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探索

2023-05-30 10:48:04龚诗昆徐璟玮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2期

龚诗昆 徐璟玮

摘 要:新时代旅游专业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家国情怀培育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旅游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为热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本研究通过研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分析了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探索过程,得出了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方法,以及今后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发展变化,赋予了人才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这些重要论述为探索高校旅游专业人才与家国情怀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要努力培养优秀青年旅游专业人才,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旅游专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时代旅游专业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主体,家国情怀培育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旅游专业人才呼唤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涵养旅游专业人才。近年,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外各类思潮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不断渗透到国内,家国情怀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旅游专业人才本身就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培养这个群体的家国情怀对于促进旅游专业人才全面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个体由家及国的情感诉求和责任担当,是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深情热爱,是对社会责任、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初心使命。从历史进程来看,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经历种种挫折磨难而不衰、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之源。

(一)旅游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是热烈的爱国情感

旅游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首先体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对人民群众、对国家强烈的热爱。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责任。家国情怀的本质是爱国主义,倡导家国一体、爱国爱家。旅游专业人才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表现为尊重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发自内心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尊重爱护旅游服务对象,也表现为为了家庭、国家、民族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旅游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包含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是由内而外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文化自信是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充分肯定,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旅游专业人才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培养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探索

近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在家国情怀培育方面投入巨大,尤其是在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培育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主要从思政课程、选修课堂、红色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互相支撑和补充,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断提升。

(一)思政课程改革融入家国情怀

在对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培育中,通过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形成“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体系。思政课教师完善授课内容,不断提升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教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将本来穿插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内容汇集在一起,形成专题,增加思政课程的实证分析,把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从原本不到10%提高到了20%~25%。在内容上把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并和旅游文化、专业文化进行结合,将旅游文化中各项思政元素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进而实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每一部分思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旅游专业,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打通了思政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的联系,真正实现了思政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

首先,坚持思政课内容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通过思政课教学奠定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的知识基础。高校思政课为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丰厚资源,是旅游专业人才获得家国情怀知识的基础素材。思政课教师积极挖掘思政课中家国情怀要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使旅游专业人才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的精髓,逐步形成家国情怀意识。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课程围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和历史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而形成的理论成果进行详细阐述,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从而让旅游专业人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有更深刻的认知,奠定了旅游专业人才坚实的家国情怀知识基础。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家国情怀几乎贯穿所有章节。教师在教學过程中一方面进行知识传授,一方面注重家国情怀价值观的引导。

其次,坚持思政课内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既要坚持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地将教学内容和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地方红色资源是培育家国情怀的一手资料。南京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结合梅园新村可以了解当年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爱国民主运动的史料,追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直接感受雨花英烈精神;在中山陵能看到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这些“资料”与“资源”是培育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的切入点,它能以“身边的故事为中心”,使家国情怀真正入脑入心。

(二)依托“四史”教育和红色故事,创建特色选修课堂

创建具有丰富红色元素的选修课堂是对专业教学的一个很好补充。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一文中指出,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四史”教育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是厚植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首先,深入学习“四史”,以知育情。学习“四史”可以使旅游专业人才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深刻认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问题。“四史”内在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富的史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信仰的力量。学习“四史”不仅让旅游专业人才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还能激发爱国情感,坚定政治信仰,涵养家国情怀,

其次,讲好红色故事,以境养情。讲好红色故事能创造红色情境,把“四史”中的红色基因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传承,突出红色故事的育人功效。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旅游专业人才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把握历史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讲好红色故事,既要客观讲清楚历史事件,又要注重彰显红色故事的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既要注重讲红色故事的方式方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又要注意撷取红色素材,增强红色故事的引领性,着力讲好红色故事,讲好革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丰富课外活动,开展红色实践

依托社会实践特色基地,结合地方红色资源,以参观考察、情景演绎等形式开展社会调研、人物访谈、宣传演说、活动进乡等红色实践活动,把家国情怀培育从理论课堂拓展到田间、博物馆、革命遗址等课外场所,让旅游专业人才在实践中激发责任感、使命感,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红色实践要建立在旅游专业人才全面了解“四史”的基础上,让他们带着思考去亲历体验,通过红色实践为他们补足精神上的“钙”。红色实践可以将价值引领全面融入实践活动始终,牢固树立旅游专业人才的远大理想,坚定旅游专业人才的崇高信念,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的道德水准,形成思政必修课、“四史”选修课和红色实践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模式,使培育家国情怀更加具有实效性。

(四)拓展网络阵地,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家国情怀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网络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不仅包括网络课堂,也包括新媒体资源。在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导下,以理论课堂为主渠道、以实践课堂为延伸、以网络课堂为平台、以旅游专业人才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为时空维度,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构建起学校和社会全时空多维度融入家国情怀的思政大课堂。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积极宣传社会道德楷模、身边最美人物等典范,鼓励旅游专业人才向行业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有效激发旅游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对社会热点问题、旅游行业重大事件、国家重大事件及时组织旅游专业人才参与讨论;鼓励旅游专业人才制作微视频、微电影、微党课等积极参与网络活动,弘扬家国情怀。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中,不断融入家国情怀。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凝聚着学校共同的價值宗旨和精神追求,承担着隐性教育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文化氛围,在培育旅游专业人才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邀请英模人物讲座、红色家书演讲、红色征文比赛等多种方式弘扬家国情怀,把家国情怀如盐化水般融入旅游专业人才身处的校园环境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培养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是专业类高校现阶段面临的重要命题。近年,由于疫情的反复,旅游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业内人士也在不断探索转型的方式方法,这对高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家园情怀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政课是培育家国情怀的主渠道、主阵地,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是贯穿高校思政课的主线。学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结语

总体而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旅游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者要引导旅游专业人才修身正德,养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自觉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7-16.

[4]习近平.在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4.

[5]习近平.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N].人民日报,2021-06-01.

[6]卢黎歌,李英豪,岳潇.习近平人才思想及其价值意蕴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

[7]卢黎歌,隋牧蓉.“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

[8]骆郁廷,任光辉.时代新人与家国情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2).

责编:应 图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编号:2020JSB032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研究中心”(编号:苏教社政函[2020]20号)

作者简介:龚诗昆(1982— ),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徐璟玮(1981— ),男,上海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和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