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李连友
[摘要]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主线,将老年人视为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满足老年群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有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助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价值导向。该论述对老年志愿服务的战略定位、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及功能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科学回答了中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应以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来发展老年志愿服务的现实问题,展现了独特的人民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特质,对实现老有所为,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赓续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老年志愿服务;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
[中图分类号] D63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3)02-0068-08
The Era Backgrou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onts
on Voluntar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LI Lei, LI Lian-yo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2, 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s on volunteer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focus on actively coping with population aging, regards the elderly as human resources, and meet the spiritual demands of the elderly group for self-development.It effectively demonstrate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value orientation of putting people at the center, seek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and helping all people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value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unction of elderly volunteer services.It also scientifically answers the practical questions of what kind of value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forms should be used in China to develop volunteer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n the process of actively responding to population aging.It show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ople, the times and the cultu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aged individuals old age, improve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the aged society, build a multi-leve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and promote the passing of volunteer service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voluntar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ctive aging; live an active life at ones age
一引言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丰富内涵的庞大思想体系。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养老需求急剧增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催生了老年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老龄工作,高度关心老年志愿服务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志愿服务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举措。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主线,强调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大力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同时,要求强化对老年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通过老年志愿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养老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照料负担,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这一论述一改既往将老年人视为包袱、负担的消极老龄观,而将老年人视为人力资源,满足老年群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有力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助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价值导向。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党对老年志愿服务的绝对领导,坚持弘扬志愿精神和尊老敬老文化,把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同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相结合,确保其与老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潮流相契合,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由发展,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和共同富裕实现进程,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丰富的理论内涵与理论特质。可以说,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真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又科学回答了中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应以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发展老年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构建活力老龄社会,释放老年人口红利,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
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家庭结构与社会形态急剧转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厚德仁爱、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价值理念和道德思想的继承弘扬,是对新时代雷锋精神服务人民、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崇高品质的诠释演绎,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并始终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行同向,成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与桥梁纽带[2]。加强对习近平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探索,应立足于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龄社会治理,增进老年人群社会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及目标情境。
(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 万,占 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 万,占 13.5%,与2000年相比,占比分别上升8.7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中国正快速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老年人数最多,老龄化速率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问题。有效满足老年人群的多元养老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与百姓民生福祉。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心老龄社会发展繁荣,关注老年群体价值实现,坚持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老龄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健康、养老、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破解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问题开辟了全新道路。
当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为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老年群体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199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0.11万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0元;2020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攀升至1.13万美元、4.38万元、1.71万元。人均预期寿命从70.8岁提高至77.3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渐趋成熟,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20年参保人数分别为9.99亿、13.61亿,基金结余分别为5.81万亿元与3.15万亿元[3]。养老服务体系快速发展,2020年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3.8万张,相比2000年增长近8倍。针对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国家于2016年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0年试点城市增至49个,社保“第六险”探索进程不断加快。不断营造年龄友好型社会环境,推进适老化改造,保障老年人功能发挥,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和文化事业,推动老年大学建设,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年群体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老年个体层面来看,幸福的晚年生活离不开“老有所养”的物质保障及“老有所为”的精神追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参与社会、实现自我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老年群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体现。积极老龄化主张最大限度优化老年人获取健康、參与和保障的机会过程,提高其生活品质,强调老年人的社会发展,将老年人视为宝贵的人力资源,而非社会负担。政府与社会应改变传统政策观念,提供社会支持帮助老年群体实现社会参与,以此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志愿服务是老年人参与社会、贡献自己、关爱他人,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形式,也是社会尊老、敬老,开展为老服务的典型方式。实践表明,老年志愿服务能够实现志愿者、服务受众和老龄社会的三方共赢,不仅有利于强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补齐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短板,还有助于老年个体实现“精神自养”。在中国,老年人退休年龄相对较早,他们普遍具有重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热情、能力和健康条件,老年志愿服务为其发挥价值、释放潜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社会发展与结构变迁要求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转变。少儿人口占比逐渐减少,老年人口占比迅速增加,老龄社会形态深度演化,人口红利加速下行,家庭功能不断弱化等人口新国情,将对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治理等各个层面产生影响[4]。同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固有藩篱,4亿中等收入群体和6亿中低收入群体并存的现实,以及信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生活与组织方式变革等,成为中国继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后,开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典型特征。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整个社会结构及其内部组成部分的功能突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促进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新的时代议题。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改进的过程。关于老龄化的科学认知逐步提高,社会政策从单纯关注老年群体向关注全龄人口转变,从单纯关注个体老年期向关注生命全周期转变,从单纯的挑战负担视角向机遇财富视角转变,从单纯消极适应向积极应对转变[5]。此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规划、制度安排、政策体系等顶层设计逐步成型,治理能力在系统改革中稳步提升。然而,目前也仍然面临老龄社会治理主体不够多元、政策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老龄社会的治理现实,亟待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寻求破解之道。事实上,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量、人口形态、文化传统和家庭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资源与契机。例如,中国有悠久的“孝亲尊老”文化传统,家庭发展与代际支持具有消化吸收社会转型成本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邻里和睦与乡土居住偏好催生了“时间银行”“老伙伴计划”等养老服务项目,这为更好发挥老年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老年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合作共享的现代老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增进社会团结信任,发展互利互惠的社会关系,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化解传统福利体制下政府独揽社会责任,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以及老年福利治理中强制性政策工具过度使用而自愿性政策工具使用受限的现实困境[6],推动老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本质而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其指向是全体人民,以及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7]。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行动。为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就老年群体而言,就是得让所有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当前,我国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总体较大,群众在就业、居住、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這成为阻碍共同富裕实现进程的民生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低、扩中、控高”为思路,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加大再分配力度,大力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逐渐弥合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橄榄形的分配结构势在必行。其中,第三次分配作为社会成员在道德、文化、观念等影响下,通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自愿参与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流动,能有益补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目前,中国的公益捐赠62%来自企业,个人捐款只占16%。帮扶内容与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第三次分配的效果发挥[8]。在志愿服务方面,参与人数占比不高,服务内容范围不广,服务方式有待改进。加快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总体而言,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既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科学回应,两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定场域与现实情境。
三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
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就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和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发表了系列讲话,召开了多次会议,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政策文件,对完善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规矩与奉献意识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2019年初,总书记明确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并提出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同行同向[9]。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他还专门发来贺信,对志愿服务发展给予肯定,寄予厚望,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10]。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为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揭示了志愿服务的时代精神、时代内涵与时代使命,阐明了志愿服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政治指引和思想动力,是做好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社区服务的核心部分,对改善老年社会福祉、促进社会进步、推动老年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是对老年志愿服务战略定位、价值取向、发展方向与功能作用的深刻诠释,是对抓实抓细老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全面部署,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养,推动老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和谐美好的老龄社会提供思想引领与理论指导,具有人民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等理论特质。
(一)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1.老年志愿服务的战略定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从国家发展全局来看,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基本国情,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兴国安邦的重要一环;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世界性难题,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只有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治理[11]。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从全球战略着眼,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为推动老龄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老年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百姓福祉来看,做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工作,让全体老年人安度晚年,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万千家庭幸福。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将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党和国家发展老龄事业的系统组成部分,建设和谐老龄社会的有力抓手,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标志,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新时期,老年志愿服务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战略目标,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2];更要不断践行积极老龄观,确保老年志愿服务事业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结合,在高质量发展中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2.老年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增进老年群体社会福祉,实现老年群体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基础。发展老年志愿服务与增进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因为从全人口全生命周期视角看,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为老年人谋福利,实现老年群体全面发展是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鲜明价值导向,突出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践行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3]5-28。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坚持将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释放老年人价值潜能的重要举措,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为、老有所献的社会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生活满意度。坚持将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式,有效弥补政府与市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坚持把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引导年轻群体自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推手,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代际融合。坚持把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坚定人民立场,履行历史承诺的行动响应与实现方式,服务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和老年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突出彰显了习近平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为老年群体谋福祉,为老龄社会谋发展的价值取向。
3.老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老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展老年志愿服务,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又包括确保服务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找准着力点,抓好关键环节。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要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老年志愿服务要走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14]。近年来,中央先后批准实施《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些政策法规强化了老年志愿服务的制度规范[15]。此外,在组织机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给予更多支持,做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搭台者;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做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引领者;推动老年志愿服务在为老服务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增强“政治性”摆在首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走中国特色老年志愿服务发展之路。要广泛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激发新时代老年志愿服务的创新活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要,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志愿服务的新篇章[16]。通过成立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与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加强对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与督促检查,促进老年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求不断推动中国老年志愿服务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为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老年志愿服务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老龄治理格局中的国际话语权,构建老龄社会全球命运共同体。
4.老年志愿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社会风尚,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感召力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走进社区、乡村、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与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17]。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国老年志愿服务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断凸显,成为社會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来看,作为具有规模效应的群众性道德实践,老年志愿服务通过弘扬敬老爱老文化传统,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志愿者无私奉献感染身边人,不断塑造相互关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如各地在“创文”“创卫”期间,组织老年志愿者开展街头宣传、志愿执勤、文明劝导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效果显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年志愿服务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强大精神动力[18]。从个体层面而言,从事志愿服务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也大有裨益,能为老年人创造社会交往与奉献人生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能有效促进年轻群体加强对国情社情、民情民意的了解,锤炼意志品格,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志愿精神的自觉传承。
(二)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1.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更是集中地体现了这一鲜明特质[19]。在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中,人民群众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了老年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有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全体老年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共建共享共商共治的发展实践中收获幸福。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首次当选国家主席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时强调,我们要时时刻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6-32。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大力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形成了助医助残、助老助困、助学助教等多种服务形式,对传递人间大爱,维护人民权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团结带领广大中华儿女踊跃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起全社会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与伟大共识。
2.时代性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富含中国元素与中国智慧,打上的是深厚的中国烙印,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考验社会治理的水平与韧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中国梦实现进程交织交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等,成为新时期老年志愿服务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特征与基本现实。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了老年志愿服务的理念、战略、方向、举措,成为直面中国社会现实,以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表现,为走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之路提供理论指引。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举措——组建志愿服务队、创建“时间银行”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老年志愿者说:“你们讲得很好,对我很有启发。你们在探索做好老有所养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怎么老有所为的问题”[21]。为更好地发挥老年志愿服务对老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书记指出,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老年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更有作为,并鼓励广大志愿者将志愿服务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结合[22]。
3.文化性
中国老年志愿服务从文化上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义”的哲学,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的道德和文化基础,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社会风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新时代老年志愿服务者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孝亲敬老文化历经时代变迁,展现惊人魅力,成为熔铸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血液里的软实力,“夫孝,德之本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老年志愿服务始终坚持发扬孝亲敬老文化传统,完善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与社会环境,彰显出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对中国老年群体独特养老方式的尊重,对老年人发挥余热、贡献社会价值的肯定[23]。此外,中国老年志愿服务还特别重视倡导邻里互助与居民自治,依托基层老年协会等老年互助组织,打造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传承家风家训,弘扬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充分利用老年人的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引导老年群体转变传统养老观念,树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激发其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与活力,争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人。老年志愿服务还是有效传承非遗文化,提升民族文化,丰富现代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巩固拓展基层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新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以上老年志愿服务中的精神文化实践,也铸就了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独特文化属性。
四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呈现和习近平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系列论述对中国老年志愿服务的实践发展,老年个体价值的全面实现,互助养老服务的成功探索,老龄社会治理的科学推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实现老年个体老有所为指明前进方向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也为指导中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与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诉求和时代使命高度契合,体现了重视发挥老年群体价值,促进老年群体全面发展的新内涵。这将有力地转变社会对老年人包袱、负担的消极看法,助推老年群体实现“积极自養”。以老年志愿服务更好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实践更加深入、更有特色,更高层次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更好地挖掘老年人口红利,助推将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问题转化为中国特色[24]。首先要不断改变思维定式,树立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自己认识到老年期依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积极进取、幸福快乐的人生阶段,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正视老年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并积极接纳老年人参与社会。其次要多方协同搭建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平台,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从法律层面确立年龄平等和反对老年歧视的基本原则,减少老年人创造社会价值面临的现实障碍。最后要重视让个体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朝向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建构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社会服务体系,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为老年志愿服务发展赋能赋权;推动老年志愿服务社区嵌入式发展,向农村地区普及,让老年群体就近便利参加志愿活动,享受社会生活。
(二)为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将老年志愿服务明确定位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作为老年群体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践形式,老年志愿服务也是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将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与缺位,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通过老年志愿服务,依托老年群体的身份优势开展群众工作,能够有效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调动他们自主管理自身事务,协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居民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推动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与“治理共同体”[25]。
继续发挥老年志愿服务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首先要加强对老年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与政治引领,整合多元力量和社会资源,为老年志愿服务提供更多支持,给予更多关注,以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组织形式,明确老年志愿服务的管理主体与管理责任。坚持“数量扩充”向“质量追赶”转变,促进老年志愿服务更好地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积极提供便民生活、心理关怀、医疗保健、安全救援、维权调解和信息技术等高水平、专业化服务[26]。其次要大力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完善老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实施细则,制定符合老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流程与标准体系,确保老年志愿者招募注册、资格审核、培训管理、服务记录、证明出具和激励嘉许等工作更加科学,更有依据。加强对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态管理,建立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协调联动机制,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防止打着老年志愿服务“旗号”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发生。最后要提升老年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搭建互联网平台,利用专业网站、志愿者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扩大信息传播,实现网上发布、线下圆梦,使老年志愿服务生活化、网络化、智慧化。
(三)为完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重要补充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老年志愿服务要充当老龄社会多元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落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依托社区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等新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这为老年志愿服务嵌入养老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更好地发挥老年志愿服务助推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作用,首先要加快形成老年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将老年志愿服务打造成社区多元福利主体的价值、利益、资源与功能共同体,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不断减轻家庭照料压力,助推家庭养老功能的恢复。其次要更好地促进市场性、公益性、社会性资源主体嵌入社区为老服务实践,形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网络,构建专业化的“社区共享为老服务平台”,促进为老服务供需双方信息的有效匹配与精准对接,提高老年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打通服务递送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27]。最后要促进老年志愿服务城乡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发展老年志愿者服务的政策投入,完善“时间银行”“农村幸福院”等老年志愿服务新模式在信用担保、通存通兑、评价反馈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参与为老服务实践的热情与活力[28]。
(四)为志愿服务的赓续传承点燃信仰之光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要以老年志愿服务带动志愿服务事业全面发展,促进志愿服务精神的薪火传承及血脉赓续。老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动员广大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展现出“润物细无声,育人不留痕”的动人魅力。它能够极大地调动年轻群体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的豪情壮志,进而转化为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勇敢顽强的实际行动。这为发挥青少年群体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潜能,实现人生理想与生命价值的统一[29],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传播了信仰的火种。坚持以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引领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弘扬主流价值,培育时代新人,涵养时代新风。首先应注重履行好老年志愿服务管理机构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更好地把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团结凝聚起来。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协会、老年社会组织等要在老年志愿服务队伍组建、项目开展、资源连接、传播推广等方面制订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的强大组织力、号召力提高老年志愿服务的执行力、战斗力。其次要依托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企业等先进典型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主力军。成立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孵化基地,推动老年志愿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打造“邻里守望”“节日节庆”老年志愿服务品牌。通过专业培训、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职业教育等途径,引导广大老年志愿者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提升素质技能,建设高水平老年志愿者队伍。最后要统筹谋划老年志愿服务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积极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传播交流与对外合作机制,成立国际老年志愿服务机构,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开展老年志愿服务,广泛弘扬志愿精神,讲好中国志愿故事,涵养中国志愿文化,彰显老年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EB/OL].(2016-05-28)[2022-10-06].http://www.gov.cn/xinwen/2016-05/28/content_5077706.htm?/www.gov.cn/govweb/xhtml/favicon.ico.
[2]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答记者问[EB/OL].(2020-06-05)[2023-02-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605/c1001-31737266.html.
[3]宋晓梧.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国内经济循环[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2):3-11.
[4]陆杰华,林嘉琪.中国人口新国情的特征、影响及应对方略——基于“七普”数据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3):2,57-67.
[5]杜鹏,王永梅.改革开放40年我国老龄化的社会治理——成就、问题与现代化路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6):13-22.
[6]钱宁.积极老龄化福利政策视角下的老年志愿服务[J].探索,2015(5):135-139.
[7]《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1).
[8]李贤,崔博俊.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慈善活动[J].思想战线,2021(6):20-29.
[9]习近平时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EB/OL].(2019-12-05)[2022-09-15].http://www.xinhuanet.com/2019-12/05/c_1210382220.html.
[10]陶倩,蒲菁斐.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探析——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重要论述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12-119.
[11]党俊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民战略[J].老龄科学研究,2018(1):15-27.
[12]姜楠,陈华娟,陈玉婵.老年志愿服务:基于全球视角的政策建议[J].社会建设研究,2016(1):3-22.
[1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EB/OL].(2019-07-24)[2023-02-24]. https://politics.gmw.cn/2019-07/24/content_33025197.html.
[15]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强调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N].中国社会报,2019-07-25(1).
[16]王晓晖.牢记重托 不负使命——扎实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EB/OL].(2021-09-26)[2022-12-12].https://www.nywmsj.gov.cn/index.php?mod=mobile&name=addon8&do=article&id=8445.
[17]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4-12.
[18]推动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 担当使命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20-08-27(4).
[19]郑功成.习近平民生思想:时代背景与理论特質[J].社会保障评论,2018(3):3-21.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1]习近平时间丨“时间银行”让互助养老“增值”[EB/OL].(2021-08-11)[2022-10-15]. https://politics.gmw.cn/2021-08/11/content_35070356.html.
[2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08)[2022-11-10].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015/c64094-31893514.html.
[23]曹坤,胡永新.习近平关于尊老敬老重要论述的文化渊源、生成机制与实践价值[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3):3-13.
[24]李连友,李磊.构建积极老龄化政策体系 释放中国老年人口红利[J].中国行政管理,2020(8):21-25.
[25]易艳阳.社区老年服务共同体的系统审视与构建路径[J].兰州学刊,2021(8):149-160.
[26]田丽娜.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20-125.
[27]李磊,丛宏彬.中国老年志愿服务的理论逻辑、实践样态与发展政策[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2(1):31-49,205.
[28]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11-120.
[29]余洪波,顾连杰.论志愿服务在立德助人方面的功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视野,2020(5):18-22.
DOI:10.16339/j.cnki.hdxbskb.2023.02.010
[收稿日期] 2022-02-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积极老龄化的公共政策与法治问题研究(19ZDA158);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省积极老龄化水平时空差异的测度、分解与对策研究(XSP22YBC213);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长寿红利的开发政策研究(22B0028)
[作者简介] 李磊(1991—),男,湖南湘乡人,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保险与社会保障、老齡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