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既是一种生动的形式语言,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造型语言。色彩是油画的基本构成因素,具有重要的地位。早期油画的发展,即绘画色彩的发展。早期的油画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色彩不加以主观处理,而是以物体固有色为主。从印象派伊始,色彩便有了创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创作者运用色彩来抒发个人感受。本文基于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发展演变,分析并表达了油画色彩的重要性和艺术家的审美,阐述了色彩在油画中的应用原则并在油画创作《蓝色海底》中以实践法佐证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色彩;节奏;形式美
西方油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彩在油画作品中能够表现多样性,将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能够体现创作者的心境。色彩促成了油画作品连接生命与灵魂的必然性,对画面意境的营造、创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作品感染力的增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油画创作,本文探析了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油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不同风格的油画作品用色方式也不同[1]。这也就说明,可以从各个时期的色彩运用来辨别油画的风格。无论是早期古典主义的色彩应用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色彩应用,都体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各时期画派都拥有独特的色彩风格和审美倾向。
(一)早期古典主义的油画色彩
在早期古典主义时期,绘画主要以素描为主,色彩依附在物体的形体之上,在此时期,画家较为看重形,其色彩基调典雅和谐。随着模仿论的出现,早期古典主义创作者在用色和造型上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早期古典寫实流派绘画中以“形”为主。早期绘画环境主要在室内,而室内的光线变化较小,因此早期古典主义更加倾向于表现素描关系。由于早期绘制的古典油画作品使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所以颜色较为深沉稳重。同时,早期古典主义的文化与艺术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以圣像画为主,油画作品中的人物服装颜色较为鲜艳,如深红色、深蓝色,这些配色使得画面具有深沉静穆之感,令人产生肃穆之情。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色彩大多富丽堂皇,充满华丽感,其画面传达出一种优雅的底蕴,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图1)和《春》(图2)两幅作品均充满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画家善于利用富有动感的线条表现人物的体积感,使得画面呈现轻盈的感觉。画面色彩的薄厚不同,使得整幅画面具有了丰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在此时期,罩染技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罩染技法指用一层透明的颜色均匀地覆盖在干透的油画作品上。罩染可多次也可少次,画家可根据需要选择罩染的次数。此技法在早期古典主义时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印象主义时期的油画色彩
1.印象主义时期
印象派的画家更加关注自己本身的感受[2],提倡室外写生,抓取物体变化的瞬间色彩。比如莫奈在创作《鲁昂大教堂》时,同时摆起几块画布,为的就是抓取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印象派所绘制的作品,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褐色调子,不再按照客观物体本来的颜色去描绘,而是通过物体在不同的光线下所表现的色彩进行绘制,作品更具有主观性,此画派借色彩的明度和亮度来提高绘画者想要表达的光的丰富变化。如毕沙罗的作品《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色彩具有创作者的主观性,作者根据在室外所感受到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颜色,这时候的色彩是画家内心最直观的感受。
2.后印象主义时期
后印象主义时期的色彩和印象派时期的色彩有所不同,印象派用色较为严谨,没有发挥太多主观理念。此时期的作品颜色较为柔和,令人感到温柔舒适。如莫奈的《睡莲》,紫色调的运用使整幅画面充满静谧的氛围。印象派后期绘画用色明度比较高。在此时期,画家喜用补色对比的方式来绘制作品。补色对比最大的特点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由于补色对比强烈,所以对画家本身的要求也就较高,即需要有较强的协调画面的能力,才能使画面整体和谐。如塞尚的《静物苹果篮子》,画面中红色的苹果和青色的苹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冷色与暖色在画面中心,使得整幅画充满活力。后印象派时期的画家,对于色彩的感悟已经脱离了现实中物体色彩和性质的束缚,更多是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性情与内心的天真。
色彩往往能够表现创作主体受环境影响时的心理状态,情感是对生活的反映[3],而生活中的片段是创作者创作的素材。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画面中,大胆的色彩和深沉的笔触代表着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
(一)色彩的美学意义
在展现油画的情感语言时,色彩是好帮手,它丰富了艺术家的情感。正是有了色彩,一幅油画作品才拥有了强烈的感染力,使得欣赏作品的人被色彩所感动。想要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充分利用色彩表达真实的情感,充分体现色彩表现情感的优势。色彩是创作者情感的重要载体,能够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情绪。
以现代油画家闫萍的作品《女人与猫咪》为例,画面中大片的粉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花朵绽放的张扬与恣肆,无比灿烂。色彩极其厚重,线条的抒情性使得画面充满活力[4]。在早期作品中,色彩的主要作用是表现物体的固有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作者受所处环境的政治、社会、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油画创作中开始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所以色彩的情感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色彩作品,打破了以往我们对物体色彩的固有印象。
(二)色彩在油画中的运用
1.色彩在油画中的抒情性
色彩的节奏运用就像贝多芬的交响乐,有高有低,有急有缓,其所具有的表现力和情感力量可直接与观者交流。油画创作者可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开心与悲伤。
后印象主义时期的凡·高将油画的抒情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厚重浓烈的笔触令人震撼。他的代表作品《向日葵》中强烈的黄色调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那种挣扎扭曲的力量,似乎在挣脱着什么,他的《向日葵》不仅是自然的真实写照,更是对顽强生命力的追求。
2.色彩在油画中目的性
在油画创作中,运用色彩的目的性可以体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所以,在油画艺术中,色彩特别具有表现力,能够直接地营造画面的氛围。从后印象派开始,以凡·高、高更为代表的画家特别重视色彩的运用,使物体极具表现力。在创作中高更运用色彩表达了自己追求原始性的生活,其色彩自由明亮,向往大自然、简朴的生活,是一位勇敢而大胆的画家。
(一)色彩在作品中的空间之美
色彩能够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如色彩的深浅、色彩面积的大小等,都能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空间层次关系。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可以游刃有余地对物体进行“拉近”或“推远”。一般情況下,画面前面的物体色较为鲜艳,这样能让观者觉得物体在向前靠近,而靠后的物体色彩则较模糊,就像平常所说的“暖色向前冲,冷色向后退”。比如一片草地,近看是暖绿色,远看是绿灰色,再远一点就是冷灰绿色。在莫奈的作品《干草垛》中,一大一小的干草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较大的干草垛色彩较暖,颜色更加鲜艳和明确,靠后的干草垛颜色较灰,更加模糊,其前面的草地也要比后面的草地更亮。由此可知,色彩的深浅能够强化画面的空间关系。
在《蓝色海底》(图3)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的中心是盛开的红色花朵,绿色的叶子包围着大大小小的花朵,由于花朵是主题物,所以有不同种类的花,颜色以色相较高的红色为主。大面积的红有跳跃感,容易吸引观者的眼球,在花朵及绿叶之后,以蓝色和深绿色打底,使画面具有延伸感,画面会更具有空间层次美。除去亮色和深色,画面中也有灰色,如小蜜蜂、小水草等,使得画面的色相更加丰富,衔接也更加自然。
(二)色彩在作品中的韵律之美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往往拥有和谐的色彩关系和比例。色彩的节奏和韵律感一般是建立在重复和条理之上的。配色时的节奏一般有渐变节奏、反复节奏、多元节奏,在创作《蓝色海底》时,创作者主要运用多元节奏,即一种比较自由的节奏,主体物配以点、线、面进行组合,进行强弱方向的变化,从而使观者视觉中出现一种节奏感。在创作《蓝色海底》时,画面的主体物为花朵,花朵是一个面,不同大小的花朵组成的面中穿插着由不同的水草组成的长长短短的线。在面和线条中,还有不同大小和姿态的小昆虫所组成的点,由色彩组成的点、线、面的疏密及虚实变化体现了油画色彩的节奏感与韵律,使得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和谐。
在此次创作中,创作思路主要来源于克里姆特、申玲、博纳尔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深刻研读几位画家的经典作品,我感觉鲜艳的色彩能够带来无限的生命力以及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由此选择将花朵作为主体物。花朵是美好的象征,令人感受到怒放的生命和无限的激情,一个近似秘密海底的世界中,漂浮着花朵、水草、昆虫,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对天马行空世界的向往。在本次创作中,色彩的使用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及规律,在此后的学习中,我要深入研究大师的作品,体悟大师的用色配色及对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感悟,加强自身的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在学习实践的同时也要具有牢固的理论支撑,应对国内外的油画文献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油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各时期油画的特点和油画的材质等。
油画是用色彩来塑造形体的,色彩是油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表现语言。色彩是油画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油画创作的灵魂之所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油画创作,油画创作者还需要对色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色彩表现方式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不同时代的画家拥有不同的色彩观,色彩表现方式的改变也预示着影响色彩因素的变化。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艺术理论专业知识积累,深入了解色彩在油画创作中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赏析优秀作品,学会与传统经典和人文历史对话。
作者简介
刘梦晴,女,安徽亳州人,研究方向为漆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裴金瑞.油画色彩语言与个性化肌理初探[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饶慧琪.浅析印象派油画创作中色彩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3]杨友成.油画色彩语言的精神表现[J].中国艺术,2013(1):122-123.
[4]马妍岩.油画色彩表现的情感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