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华
千年科举,辽东拔萃者不丰。相比于江南,地处塞外的辽东,取得功名者,不仅数量少,名次居前者更鲜见。说起科举成绩,很多人都会提及“压倒三江王尔烈”。辽阳人王尔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会试得中二甲第一名进士(或称二甲传胪),这个名次,实际上是全国第四名。民间传说因为当场考试,乾隆下了考场,所以把王尔烈的状元给替换成了第四名,不可信。有清一朝,东北无人中过科举“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因此,在这二百多年中,王尔烈算是拔得头筹。
不过,如果从整个科举史看,王尔烈这位“关东第一才子”的成绩,在辽东谈不上最佳。据考证,辽宁省科举历史中的状元是张孝杰,他是建州永霸县(今辽宁朝阳西)人。张孝杰在辽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获进士一甲第一,也就是状元。
在大一统的朝代中,明朝时期,辽东地区一共出了72位進士,且这些进士都入仕,各自取得成绩,算是一大亮点。在这些进士中,成绩最好的,是盖州的陈鉴,他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中殿试一甲二名(榜眼),这个全国第二的成绩,比王尔烈还好,在明朝辽东72进士中,更是魁首。
陈鉴,字贞明,另字缉熙,号方庵、芳庵、心远楼。他不是辽东的坐地户,祖籍是长州(今苏州),因为他的父亲陈润谪盖州,于是陈鉴参加科举时,就变成了辽东学子,算是“高考移民”。
在中国的科举史中,明正统十三年戊辰科进士的三甲最为有趣,首甲三人分别来自儒、道、释。状元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榜眼陈鉴,在神乐观当过道士;探花岳正的母亲曾带他居住在大兴隆寺,虽未出家,但却被戏称为“和尚”。
来自辽东的榜眼陈鉴,幼年十分凄苦。父亲被发配辽东,母亲改嫁。父亲发配途经京师时,便把他托付给了好友范叔瓒。后范家人不容陈鉴,便将他送给神乐观道士王一居为弟子。神乐观是明代专门从事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鬼神的音乐舞蹈机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设置于京城由道士主领、训练和培养道童充任乐舞生的朝廷机构,而不是一般的道教宫观。
陈鉴委身于神乐观,实属为了讨口饭吃,能活下去,不过,在这里,他抓住了一次机会,改变了人生。当时,有个人被任命浙江某县令,没有钱,于是到道观向王一居借银两赴任,借期过了也未见归还,王道士便遣陈鉴去索。陈鉴到达浙东后,县令一时还不上银两,便留陈鉴在浙东小住。县令请来老师教授其子,陈鉴便也随之每天早晚到馆中听讲,又随县令的儿子一起作“书义”,每每受到老师的夸奖。一次,老师对县令说:“陈鉴既有如此才华,怎能整日混迹于道士之中。”县令于是让陈鉴与其子一同学习。半年后,陈鉴才回到神乐观,王道士见陈鉴银两未索到,反而带回几箱子书,十分惊奇,从此便让陈鉴专心学习儒家典籍。
陈鉴果然是读书的种子,考试一路畅通,乡试第三,会试第十八,殿试又夺得榜眼。先授翰林编修,后来又为景泰中充讲官、进史官修撰,天顺初年进侍讲学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官终礼部侍郎。
陈鉴一生虽官至三品,但却洁身自好、学富五车,平生无声色之奉,家中所藏多为书法、名画、器物。此外,他还是明朝书法家,临摹古人真迹,几可乱真。他的书法劲健奇古,被视为当代珍品。陈鉴著有《介庵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