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王勇 王宁
摘 要:龙江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与社会关系形成的,是中华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路径的重要内容,以新时代龙江精神丰盈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合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五门必修课教学维度,通过强实效、创模式、严过程的路径探索,发挥龙江精神的能动性功效。
关键词:龙江精神;核心价值观成长;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2 — 0014 — 04
以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大爱为精神旨归的龙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龙江精神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机制优质结合,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与坚定信仰者的信心和力量。
一、龙江精神丰盈核心价值观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具有能动作用。龙江精神作为意识的表现形态是黑龙江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品质凝练与升华,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1],以龙江精神丰盈核心价值观时代内涵,做好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
(一)“四大精神”丰富国家层面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2]。“四大精神”在龙江大地孕育成长,是中国人民不畏艰苦、抵御外侮、奋勇拼搏的精神缩影,其中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共同構成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3];北大荒精神凝结了几代拓荒人的青春、智慧与汗水,体现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同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一起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龙江发展振兴的精神力量,“四大精神”连接历史与现实更引领未来,其蕴含的理论精髓指引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小我融入祖国发展大我,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己任,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
(二)五色文化精神丰硕社会层面意蕴
“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是独具特色的龙江五色文化,诠释龙江之美。五色文化精神作为新时代龙江精神要义体现,涵盖历史、生态、科技等多方面,既充分展现当代龙江人在航天、大农业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又绘就了龙江社会发展新愿景。通过地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助力青年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知龙江、懂龙江、爱龙江、兴龙江。
(三)无私大爱精神丰裕个人层面素养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无私大爱的龙江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观映射,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团结友爱、无私互助的精神风貌,同时又通过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发展。在向上向善核心价值观滋养下成长的青年学生,将拥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品格,成长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新人。
二、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长全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5]。为了更有效地发挥龙江精神价值引领功效,需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全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
依据高校学业时长、学生认知成长属性及规律等因素,可以将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分为生成期、养成期、形成期。
(一)龙江精神融入核心价值观生成期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期即学生初入大学,思想认知及思维习惯尚处于高中灌输式学习模式阶段,自主性学习不强。在思政课堂,大学一年级学生可以准确答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但对其内涵及其对青年学生价值引领作用的理解处于茫然状态。此阶段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局限于高中政治课本,对内容掌握限于考试答题,未能有效领悟核心价值观真谛。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期内,首先通过思政课堂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龙江精神典型事例为载体,加深青年学生理解认知;其次,在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直观视觉感知引领学生感悟龙江精神,以置身历史情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龙江峥嵘岁月理解,在内心中形成核心价值观萌芽。
(二)龙江精神融合核心价值观养成期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期即学生适应高校学习模式及学习方式由被动填鸭转为主动汲取的知识积累阶段,知识辨别性增强。养成期是一个过程,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家庭环境、心理成熟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养成期因人而异,无法形成统一时间节点。由于个体属性迥异,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得感不尽相同,获得感与学生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的宏观知识传授,结合时政热点更新讲稿素材,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耳、入心;另一方面,学生辅导员要结合学生个体日常表现情况,从微观处抓好学生思想建设,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糅合龙江精神元素,以学生切身参与体验方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现实理解力。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双向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风向标。
(三)龙江精神融会核心价值观形成期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期即学生人格品格塑造定型期,学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策判断力加强。此处“形成期”是相较于“生成期”“养成期”而言的相对概念,并不代表学生的价值观完全达到了健全定型程度。经过高校理论课程及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拥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形成属于自身的处事法则。针对近年黑龙江省内院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意愿不强的情况,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最后一公里,即就业环节中加入龙江精神力量指引,通过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课程及各类考试辅导讲座等,将龙江精神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传播给学生,让青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现出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龙江风采,更让青年学生在内心深处决定扎根龙江、建设龙江。
三、龙江精神拓展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维度
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思政课就要在教育教学中,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7]。龙江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鲜活事例和丰富史料拓宽了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维度,以地域精神引领作为课堂切入点,增强学生关注点,找准教学聚焦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学生从龙江精神中体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8]。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于人与动物相区别最大的本质特征即“人的否定性”。人不像动物肯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人通过发挥“否定性”功能将“自在之物”转化成“为我之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物的尺度”的“合规律性”活动与“人的尺度”的“合目的性”活动的统一。龙江精神在形成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以“否定性”为表现特征的人的力量。改造恶劣自然条件,将北大荒建设成果实丰硕的北大仓;克服困难,一举拿下大庆油田,助力祖国甩掉贫油帽子;毫无畏惧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防止井喷的铁人壮举……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否定自然存在而展现出的人民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从龙江精神的生动事例出发,向学生阐释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讲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实践中人民群众通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循环往复运动实现对自身的批判性、超越性与创造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蕴含的无穷智慧。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引导学生从龙江精神史中汲取成长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龙江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中,形成了忠贞报国、勇于献身的东北抗联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气质风貌和品格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生动彰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需梳理龙江历史,强化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讲清楚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等民族英雄事迹成为近现代史课堂中最鲜活的爱国主义例证。同时立足龙江历史,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讲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所具备的强大意识能动功效,使青年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强化民族意识、家国意识,提升个人思想站位,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努力成为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时代青年。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引领学生从龙江精神中感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初始,就十分重视东北地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黑龙江考察,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把脉定向。从国有林区改革到国之重器建设,从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无不体现着党对龙江发展建设倾注的心血。在课程讲授中,一是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日斗争为切入点,体会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结合北大荒开垦建设等典型事例进一步阐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二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为导课素材,围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逻辑轴线,讲授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让青年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心系群众,始终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斗目标的初心与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从龙江精神中体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马克思认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说来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10]。个人价值注重个体层面的实现与满足,社会价值强调个人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两种价值,其间的辩证统一性表现为人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同步达成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新时期体现龙江精神的好人好事、善行善举都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实现。力争让更多大山女孩接受教育的张桂梅用实际行动践行“知识改变三代人”的目標,也实现了一名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以此为代表在各行各业奋斗的龙江人物事迹都将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最精彩的教学素材,作为榜样指引,为学生们理清何为人生青春、何为民族复兴,如何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形势与政策课培养学生从龙江精神中树立大格局与大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与政策课要帮助青年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基于地缘优势,黑龙江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11]。随着哈俄欧通道和中俄韩通道畅通,为龙江经济发展打开了全新路径,助力黑龙江走入世界舞台。形势与政策课基于黑龙江对外交往建设取得的实效,向学生讲好国家发展战略,讲深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讲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引领学生开拓思维,提升格局,站在时代发展潮头观世界大势,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蕴。
四、龙江精神助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长路径探索
从历史来看,黑龙江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诸多精神硕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凝结成新时期的龙江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探索龙江精神助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长路径,才能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强实效,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2]。社会主义核心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以龙江精神助推核心价值观成长,首先需要在思政课堂中将龙江精神讲给学生,剖析事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事理和道理。其次,要让学生自觉运用龙江精神指导实践,能够分析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龙江精神中的诸多宝贵品质具有极强实践应用价值,将与核心价值观一道共同成为青年学生立德、立身的精神力量,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扎根学生心田。
(二)创模式,加强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于高校在住宿、饮食等环节不同于初高中教育,使得高校日常管理成为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在传统思政课堂讲好龙江故事,讲清龙江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组成部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理与路,通过思政课堂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涵,为青年学生架构起系统化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的思政课堂中融入龙江精神教育。依托班主任、辅导员等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将龙江精神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以高校团委、各类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为载体丰富龙江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通过高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让龙江精神在大学生求职阶段发挥效用。基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的协同推进,使学生在工作中拥有不畏艰险、踏实肯干的精神,在科研中拥有勇攀高峰、追求真理的品质,在求职选择中有建设龙江、发展龙江的气魄。
(三)严过程,力争教育性与价值性相融合
以龙江精神助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长,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自动实现,需要通过“教育教学”环节来完成知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再到实践体系的转化,过程尤显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理论科学和教育科学,融入龙江精神元素后,更需对青年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教育,以实现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教书育人过程。龙江精神之所以能成为地域精神写照,成为中华文化优秀组成部分,就在于其自身蕴含的价值性。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龙江精神价值功效,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明确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进程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明确党是带领龙江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准理解,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名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2]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的决定[N].黑龙江日报,2020-01-01(01).
[3]东北抗联精神及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8-06-26(05).
[4]习近平.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J].国外测井技术,2020,41(03):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8]王庭大.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N].人民日报,2020-08-27(09).
[9]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3(09):5-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9.
[11]王玮,曲静,狄婕.发展的鼓点激越 开放的脚步鏗锵[N].黑龙江日报,2018-05-28(01).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14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