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防控及其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2023-05-30 13:05李乐林李涵余进祥黄平曾小春洪新益潘东福王新宏肖林华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福寿螺资源化利用防治

李乐林 李涵 余进祥 黄平 曾小春 洪新益 潘东福 王新宏 肖林华 王海华

摘要:本文在研究福寿螺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福寿螺与田螺的鉴别特征,并结合江西农村种养实际,创新集成了物理堵隔、化学防治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福寿螺防控技术,针对性提出养禽控螺、以渔治螺和资源化利用控螺三项福寿螺综合利用措施,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福寿螺;防治;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识码:B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别名大瓶螺、苹果螺,是原产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大型两栖淡水螺类,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寿螺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人工养殖,后因食味不佳、销售市场难以打开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养殖场扩散至湿地等公共水域,导致泛滥成灾。由于福寿螺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杂,耐高温、干旱、寒冷、饥饿、酸碱、水污染等特点,目前福寿螺在我国已经由南向北扩散,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长江以南省市(自治区)。2003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

1 福寿螺生物学研究

1.1生物学特征

雌雄异体,个体较大,有完整的螺旋形贝壳,成螺壳高40~80 mm,壳径70 mm以上。贝壳呈黄褐色,表面光滑,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螺体右旋,贝壳近似圆盘形,螺层5~6层,体螺层膨大。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有2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个黑色眼点。螺体左边有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 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雌螺壳口单薄,外唇直或略湾,厣周缘平展;雄螺壳口增厚,外唇向外反翘,厣外缘的中部略隆起,上下缘向软体部凹。

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卵的表面附着一层黏稠的透明物质,随孵化进程渐变为淡粉红色至灰白色或褐色,此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孵出小螺后剩下白色的薄壳。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

1.2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阴暗的环境,不仅可以在水中生活,还可以在陆地上生存。大多生长在沟渠、鱼塘、农田、浅水低洼地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临界水温为5℃~45℃。

福寿螺依靠吻基部两侧的触角和前端的唇须寻觅食物,腹足、颚片和齿舌是其摄食的重要器官。成螺杂食性,以植物饲料为主,喜食鲜嫩多汁或带甜味的植物如浮萍、水稻、茭白、莲藕等,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幼螺则摄食浮于水面的藻类和腐殖质碎屑。极度饥餓时,福寿螺会自相残食幼螺和螺卵,甚至捕食小型鱼虾等。

福寿螺喜于夜间活动,一般在夜间将卵产在水面石块、沟壁、墙壁、田埂或杂草茎秆上,初孵化的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为生。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进入休眠状态长达3~4个月或更长。

1.3福寿螺的鉴别特征

福寿螺外形与田螺(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相类似(图1),比较容易混淆。对比田螺而言,福寿螺一般个体更大,具体鉴别特征见表1。

2 福寿螺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

江西是福寿螺发生区,因其爆发后大量啃食蔬菜、水稻及紫云英、慈菇、甘薯等其他农作物的幼苗和叶片,对农业生产危害重大。在我省,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尤为严重,调查发现福寿螺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造成减产20%左右。为此,以“防扩散、减损失”为目标,我省制订了“防除并举、综合防控、分区分类治理”的福寿螺防控策略,创新集成并大面积推广了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2.1 防控技术集成

福寿螺防控主要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和人工措施开展技术集成,其中物理阻截是防止福寿螺进一步恶性扩散蔓延的基础措施,化学措施小区域防治见效快、效果好,生物和人工措施可与福寿螺资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符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当前应大力推广。

2.1.1 物理阻截

物理阻截是采取物理措施在空间上进行堵隔,防止福寿螺由发生区向未发生区入侵扩散。主要措施:一是沿河流、沟渠设置拦螺网和沉螺池,防止福寿螺随水流进入农田;二是在福寿螺重发生区下游的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处安装金属丝拦截网或安装4目尼龙纱网(孔径4.75mm),用木框或铁丝框固定使其超过水面20 cm左右,阻止福寿螺随水传播,同时方便收集捕杀。

2.1.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指施用化学药物杀灭福寿螺,但因为施药对水体和鱼类会造成次生危害,不到非常时期不推荐使用。主要措施有三:一是每亩用10%蜗狙颗粒剂400~500 g,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 kg撒施;二是每亩用6%密达杀螺颗粒400~550 g,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 kg撒施;三是每亩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20 kg喷雾。注意事项:一是施药后24 h内如下大雨需要补施1次;二是施药后田间保水7天,保持水层1~3 cm;三是施药后7天内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以防药害。

2.1.3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指通过资源化利用福寿螺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以达到防控福寿螺扩散蔓延或降低螺口密度的目的。主要采取人工放养水禽、水产动物捕食福寿螺,饲料化用于饲养鸡鸭、水貂、鱼虾蟹鳖等。具体模式如下。

2.1.3.1 养禽控螺

黑水鸡又叫红冠水鸡、红骨顶,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福寿螺及水生植物为食,喜欢集群生活在沼泽、池塘、湖泊中,其自然分布区与我国被福寿螺入侵的区域重合,可作为防治福寿螺的新途径。研究表明黑水鸡是捕食福寿螺的一种鸟类新天敌,平均每小时捕食1只福寿螺,但不捕食其卵块。因此,可以利用黑水鸡繁殖率高的特点,人为构筑适合黑水鸡觅食、栖息和繁殖的环境,吸引黑水鸡栖息繁衍,以此来治理福寿螺。

放鸭控螺鸭苗一般选择中小体型、鸭龄30天的免疫鸭苗;放养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每天早晨和下午五六点钟各放养一次鸭苗到稻田和水渠中啄食幼螺。

2.1.3.2 以渔控螺

甲鱼(中华鳖)喜食螺类,是福寿螺的天敌。根据多年试验,控害比达到1:20以上,投放福寿螺养殖甲鱼是目前防治福寿螺最好的技术措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我省池塘、稻田、茭白田放养甲鱼控制福寿螺,均取得显著成效。此外,青鱼、乌鳢、淡水白鲳、黄鳝、鲤鱼、鲫鱼、小龙虾、河蟹等水產动物均可捕食福寿螺,在池塘、稻田、茭白田放养这些水产动物均可以有效控制福寿螺泛滥成灾。

2.1.3.3 资源化利用控螺

一是诱捕螺卵利用。每年春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淹水稻田中插30~100 cm高竹片(或木条、秸秆等),每亩插30根左右,靠近田边、水沟边适当多插,引诱福寿螺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喂养鸡鸭。二是饲料化利用。人工收集福寿螺后,机械碾碎外壳,将福寿螺肉剁碎喂养鸡鸭;也可以将集中收集的福寿螺,通过粉碎干燥加工作饲料化利用,用于养殖青鱼、乌鳢、甲鱼等。三是食材化利用。福寿螺壳薄肉多,出肉率51%~66.6%,螺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量为666.8 mg/g,与甲鱼裙边的氨基酸含量(682.04 mg/g)接近。因此,福寿螺通过高温蒸煮加工,可以用作食品加工原料,用于“袋装螺片”、“螺蛳粉”等食品加工,或用竹签串插后做螺肉烤串。四是产业化深加工。如将福寿螺的外壳制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或将螺壳粉碎后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以缓解土壤酸性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或挑取螺肉用作为卵磷脂提取的良好原料等。

2.2 防控技术推广

江西是福寿螺入侵分布的主要省份,福寿螺在全省大部分区域都有发生,对农作物危害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减轻的变化规律,其中赣州市、吉安市是我省螺害最严重的地区。为此,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下发了《关于对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种福寿螺开展紧急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福寿螺不同发生区域和重点暴发季节,因地、因时制宜,分类管理,科学防控,建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

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协同林业、水利、环保、宣传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大力推广普及福寿螺防控技术,加强福寿螺监测监管、定点清除工作力度,福寿螺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制订了《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规程》江西省地方标准。2021年10月,省农科院植保所在余江区举行了江西省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现场评议会,专家组考察后认为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在92.71%以上,增产率达16.4%,对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此外,我省以渔治螺工作也取得突出成效。2016年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在玉山县探索成功茭白田套养甲鱼防治福寿螺技术,每亩增收甲鱼71kg,新增产值17810元、纯收入7110元,此后该技术在稻田、莲田、池塘养殖甲鱼上创新应用,在上饶、九江、鹰潭、景德镇等地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西依托稻渔综合种养工程,大面积推广稻虾(小龙虾)、稻蟹(河蟹)、稻鱼(黄鳝、鲤鱼、鲫鱼)模式控制福寿螺,以及萍乡、吉安等地增殖放流中在福寿螺爆发水域特意增加了青鱼放流数量,利用青鱼喜食螺、蚬、幼蚌的习性控制福寿螺,均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

3 讨论

3.1 福寿螺防控成效重在顶层设计、统筹治理、群防群治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协同推进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重点工作,持续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加强部门联合会商和协同联动,引导公众参与防控工作,通过采取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普及福寿螺防控知识、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力度等途径,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福寿螺防控的良好氛围。

3.2 福寿螺防控应高度重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建议针对福寿螺资源化开展技术、经济与政策研究,鼓励使用基于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控措施,探索对于福寿螺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一是针对福寿螺的饲料化利用,加强相关以渔治螺、养鸭治螺等生态环境友好型技术研发与推广,制定出台政策性补助;二是针对福寿螺的食材化利用,建议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普及福寿螺安全食用知识(如必须煮沸多少分钟才能确保食用安全),以负责任的态度纠正“福寿螺带有寄生虫不能吃”的片面宣传,正面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食用福寿螺也能为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保护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永星.福寿螺的识别与防控[J].湖南农业,2021(10):53.

[2]王蝉娟,宋增福,鲁仙,王玲,骆楠,姚立农,张饮江.我国福寿螺入侵现状和防控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 2021,30(03):178-182.

[3]杨宗英,曾柳根,雷小青,严保华,侯玉洁.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策略[J].渔业致富指南,2021(14):64-66.

[4]章家恩,郭靖,赵本良,秦钟.福寿螺的全方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开发利用[J].生态学杂志,2019,38(12): 3831-3838.

[5]储少媛,章家恩,郭靖,陈昊,谭熠华.不同插竿方式诱集稻田福寿螺产卵的效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39(05):39-46.

[6]袁吉双,唐亚亮,唐红丽,周卫国,张桂文.养蟹防控福寿螺技术探讨[J].湖南饲料,2018(01):33-34.

[7]黄芳.莲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0):238-239.

[8]韩学忠, 黄清林, 夏前征,等. 冷水茭白与甲鱼综合种养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 2017(5):24-25.

[9]陈晓娟,高平,何忠全,汪世元,郎冬梅,谷平,代可方,何树林,毛建辉.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防控及利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06):2424-2428.

[10]刘军,谭济才,黄新,王卫国,钟浪,王志高.稻田养鸭防控福寿螺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02):185-188.

[11]徐文,尉吉乾,吴耀,许凤仙.福寿螺的生物与生态防治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0(02):370-372.

[12]熊绍员,郑敏.福寿螺在广昌等地发生为害及防控措施的初步调查[J].江西植保,2006(02):79-80.

[13]陈芳,杨代勤,刘百韬,李道霞.水生植物-福寿螺-黄鳝养鳝模式初报[J].江西水产科技,1999(01):23-24+45.

猜你喜欢
福寿螺资源化利用防治
稻田里的福寿螺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装备及应用案例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黄蜀葵花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利用价值挖掘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我国浓海水资源利用现状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石门县福寿螺分布和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中国南方不同品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