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救场

2023-05-30 00:12海丽
大学生 2023年3期
关键词:战地老妇人蜡烛

海丽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大学四年级的教育实习是一次重要的历练。在真正登台讲课之前,我们实习小组已经完成了备课、磨课等任务。而登台讲课是我们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

真实课堂和我们平时练习讲课时的虚拟课堂有很大的不同。虚拟课堂中的“学生”是听过很多次课的评议人,他们对课文和其中的知识点非常熟悉,而真实课堂中的学生尽管已经做了预习,依然会对知识点相对陌生;虚拟课堂中,大多数的环节都是提前设置的,很少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而在真实课堂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状况,老师需要应对学生抛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调动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等。如果说磨课环节,好比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先在岸边进行动作练习,那上课的时候就是真正跳进泳池之中了。

我讲的几篇课文,如《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都涉及沉重的戰争题材,这就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入戏”,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课文的主旨。如果说虚拟课堂是依“剧本”而行的“独角戏”,缺乏真实互动,那真实的课堂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走入戏里,沉浸其中。

入戏

我登台讲授的第一篇课文是西蒙诺夫的《蜡烛》。尽管课前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但真正到了登上讲台的那一刻,心情还是异常紧张的。我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快速进入到讲课的状态中。

我用“蜡烛”这一物象作为引言,调动学生们的兴趣,随着PPT上跳跃的蜡烛火焰,学生们的思绪逐渐被拉入课堂中。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字词正音、梳理课文脉络这几个环节是授课的必备环节。我们在这些环节中,要做到流畅自然,在设置互动题目的时候,可以稍加创新,体现出老师的巧思和个人风格。

我课堂的前半段进行得非常顺利。梳理完课文脉络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又译作《战地春梦》,他的《丧钟为谁而鸣》又译作《战地钟声》,请遵循这个结构,给西蒙诺夫的《蜡烛》再译一个题目。”我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各小组陆陆续续给出了答案,我把几个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写在了黑板上——《战地烛火》《战地颂歌》《战地军民》。我接着介绍说:“《蜡烛》这篇课文非常动人,同学们想出的题目各有道理,其中《战地烛火》这个题目和原本的题目最为接近,但如果改为《战地烛祭》是不是更能交代清楚南斯拉夫老妇人用喜烛祭奠苏联红军的故事呢?”很多学生都大声说:“是的。”

救场

《蜡烛》这篇课文中提到了蜡烛的来历,它是一位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我向学生提问:“课文里为什么要强调蜡烛对老妇人的重要意义?”听到这个有些难度的问题,学生都陷入了沉默。这种沉默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生怕冷场。我连忙换了一种问法来启发学生,进行“救场”。我说:“如果老妇人用的是一支日常普通的蜡烛,而不是45年前她结婚时的喜烛,那文中传达的感情会不会受影响?”这时终于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会受影响。这支蜡烛是老妇人最珍贵的喜烛,她还愿意奉献出来,这表明了她的无私和伟大。”我点头,又进一步追问:“很好。那这只喜烛对于表现军民情谊有什么意义?”课堂里有学生小声地回答:“喜烛的珍贵更能显示出军民情谊的珍贵。”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讲解:“南斯拉夫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战士并不认识,但他们的情谊超越了血缘,就如同喜烛一样珍贵,是真挚动人的。”这样,我通过“迂回”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比较完整地回答出了文中有难度的问题。这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问答环节也成了这堂课的亮点。

尾声

快下课的时候,我留下一道课后题:“设想一下老妇人祭奠红军时候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两百字写下来。”后来我批改作业的时候,能感受到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都很高。我的《蜡烛》的授课,也得到了评课教师的好评。

当然,我在课后也进行了教学反思,把上课过程中学生容易有疑问的地方,我讲授的时候不太顺利的地方都记录了下来,同时也记下了一些学生的巧妙回答,为以后课堂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教育实习是短暂的,但是它带给我的影响却非常深刻。在教育实习中,我们除了教授课文,还学习了如何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如何组织班会和家长会、怎么处理学生矛盾和师生关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都完成了蜕变。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战地老妇人蜡烛
鞋子里的老妇人
战地女豪杰
“战地玫瑰”养成记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战地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