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

2023-05-30 10:48贡全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校园文化

贡全

[ 关键词] 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校园文化;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精神财富,体现古今中华民族伟大智慧,此外,对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国人良好道德品质,对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教育模式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坚持文化自信,让其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将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于实际生活中。

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将教育实践、科学探究等放在首要位置,对以文化人不够重视,忽视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情怀等教育,致使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滞后,未能充分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育实践中,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在高校思政课中,强调理论性与政治性,在诸多高校教育体系中将语文、中华传统文化设置为选修课,未给予充分重视,大学生只能通过偶尔互联网平台推送进行学习,致使其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二)高校教育目标审视缺失

当前,我国新课改不断推进,但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校教育任务多以升学与就业为主,教育环境功利性强,致使在新时代下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明显不足,甚至处于边缘地带,高校难以履行其立德树人责任,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教育需求,不能为我国培养文化传承人。

(三)高校教育主体建设缺失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侧重建设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建设不够重视,未对原有教师进行中华文化教学培养,或未引进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国家教育部门未出台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教师人才建设政策,致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政策支撑,难以引进中华传统文化教师人,缺乏资金开展中华文化教育理论培训。大部分高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对中华文化弘扬不足,致使当前高校不能培育新时代下中华文化传承人。此外,在高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有限,高校学生只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零散学习,对中华文化学习不成体系,未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框架,难以深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四)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其教学方法设计不科学、体系不健全、教育内容零散,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探索,致使高校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现代化发展需求,限制学生成长,致使高校难以达成以文化人的目标,阻碍学生将其内化为个人品德,外化为社会实践。因此,高校应科学统筹规划、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体系建设措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建立健全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达成高校以文化人目标,推动高校现代化教学体系建设。

二、新时代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为学生成长提供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次、更有力度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这是中华民族灵魂所在。当前,高校是文化自信建设重要阵地,高校文化课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深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五千年精神财富,做现代化建设奠基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因此,高校应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优秀品德,并通过校园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确立远大理想,坚持社会主义,为其奋斗终生,树立新时代下文化自信价值观念,进而做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实践者。

(二)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5000 年智慧,在代代相传、不断沉淀中形成对主客观世界的智慧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刻教育着中华民族,当前,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青年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个人理想的有力支撑。在儒家思想中,以仁者爱人为逻辑起点,坚持人本观念,这与当前我国思政课教育理念相契合。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仁爱精神,并应用于高校教育实践中,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遵循三心原则,以爱心、细心、耐心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几千年的智慧积累,激励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船行稳致远。当前,我国高校需坚持人本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发愤图强,争做新时代下中华民族四有青年,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三、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目的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其优秀品德,继承中华民族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并按照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其后续发展需求。因此,我国高校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中,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新时代下教育资源,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第一,高校应根据学校校训,设置相应中华传统文化选修课与必修课,在必修课中高校教师需向学生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典故、诗篇、文献等。帮助学生深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鉴赏、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坚持文化自信。在选修课中,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拓宽高校教育路径,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信仰,树立正确三观,确立远大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铺路人。第二,高校应结合当前所需,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个人品德。此外,高校教师应将现代化设备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措施,让学生深入感知文化之美。同时,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例如:开展翻转课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高校学生内化传统文化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社会绩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传统文化培养继承人。高校还可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分类施教,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二)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高校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具体来说:高校应根据所处地区文化历史,在思政课中将爱国主义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学生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典故,开展在历史中学习爱国主义相关课程,为学生讲授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怀,触动学生内心,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爱国主义情怀下努力奋斗实现个人价值。其次,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培养学生优秀品德,正确是非观,避免在繁杂现代社会中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当前,高校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在外部势力干扰下学生们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判断能力,跟随错误言论,致使学生做出错误行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诸多典故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形成正确是非观,坚定不移理想信念。再次,我国高校要不断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模式,营造良好高校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高校可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开展传统文化线上学习,帮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中也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能丰富学生课后生活,满足学生个人学习需求,促进其成长。

(三)推进教育方式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高校应将五大教育法融入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纠正学生对传统文化错误认知,培养其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开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将示范教育、内省教育、情感教育、陶冶教育、因材施教有效融入高校教育体系。第一,示范教育,高校需在学校中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其学习,榜样应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型榜样。第二,因材施教,高校教师需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型,制定相应教学方案,使学生学习成效最大化,任何学生都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一定收获。第三,情感教育,高校教师需结合学生与教学任务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中,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艺术性讲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主动学习。第四,内省教育,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从内心深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并将自己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人,发愤图强、攻坚克难、努力奋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第五,熏陶教育,高校应加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将其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学校环境中,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自主学习。

(四)与校园文化融合,拓寬教育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时时刻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具体来说:第一,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学生特点,举办具有高校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节,将传统礼仪文化、民间艺术、京剧等作为校园艺术节活动主题,使学生在趣味性主题活动中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了解其内涵。第二,学校还可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背诵,参与知识竞赛,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第三,高校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实体文化建设中,在教学楼、学校食堂、图书馆等建筑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通过校园建筑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高校可在宿舍走廊张贴传统文化小知识、名人画像等,让学生时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第四,高校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网络平台传统文化弘扬模式,例如。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传统文化弘扬,并推送到每位高校学生,为其开辟传统文化学习新渠道,满足其学习需求。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实践者。新时代下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因此,高校需完善教学体系,与思政课、校园文化相结合,创新教育措施,进而提高学生个人品德,培养其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三观,确定远大理想,并为其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