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瑶(浙江大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宣告一年结束的标志变成了各大APP上的年终总结。“那一天,你睡得很晚,凌晨3点还在听歌”,“2022年,小程序被你打开了2127次”……刷着朋友圈满屏的年终分享,我开始思考,我的2022关键词,会是什么呢?
关键词?找到了!
这是一朵躺在相册里的荷花。它挺立在层层叠叠的荷叶中,仿佛在向路人炫耀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明艳娇丽。那是2022年9月初,我在西湖边按下的快门。与以往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出游不同,这次是孤身一人。
9月初是个尴尬的时间,身边朋友实习的实习,居家的居家,我只能眼看着手机收藏夹里西湖北山街的美图落灰。难不成要学李清照“西湖不照临水人,临水不写西湖词”般“坚守原则”吗?我暗暗自嘲,恐怕这就是社恐又孤独的大学生吧。
最终给予我勇气的是一则来自手机日历的提醒:距离20岁生日还有20天。不如就把一个人的出游当作20岁生日礼物吧!戴上口罩,背上相机,我从学校来到了北山街。
“拿着相机对半天焦会不会显得特别矫揉造作”“一个人坐在长凳中间是不是不太文明”……诸如此类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走过一个转角,一位老奶奶吸引了我的目光。她正坐在湖边木椅上,身旁放着一只颜色素雅的条纹包,头发花白,但梳理得柔顺如云。路上行人如织,奶奶只是静静地侧身坐着,与身旁的田田荷叶融成一幅画。她那些许佝偻,但不失优雅的背影里,透露出在时间长河里积淀下来的风韵与安详。享受过一群人的狂欢,也依然能沉浸于独处的静谧。我想,光阴的故事留下的远不止雪鬓霜鬟,还有内心的安宁与淡然。这一回,不再畏怯他人的目光,我举起相机,定格下这一帧美好。
拍完照,我开始真正地把风景放入自己的取景框。一览无遗的镜湖,婀娜多姿的荷花,还有斜照桥洞的夕阳……原来世间之美事,一个人也可以做,甚至一个人更适合去做。
不知不觉中,3000多米的北山街,我竟也走了一整个下午。我把这趟一个人的出游总结为:跟孤独和解,跟林林總总的心理包袱说再见。也算是给即将到来的20岁一个酷酷的仪式。找到了!我2022年的关键词——放松。
大学生?放松地“玩”!
大学和中学有什么差别呢?如果我还是新生,一定脱口而出“可以随便玩喽”!但现实似乎与之相去甚远。幸运的是,当“我一定要发表几篇论文”“毕业一定要年薪过几百万”取代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绩点焦虑、就业焦虑几乎充斥着全部的大学生活,诚如王小波的批判“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时,2022年的我,用“放松”逃出了这个怪圈。
学业领域的“祛魅”始于秋冬学期的一堂课:《杭州与中华文化》。第一节课上,陈老师就用他那略带点杭州口音的普通话给了大家当头棒喝:“你们大学不要只想着读书,来杭州一年了,有多少同学连良渚都没去过啊……我开这门课,保准你们听了之后能在杭州玩好,还能玩出点名堂来。”果不其然,此后的每节课都能解锁一个杭州新的玩法。陈老师从自身“玩”的经历出发,讲述了如何在闲逛中寻到名家足迹,在发呆中看破卦象之谜,从历史信息的“量子纠缠”看良渚挖掘“第一铲”,从神秘的北纬30度看图腾文化,从刚柔并济的江湖文化看杭城姻缘。陈老师一再与我们强调:“一定要多出去走走,不然这个大学就白读了。”当然,我明白此处的“玩”,不是手捧奶茶追肥皂剧。而是一种状态,一种让自己与历史、与鲜活世界对话的放松状态。
随缘而遇
文科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问也是一样。你看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只要能找到额外的例证来自圆其说,那就是好的学问。杭州话中有这样一个发音“碰着会”,在佛教中意为“随缘而遇”。陈老师真正想传授给我们的,也就是这样一种“随缘而遇”的心态。放松地享受自然风光,寻访历史痕迹,抛开功利,让身心自在轻松地从万里路中获取万卷书里的知识。
渐渐地,我试着把这样的心态带入到我的专业学习中。
2022年是大事记爆满的一年,但对于新闻学子来说,在人们high点和泪点都变高的时代,挖掘触动人心的新闻依然不是信手拈来的事。一筹莫展之际,我在一次闲暇玩乐中获得了灵感。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我走出商场,正漫步在西湖边。不远处熙熙攘攘的广场舞人群吸引了我的注意。往常,我会坚定地对这种喧闹的场合说不,但周末的惬意使我驻足停留了一会儿。定睛一看,发现跳舞的人流中有顶黄色的帽子,是外卖小哥!他搭着一位老奶奶的肩,两人正合着歌曲旋律起舞。人群中,有年轻的情侣、举着手机的主播、甚至还有蹒跚学步的小朋友。没有统一的舞步,也没有齐整的队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笑意,沉浸在音乐与阵阵欢声笑语中。西湖上空大片大片的紫红色晚霞透过掩映的树木照射下来,像是一个天然的舞台。我沉醉于这场景中,不禁眼眶变红。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寻寻觅觅、最触动人心的画面吗。也许生活不尽如人意,但也没有特别糟糕,至少还能在周末的闲暇中寻觅到温暖与人情味,至少我们还有生活的热情与展现自我的自信。这些真实又温暖的细节哪里逊色于宏大叙事呢。
与其说是放松地看世界,倒不如说是自己真正放松地去生活了一次。有时候,放下“必须挖掘新闻”的执念,放松地与人交往,也许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