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
导读:当下,越来越多幼儿教师选择将蕴含丰富教育契机的绘本作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载体,并且常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绘本教学,可见,绘本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提问是幼儿教师挖掘教育契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师幼互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阅读材料,绘本不仅画面美观大方、丰富多彩,而且故事情节诙谐,有着深刻寓意,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而提问正是教师开展绘本教学直接且常用的教学手段,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提问。由于幼儿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幼儿教师作为知识和经验相对丰富的一方,在绘本教学中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此时,教师的提问既可以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兒对活动保持高度关注,又能扩展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绘本教学前,教师以一定的绘本内容为依据提前设计重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及时提问,能使幼儿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敢于展示对故事人物和情节的推理、想象和分析,提高理解能力。另外,幼儿天生就有自己的幻想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可以使幼儿在想象的世界中漫游,思维更加发散、开阔。可见,教师提问是提高绘本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策略。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概述
绘本是一种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主要展示幼儿生活的图书。绘本内容基本包含了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通常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绘本主要分为科普类、智力开发类、日常生活类、情绪管理类、文学作品类、角色扮演类等类型。
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借助绘本,引导幼儿通过对图画和文字进行观察和感受,进而理解故事内容来完成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过程。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的具体需要,从幼儿的已有认知出发,通过语言符号的方式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启发幼儿思维,使幼儿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师幼互动行为。其有助于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幼儿阅读能力,使幼儿获得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具体方式,可分为直问和曲问、正问和反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根据提问对象分为全体提问、小组提问、个别提问;根据问题性质分为观察性提问、比较性提问、推理性提问和拓展性提问;根据提问技巧分为直接诱导式、追根溯源式;根据提问目的分为调查摸底式、温习回忆式、启发诱导式等。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有利于幼儿学会阅读、理解和表达;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提问的原则
提问策略在绘本教学中的应用不是独立的,应根据绘本作品内容及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进行选择。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是有的放矢原则,绘本教学中提问的设计一定要围绕目标和重难点,不能忽略情感培养目标,而重难点则要精心设问、反复设问。
其次是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具备敏锐整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实力,充分了解提问对象的特征,把目光放在超出幼儿已经达到的水平和预测可能达到的水平上,在幼儿的疑惑处和关键处进行设问,使幼儿积极参与师幼互动,从而顺利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启发性是教师提问的灵魂。只有教师提问有所“启”,幼儿才能有所“发”。
最后是循序渐进原则,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前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及时创设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所以,提问需要循序渐进,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还要设计好问题序列,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幼儿学习。如基础性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要多考虑能力弱的幼儿,这样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绘本《月亮的味道》中的描述性提问“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分析性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如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的提问“大象穿上小背心会合身吗?”;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如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中的提问“狐狸为什么没有吃掉小鸭子?”。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教学前预设提问重点,适当减少提问次数
过多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减弱,不停问幼儿一些琐碎的问题,使幼儿很难专注于问题并将故事的完整内容联系起来。所以,在问题数量上,要求在教学前预设问题重点,明确绘本有中心思想,问题也要有重点。在开展绘本教学之前,应仔细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不同类型绘本,根据绘本的主要内容和幼儿新旧体验交界处的兴趣点进行预设,对问题的数量做出一定的把握,减少无效问题的频率,确保幼儿有时间思考。同时,让思想与实践保持一致,真正将幼儿放在主体位置,引导幼儿专注关键问题的探索,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防止以教师为中心的“一问到底”教学。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适当数量没有固定的标准,取决于教师教学前的关键预设。
(二)合理分配提问类型,促进幼儿高阶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封闭性问题和低认知性水基问题上,这些问题很难引起幼儿的深层思考,并没有发挥问题的作用来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所以,在题型方面,应根据幼儿近期的发展领域和发展需求,明确把握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及低、中、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应深化以幼儿发展需求为中心设计问题的概念,明确开放式问题和中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保持思维连贯和开放式思维,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表达机会。
例如,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提高,要在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开放性问题和中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促进幼儿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锻炼幼儿的完整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过多的封闭性问题及低认知水平问题难以触发幼儿深度思维活动,对幼儿发展挑战性低。例如,在绘本教学《耳朵上的绿星星》中,完全可以将“小松鼠不采花也不摘草,它好不好啊?”这一问题设置成“为什么萤火虫说小松鼠真好?”,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前面故事情节的思考,而不是机械回答好或不好。
(三)扩大提问对象范围,给予幼儿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教师在绘本教学时,容易将提问对象范围聚焦在某一部分幼儿身上,导致其他幼儿没有获得平等的表达和发展机会,有失教育公平。所以,在提问对象上,要求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公平参与活动以获得成长的机会,对待幼儿要不偏向、不忽视,将幼儿看作处于发展中的人,不给任何幼儿“贴标签”,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公正对待每个幼儿。绘本教学实践中要清楚把握幼儿的发展差异,提问时依据问题的不同类型、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等,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层次的幼儿表达各自想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应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提问时不能将部分幼儿排除在外,而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扩大提问对象范围,给予幼儿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例如,在绘本《运馅饼》教学中,教师多次提问到某几个幼儿,而班级里有小部分幼儿从活动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回答机会,其中也有主动举手的幼儿,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
(四)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保证幼儿充足的思考空间
适当的等待时间有利于幼儿的积极思考和语言组织。在提问后的等待方面,应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和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幼儿预留不同的思考时间,不应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赶在幼儿前面回答。绘本教学活动是所有幼儿都参与的活动,不应在提问后直接要求自认为发展良好的幼儿回答多次,而不给其他幼儿表达自己的机会。在绘本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把握提问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同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他们适当的等待时间。特别是对平时不善于表达或内向的幼儿,适当的等待时间和鼓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敢于表达。
例如,在绘本《小象的心愿》教学中,教师提问“小象做了三件事为什么没有一个做好的?”,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幼儿回忆前面发生的故事情节,也需要幼儿对三件事做出总结,分析小象没有成功的原因。然而如果没有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等待时间,只是匆忙提问,将导致幼儿无法清楚完整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对故事蕴含的教育意义也未能深刻领会。最后教师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错过了让幼儿独立思考的好机会。
(五)丰富教师回应方式,给予幼儿多元的正向反馈
在绘本教学中,每个幼儿对绘本的内容和教师的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只提供重复的答案,或机械地给出好或坏、对或错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其他幼儿多样的想法,让他们只能根据同伴或教师的想法进行思考,最后放弃了对问题的自主思考。所以,在回应的方式上,应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答案给予积极多样的回应和反馈,鼓励幼儿表达与他人不同的觀点,产生思维碰撞,并促进预设答案和个性化答案之间的平衡。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捕捉关键信息的敏感性,当幼儿回答问题时及时提取其想要表达的关键信息,并给出具体回答。
例如,在绘本《香喷喷的轮子》教学中,面对“是谁送的小汽车?”这一问题,幼儿已经把握故事情节,直接答出是老爷爷和小鸡送的。此时,如果只是肯定并重复幼儿的回答,便无法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进一步深思,可以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是老爷爷和小鸡呢?”,促进师幼对话的产生。同时,当幼儿回答不符合预设或偏离正确答案时,不应直接否定,可以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如“你可以先坐下来想一想”,避免幼儿因为答错而感到紧张不安。
(六)正确认识绘本构成要素,提升教师绘本研读能力
第一,主动学习绘本构成要素相关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教师应该乐于阅读、善于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会是你教育车间里的精致工具。”可见教师应丰富绘本知识储备,掌握绘本构成要素,明确绘本每部分价值所在,使这些知识成为教学的一把钥匙,打开有效教学和提问的大门。从便捷性来看,电子书的便捷性优于实物书,也更受大众欢迎。在碎片化时间阅读相关电子书籍,是学习、充实绘本构成相关知识的不错选择,教师可以随时对重要内容进行标记。
第二,正确把握绘本构成要素,抓住关键信息设问。开展绘本教学前,教师需要对绘本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进行研读、分析、思考,把握关键信息设问,减少无效提问次数,引导幼儿将注意力放在重点问题的思考上。其一,要深入了解、研读绘本的显性信息。显性信息包含五大部分,贯穿其中的图画是提问重点,也是绘本灵魂。它通过不同的线条表达情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以不同的构图表明关系,以不同的比例表现人物差异等,将图画自身独特的“语言”适当与文字结合,使绘本更加有趣、富有意义。其二,要注重研读绘本的隐性信息。作者通常通过细节传递比文字更加丰富的信息,细节在绘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背景、解释、补充等。就像彭懿说的:“有些细节与绘本主题密切相关,甚至在细节中隐藏着关键线索。”细节部分也能将性格、情绪等隐性信息揭示出来,引导幼儿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绘本的创作中,每一个细节之处都是作者的精心雕琢,从而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只有掌握足够的绘本构成知识并提高绘本研读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预设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提问。
四、结语
总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作为一名现代幼儿教师,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也是一种需要在不断积累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实践和反思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幼儿绘本阅读的同伴、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应合理运用提问的重要引导手段,运用提问策略巧妙设置问题,结合幼儿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