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那一年,我师专毕业进入香田中学教书。犹记得当时正在评选“优秀教师”,那时的我感觉能评上“优秀教师”特别光荣,因为我只是单纯地想:我也想做一个优秀教师。于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已在我的心中开始萌芽,只等我去向阳而生。
2000年,我要执教一节县级示范课《我自信,我能行》。在认真研读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我决定采用学生主持、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说实在话,那堂课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生表演精彩感人,有的听课老师都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可课后,学生对我说:“张老师,那都是您设计好的,我们只不过照着演了一遍,没多大意思。如果哪天能让我们自己参与设计就更好了!张老师,您说哪一天呀?”面对学生的问题,我知道我把握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一番深思,我认识到: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成了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毕生追求。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思索着、探索着、努力着、实践着……
后来,我参加了市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一次次的学习,为我观念的改变、能力的提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课改新理念,上网沟通交流,撰写教学反思,这一切都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于漪、钱梦龙、余映潮等名师名家的精彩篇章、课堂实录,让我豁然开朗,也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
春江水暖鸭先知。教研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我试着把学习到的理念、方法运用到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并加上自己的想法,创新教法。我尝试把热门的综艺节目引进课堂,自创了“IQ导入法”“讲述导入法”。听着耳熟能详的“IQ无限”“亲友团”等词语,学生们跃跃欲试,这也让我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有了更多的微笑、鼓励、赞许、宽容,不再吝啬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次轻轻的抚摸。蓦然回首,原来宽松与禁锢、正视与偏见、欣赏与放弃仅一步之遥,这一步跨过去,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我的课堂教学变得和谐、活跃、民主、平等。“老师,我来说”“老师,我会”……这些声音让我倍感欣慰。
2004年,我参加了宜春市写作指导优质课大赛,《关注生活,学写消息》这堂课,我把课堂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从采访、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消息到播报评析,都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结果,孩子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报道。最终凭借这堂课,我夺得了市一等奖,获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9年,我再次参加宜春市优质课竞赛,这是一节阅读课,我仍旧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字词的落实到对课文的理解,从朗读课文到赏析课文,每一步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我只是一个引导者。课后,学生争着要我的QQ号,说是要和我保持联系。这一次,我又获得了一等奖。从县里的示范课到市里的优质课,我在教研中不断成长。
2011年12月,我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初中十佳语文教师”评选活动。到竞课这一环节的时候,我反复翻阅教材,反复思考,觉得再上现有的教材内容已没多大新意。在李庆陆老师的指导下,我决定利用教材,又创新教材,这才有了《把关键处写具体》这堂课:就是把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我的兄弟》与《风筝》加以分析比较,让学生学会写记叙文的方法——把文章关键的地方写具体、写生动。果真到赛场上,我这堂课显得与他人不同。最终,我荣获了江西省“第二届初中十佳语文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堂课后来也被省教研室选为2012年7月江西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录像课,给全省的骨干教师做了一个展示。
人的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个影响你的人,而我有幸遇上了我的导师李庆陆老师。他对我说:“一名教师,不仅要上好课、教好书,还得善于反思,善于写,善于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体会、反思等总结成文字,做成课题。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成为名师。”要想成为名师,那我还得努力。
教学之余,我开始把自己的教学感受、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用文字记录下来,等需要交论文的时候再把它们梳理整理好,一篇篇论文就自然形成了。我的论文《自主合作,共同奏出和美的旋律》、教学设计《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等相继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我在《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报》《课程导报》等参考书、报刊上发表50余篇文章,我参与《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读名著· 学语文》的编写,我所撰写的《我丢失了一串风铃》被收录进了由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追梦的岁月——65位教师诉说教育故事》一书……
论文有了,接下来的课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2009年5月,我在江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上,做了题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教育均衡的研究》的发言,效果良好。一直到现在,我都在积极地做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一路耕耘,一路欢歌。回首这三十年,正是因为有名师的指引,有梦想的召唤,有教研的支撑,才让我收获多多: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宜春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宜春市名师”;特别是2011年8月,我被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在成为特级教师之后,我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我在不断完善自己工作室的同时,也在和众多教师交流,我的教学教研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由此,我也开始从靖安縣走向了江西省的讲台,再从江西省走向了全国,多次在省内外授课、做讲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理论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也是我今后努力前行的方向。
后来,江西教育电视台对我的教学教研情况进行了拍摄宣传。2018年,我当选为省人大代表;2022年,我入选《镜头里的人大代表》画册。
回首过往,万万没想到,我会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所谓的名师、一个特级教师、一个省人大代表。我想我要感激自己曾经的梦想,感激那些指引我的人,是他们帮助我成长,是他们帮助我努力成长为一个“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2022年版新课标已出台,这对我们的教学、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将继续在教学教研中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一路上可能布满荆棘,可能充满艰辛,但我始终坚信:辛勤的耕耘,必将培育出灿烂的教研之花,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靖安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