。概括时要简练,重点突出有感受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内容介绍是为了给后面的议论感受做铺垫。
第四步:联系实际谈感想。
按照梳理的三个产生感想的角度——人物、故事、道理,选择其中的一两点,采用总——分的结构,联系實际,展开谈谈这个感想对你实际生活的影响。
可以先围绕感想、观点发表议论,再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先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再发表议论;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夹叙夹议,打动读者。
第五步:总结升华表感想。
结尾时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或者表达感想,并升华全文。可以首尾呼应,也可以再次强调观点,还可以小结升华。
结尾要与前面几个部分融为一体,不能写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和空话。
读透文字,耐心梳理,有感而发,希望大家都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