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简单,也不简单。
OKR的结构看上去很简单,它包含O(目标)和KR(关键结果)两个部分,不外乎这三个部分,最多再包含一个Action(关键举措)。
不简单的是,要让团队成员对OKR有共识。很多管理者想当然地以为,依靠一己之力把OKR制定出来,给下属去做进一步的分解和承接,OKR 制定这项工作在自己这一侧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只是下属如何去做承接的问题——这一看法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它本身就不符合OKR要群策群力的精神。用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OKR,并不是真OKR。
一般来说,在组织内制定OKR通常有两种方式:推和拉。上面提到的方式就是推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会或多或少地造成下属内心的抗拒,从而产生“反推力”。与之相反的是“拉”的方式,指的是现场提问、集体参与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让人们有参与感,把他们拉入脑力激荡的氛围中,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同。“推”引起抵抗,“拉”引起参与。在进行OKR共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创造真正的参与,多“拉”少“推”。
假定在你的组织中,组织架构是公司、事业群、事业部、部门、中心、小组六层组织架构,公司各事业群之间需要高度协同,才能共同完成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OKR应该如何制定呢?
先来看公司层和事业群层这两层组织的OKR应当如何制定,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步骤。
在公司层,真OKR倡导CEO和事业群总裁们一起,通过一场OKR 共创会去群策群力地共同制定公司层面的OKR。CEO可以把自己对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的思考分享给事业群总裁们,事业群总裁们则需要站在CEO的视角去思考:未来一段时间里,公司要在哪几个方向上实现突破?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所有事业群总裁都是CEO,要抛开本位主义。
公司OKR是各个事业群OKR的背景输入。在公司OKR制定出来以后,各个事业群总裁同样需要用类似的方式,组织本事业群下各个事业部负责人一起,通过一场OKR共创会去共同制定本事业群的OKR。同样,各个事业部负责人在制定事业群OKR时也不能有本位主义,他们需要站在事业群总裁的位置上去思考:我们事业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要实现哪些突破,才能更好地支撑公司OKR的达成?
由于各个事业群的OKR是分别制定的,因此事业群的OKR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1)事业群的OKR之间需要相互协同。
(2)各个事业群的OKR彼此交叉或重叠。
(3)各个事业群的OKR可能还存在“漏球”的现象。
基于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需要组织一场OKR“握手会”,让各个事业群的OKR实现彼此之间的“握手”,以及同公司OKR的“握手”。
通过公司 OKR共创会、事业群 OKR共创会、事业群OKR 握手会这三个OKR会议,就实现了公司—事业群两层组织OKR的制定,形成了公司—事业群两层组织的OKR大图。
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和出身音乐世家却不走寻常路的汤山玲子,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围绕文化资本、女性主义、性、老龄化等多个主题,在嬉笑怒骂间分享超强“生存技巧”。
本书作为“穆胜人效三部曲”的第二部,沿着第一部《人力资源效能》的原创体系展开内容。上篇“人效管理理念”,强调人效的经营意义;中篇“人效管理方法”,详细介绍了人效管理的六部曲方法论;下篇“人效管理实战”,专注于解决实战问题,将理论与方法代入实践,给出人效管理的三种选择,总结了人效管理实施五步法。
本书从实用出发,没有刻意去引经据典, 而是用简单的逻辑阐明了深刻的管理原理。 书中没有花哨的奇谋妙计,也没有宏图伟略,有的只是逻辑严密、 内涵深刻、经过仔细琢磨和修正过后的管理规则和规范。
本书颠覆了有关领导力的传统设想,为领导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令人鼓舞的、影响深远的领导力模型:MSC领导力。除了领导力、组织发展等领域,本书还基于神经系统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数千项领导力研究成果,从科学且多元的角度阐释了MSC领导力如何让领导者和员工发自内心地更有参与感,从而达成更高的绩效。
本书把专家这个议题放进经济学理论框架里,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方式,对专家垄断、话语权、专家意见市场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或许有机会像《娱乐至死》一样被人们广泛讨论。
本書围绕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大方面剖析宋代文人的社会关系、政治倾向、内心情感和才华品级,最后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