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绘画的形式探索实践研究

2023-05-30 19:43:56张婷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

摘要:20世纪70年代,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周思聪不满足于写实手法,开始了新的探索。从《矿工图》到彝族女子系列,再到晚年荷花系列,周思聪的绘画形式发展历经写实、表现和抒情三个阶段,对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中国画立足现实,摒除矫饰的新风,革新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推动中国画向传统回归,使之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周思聪;艺术探索;形式语言

周思聪在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徐蔣体系”的继承者,周思聪在写实风格的绘画上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打破原有的模式,探索出了新的道路。本文从周思聪艺术历程的不同时期出发,研究代表作品,分析周思聪艺术变革的背景、思路、风格特征和价值,发掘其探索创新的艺术观念给予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意义。

一、艺术变革的热情

周思聪生活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她193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在身边亲人的影响下,从小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大学时,周思聪在央美中国画系进行了五年的专业学习,受到多位名师的指导,其中,李可染、蒋兆和对她影响最大。周思聪除了在绘画上受到严格训练,人品、画品上也受到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

(一)变革前的创作

1963年,周思聪从央美毕业,到北京画院工作。从画院到“文革”前,周思聪积极下乡,创作了一批符合当时“建设新气象”的作品,如《纺织女工》《售票员》《童工血泪》等[3]。对于这些作品,周思聪有自己的评价:“作品有生活气息,但肤浅;思路、技法单一。”[2]

“文革”期间,画家们停止了绘画创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重新拿笔继续自己的创作。这个阶段的画面虽然还是带着比较多的时代因素,但与当时的很多艺术作品相比,许多画家已经流露出个性思想,可以看出周思聪想要表达真实情感的意愿。比如《山区新路》(图1)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又贴近生活。

1976年,“文革”终于结束,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同年,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接连的不幸使得当时社会整体进入一种反思的状态。周思聪的艺术创作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主题发生了变化,相较以往歌颂与赞美的作品基调,周思聪此后的作品主题,更多偏向沉重。

(二)艺术个性的追求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旧交替,文化碰撞。周思聪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她坚定自己的意志,要走变革的路。“文革”十年的磨炼,新时期艺术发展的举步维艰,让周思聪对社会变革和艺术变革的迫切性有了更直接且具体的体验,激发起她变革的热情。

二、写实到表现的过渡

《人民和总理》将中西方艺术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写实造型与笔墨技法生动地塑造了朴实的人民和关怀民生的总理形象。不久,周思聪的另一代表作《矿工图》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震动了美术界。

(一)《矿工图》创作背景

《矿工图》最初的构思早在1966年便形成,由周思聪的爱人卢沉提出以旧社会矿工史为题材进行创作。“文革”中断了这一构想。十年过去,出于对这一艰苦历史时期的反思,矿工图的创作又重新启动。为了深入了解矿工的情况,周思聪夫妇于1980年4月来到吉林辽源矿区[4] 。“所以选择这个矿,是因为它曾经是伪满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为掠夺我国资源,集中华工苦力最多的煤矿之一……在辽源这片土地下,侵略者掠走了我们无数黑色的金子,同时埋下了我们无数矿工同胞的白骨。经历十年“文革”,我们很容易理解那种沦为亡国奴的彻骨之痛。”[5]在辽源煤矿生活期间,周思聪夫妇得到了矿工们的热情帮助,丰富的口述资料和写生草稿让周思聪夫妇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矿工在侵略者奴役下的悲惨生活。1980年6月,周思聪去日本访问,看到了丸木夫妇的《原爆图》(图2)和《南京大屠杀》,并了解到作品背后曲折的创作背景,这坚定了周思聪的创作信念,让她产生了《矿工图》的新构思:以民族斗争为主线,表现中国人民的苦难历程,控诉战争罪行。

(二)《矿工图》形式语言

1980年,周思聪和卢沉合作完成了《矿工图》系列的首张作品《同胞、汉奸和狗》(图3)之后,卢沉就因严重的肺病不得不停止作画,1981年到1982年,《遗孤》《王道乐土》和《人间地狱》均由周思聪独自完成。创作过程中,周思聪考虑最多的就是运用怎样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一思考方向,是《矿工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思聪在《谈〈矿工图〉的形式语言》中提道:“它的内容是表现中国人做亡国奴时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就是扭曲的,在被压抑的状态下,它本身不变就不行。在这种思想感情要求之下,开始把有些人变形了。”[1]与之前的作品相比,《矿工图》除了将人物的形体进行扭曲,还使用了现代化的艺术手段如拼贴、分割、重叠,给画面塑造了时空交错之感,抽象的结构和大胆的夸张变形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触目惊心的视觉冲击。周思聪这一作品的问世,突破了写实模式的藩篱,开辟了新的变形画风[6]。

《矿工图》成为周思聪继《人民和总理》这一写实代表作之后的又一重要作品。周思聪的绘画开始从写实主义走向表现主义[7]。《矿工图》立足民族,反映社会现实,开辟了我国绘画面向现实的新风气。

三、表现形式探索

在创作《矿工图》时,周思聪对自身“沉重、男子气”的挖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恰逢有四川大凉山写生的契机,周思聪的彝女系列使其创作主题转向平凡生活。

(一)四川大凉山写生

周思聪所处的时代里照相机未曾普及,少有模特,因此她平时注重写生,产生了很多心灵与自然的对撞。先进设备出现以后,这种对撞反而渐渐淡化。当下很多绘画创作出自照片组合和课堂模特写生,过多强调了必然,但在创作中最重要的生动感、艺术家瞬间的激情和感悟往往被忽略了。鉴于这一情况,周思聪的艺术探索历程给予了后世诸多启示。首先,立足生活,关注平凡的人。在创作的每一阶段,周思聪都把自己与人民大众联系在一起,真切体会平凡生活里蕴藏的深沉内涵,发现其伟大之处。其次,周思聪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生活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因而产生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周思聪不仅承受着家庭的压力,也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压力。最后,周思聪以女性视角,关注到了更细微的东西。

周思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作为艺术家的责任感,使她始终在反映人民的生活,反映自己的感受。李可染说山水画“为祖国河山立传”,周思聪的人物画同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

作者简介

张婷,女,山西介休人,研究方向为国画人物。

参考文献

[1]卢沉.周思聪[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2]华天雪.周思聪[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马文蔚.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醒[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4]北京画院.我爱平凡的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5]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6]邵大箴.写实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画[J].中国书画,2010(9):17-21.

[7]陈爱萍.从写实主义到表现主义—浅析周思聪水墨人物画的风格演进[J].国画家,2006(3):77-78.

[8]郎绍君.心欲静,忧未歇—读周思聪的画[J].国画家,1995(1):28-33.

[9]肖娴.秉仁爱之心寄悲悯之情—周思聪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10]袁鳳梅.周思聪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4.

[11]毕建勋.论水墨人物画及其造型问题[J].美术,2003(9):66-71.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研究
风景写生感悟
浅析野兽派的艺术影响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戏剧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 12:03:05
蒙克的油画形式语言分析
北极光(2016年6期)2016-08-17 21:59:21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艺术百家(2015年4期)2015-11-30 05:00:14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